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北京站的钟楼上,时针刚跳过上午九点。李明背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手里拎着捆成麻花状的蛇皮袋,站在出站口的人流里像棵被移植的玉米。

“让让!”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撞在他胳膊上,公文包的金属扣刮破了蛇皮袋,露出里面的腌菜坛子。李明慌忙去扶,却被推着行李箱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解放鞋的鞋带在混战中踩成死结。

他蹲在地上解鞋带时,皮鞋尖组成的河流从眼前淌过。有双红色的高跟鞋停在他面前,鞋跟细得像缝衣针。“同学,需要帮忙吗?” 女生的声音像含着块冰糖,李明抬头看见张挂着学生会牌的脸,对方胸前别着的校徽在阳光下闪得他眯起眼。

迎新大巴在三环路上堵了四十分钟。李明扒着车窗数高楼,玻璃映出他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褂,与旁边女生捧着的时尚杂志形成滑稽的对照。车过西直门桥时,他突然指着窗外结巴起来:“那、那楼咋弯着腰?”

全车人都笑了。穿红鞋的学姐捂着嘴解释:“那是新建的购物中心,设计成波浪形的。” 李明把脸埋进帆布包,闻到里面母亲塞的干辣椒味,鼻尖突然一酸。

宿舍在三楼,四人间。李明是最后一个到的,靠窗的床铺已经挂起碎花窗帘,对面的书桌摆着银灰色的笔记本电脑。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用吹风机吹头发,热风吹到李明脸上,带着股陌生的香味。

“我叫王浩,金融系的。” 男生关掉吹风机,上下打量他的蛇皮袋,“你这坛子装的啥?学校不让用大功率电器煮东西。”

李明赶紧把腌菜坛子塞进床底,塑料盆与瓷砖碰撞发出闷响。他铺开母亲缝的粗布床单时,王浩突然 “咦” 了一声:“你还带棉被?学校统一发被褥啊。” 话音未落,另外两个室友抱着篮球回来,运动鞋在地板上蹭出黑印。

“新生?” 高个子男生抛给他一罐可乐,拉环 “啵” 地弹开,“我叫赵磊,以后抄作业找我。” 李明捧着冰凉的易拉罐,手指在凹凸的商标上摩挲 —— 这玩意儿在村里的供销社卖三块五一罐,抵得上两斤鸡蛋。

晚饭时,李明在食堂转了三圈。最便宜的青菜要两块五,红烧肉的标价让他倒吸凉气。他攥着母亲给的零钱,最终买了个白面馒头,躲在操场角落啃。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篮球架下传来王浩他们的笑闹声。

夜里躺在床上,李明盯着上铺的床板。王浩在用手机看电影,光影在天花板上晃动,赵磊的鼾声像头小猪。他摸出母亲纳的布鞋,针脚里还沾着家乡的黄土。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有人在讲电话,说的是他听不太懂的北京话,尾音拐着弯儿,像山路十八弯。

第二天去领教材,李明抱着一摞书往回走,迎面撞上个女生。《保险学原理》散了一地,其中一本掉进积水坑。他慌忙去捡,女生已经蹲下帮忙,指甲涂成亮晶晶的粉色。“没关系。” 女生把沾泥的书往自己怀里揽,“我叫林薇,跟你同系。”

李明看着她白球鞋上的泥点,突然想起母亲说的城里姑娘都爱干净。他想说对不起,喉咙却像被堵住,脸憋得通红。林薇已经走远了,马尾辫在晨光里一晃一晃,留下淡淡的香水味,像某种他叫不出名字的花。

晚上系里开班会,班主任让每个人自我介绍。轮到李明时,他站起来,方言突然冒了出来:“俺叫李明,从山东郓城来。” 底下有人笑,他攥着衣角继续说:“俺爹是农民,俺娘……” 话没说完,王浩突然带头鼓掌,掌声稀稀拉拉的,像漏雨的屋顶。

回宿舍的路上,赵磊拍他肩膀:“你那口音挺逗的。” 李明没说话,踢着路边的石子。路灯把树影投在地上,像张巨大的网。他想起三叔公的话,原来迷路不止是地理上的,还有说话的方式,花钱的规矩,甚至笑的模样。

宿舍楼道的公告栏里贴着兼职信息,发传单一小时十五块。李明把那张纸揭下来,折成小方块塞进裤兜。夜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带着城市特有的味道 —— 汽车尾气混着烤串香,和家乡的麦秸秆味截然不同。他望着远处亮着灯的教学楼,突然觉得自己像粒被风吹来的种子,不知道能不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壤里扎根。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