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李小南无奈:“妈,不只告诉我一人,在饭桌上说的,四个人在呢!”

这话一出,孙桂香女士瞬间没了兴趣,看来不是追求者,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没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孙桂香的心思也落在了消息本身。

思考片刻后,道:“你说的在理,买总比租的强。”

孙桂香是没念过书,但她开饭店这些年,天南海北的人也接触了不少,海州怎么说也是省会,肯定比他们这种小地方强。

投资,不亏的。

李小南伸出大拇指:“有眼光,有魄力,还得是你啊,孙女士。”

得到闺女的表扬,孙桂香很是得意,昂起头:“那你看,你那伶俐劲儿就随我,小北就随你爸,死脑筋。”

李利民有些傻眼,这也得扯上我?

说到小北,李小南皱眉问了句:“小北怎么没回来,正常不是两周回来一趟吗?”

“在学校补课呢!”孙桂香毫不在意道:“你弟不如你聪明,上了高中就有点跟不上,利用周末时间补补课。”

对于自己生的这一双儿女,考高中、考大学从来不用自己操心,在这一点孙桂香很自得。

李小南点头,不疑有他,毕竟她上高中那会儿,就有老师会组织补课,但一般都针对成绩还不错,家庭条件还好的同学。

休息的时间往往过的很快,李小南感觉自己也没干啥,时间“嗖”一下,过去了。

不过这次回省城,李利民和孙桂香都跟着来了。

一则是为了买房,买房置业在老一辈眼中是大事,孙桂香就算在心大,也不可能把钱交给李小南。

倒不是不放心,主要一个孩子,哪里会讲价?

另一则是李小南临近毕业,老两口过来参加女儿的毕业仪式。

李小南刚考上大学,正是家里最忙的时候,也没来上,借此机会,老两口也想看看闺女的大学长啥样,回镇上也有了吹嘘的资本。

连过年都不舍得放假的俩人,一拍即合,大手一挥,把饭店关了一周。

父母能来,李小南还是挺开心的。

她虽然知道哪块能发展,但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找房源。

九十年代末,信息还不普及,卖房子的也少,买房全凭运气,看房全靠腿走。

知道俩人不舍得花钱,李小南特意在学校周围找了个干净便宜的小旅店。

30元一晚的的价格,还是令孙桂香女士心疼不已。

嘴里止不住念叨着:“这房子必须买,这住旅店也太贵了。”

李利民则不同,衣食住行都由老婆花钱,他纯粹是出来玩的。

李小南本想着坐半天车,想让老两口好好歇歇。

奈何孙桂香风风火火的性子,是一刻也闲不下来,拉着闺女和老伴,立刻就要去看房子。

三人乘坐公交,坐了有23站,才到临河那片。

孙桂香看着眼前低矮逼仄的平房,和之前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闺女,这是省城?跟咱们镇子有啥区别?”

李利民咂咂嘴,“赶不上咱们镇子。”

看着坑洼不平的泥土地面,混杂着烟蒂和碎纸,李小南也有些懵。

她前世来临河这边时,已经是高楼林立,柏油路面崭新平整,车水马龙,一片繁荣。

没想到改建之前,是这么的破落不堪。

转念一想,李小南笑容更甚。

“妈,你有没有想过,越破的地方,房价也就越便宜。”

孙桂香见女儿一脸认真,嗫嚅道:“可、可这也没法住啊!”

李小南皱眉,这倒是个问题,但来都来了,让她放弃唾手可得的财富,她也不甘心。

能住固然好,住不了也得买。

她咬咬牙,抱着一丝希望,开口道:“进去看看,里面或许好些。”

三个人顺着狭窄的小道,往里面走去。

没有任何惊喜,里面也破得很,但住的人不少。

家家户户都有老人在门口纳凉,树下还有孩子成群结队的玩耍。

看到这,孙桂香脸色有所缓和,“住的人不少,看着还挺热闹的。”

人住的多,安全性就有保障。

毕竟一嗓子喊出来,左邻右舍都能听见的地方,犯罪分子也得掂量掂量。

还没等李小南回话,周围就有热心人上前搭茬:“你们不是本地的吧,探亲来了?”

孙桂香也是自来熟,立刻回问:“大娘,怎么看出来的?”

那大娘笑呵呵道:“咱们这条巷子,都是老街坊,生面孔一眼就知道,何况听你说话,还是外地口音。”

“妈耶,大娘你耳朵真好使,这不是孩子来附近上班,我寻思来看看房子。”孙桂香夸了那大娘一句,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聊孩子,是华国千年不变的话题。

有了共鸣,关系自然近了一些。

在孙桂香的引导下,这大娘的底裤都快被扒干净了。

这大娘也姓李,跟他们算是本家。

李大娘家里情况也简单,老伴早年就没了,一个儿子,在沪市工作。

“孩子总让我把房子卖了,去沪市那边,可咱到了那边,谁也不认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不憋屈死了。”李大娘半是炫耀半是抱怨道。

孙桂香认同的点头,“可不是咋的,留在这边,街坊邻居都熟识,说话唠嗑方便。”

“这是你闺女,还是儿媳妇?”李大娘看了眼李小南,随口问道。

也不怪李大娘有此一问,这年代,给闺女买房置业,太少了。

孙桂香笑着道:“闺女闺女,刚从海州大学毕业,非得留在省城,也没地方住,这我和他爸才来看的房子。”

听见是海州大学的,李大娘笑得更热情了,眼里满是欣赏,张嘴就夸:“有出息,人还俊,真是好孩子。”

这种场合,李小南从小到大见多了,早就练出一副礼貌又乖巧的笑容。

聊到这个份上,也快进入正题了。

果不其然,李大娘凑到孙桂香身边,小声道:“最东头靠边那家,听说是要卖,但他家房子大,要价太高,一直也没卖出去。”

这年头,信息不透明,无论是给人介绍对象还是买卖房屋,都是大事,先打听打听什么情况、什么为人,在介绍,实属正常操作。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