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三个月后,七皇子府邸。

一场盛大却冰冷的婚礼已成过往。红绸褪色,喧嚣散尽,偌大的王府仿佛被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过后,只剩一片刻意维持的平静。

**大婚·形式之礼**

那场婚礼,堪称帝都盛事。十里红妆铺陈长街,锣鼓喧嚣震天价响,宾客盈门,贺词如潮。皇家气派,彰显无遗。然而,这所有的繁华与热闹,于两位主角而言,不过是一场盛大而冰冷的表演。

谢明璃身着沉重华美的凤冠霞帔,金线刺绣的凤凰在她肩头振翅欲飞,却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繁复的礼仪流程在她眼中模糊成一片虚影,她像一个精致的人偶,在宫中嬷嬷的低声指引下,完成叩拜、起身、再叩拜的动作。身旁的萧景珩,亲王吉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俊朗的面容上始终挂着温润得体的微笑,应对宾客,举止从容。只是那笑意,如同画上去的面具,未曾真正抵达那双深邃的眼眸。必要时刻,他会伸出手臂,让谢明璃虚虚扶着,指尖的触碰短暂而冰凉,不带一丝暖意。

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燃,映照着满室刺目的红。空气凝滞得如同结了冰。龙凤呈祥的锦被铺在宽大的喜床上,是无声的讽刺。

短暂的沉默后,萧景珩率先开口,声音清朗温和,却透着公事公办的疏离:“今日辛苦王妃了。”他并未坐下,甚至没有看那对盛满合卺酒的玉杯,“府中诸事,王妃可自便,若有任何需求,只管吩咐管事李忠。本王……尚有紧急公务需处理,失陪了。”

他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寒暄,说完便转身,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只留下一室清冷的烛光和弥漫的龙涎香气。

谢明璃独自坐在喜床边,看着跳跃的烛火在墙壁上投下自己孤寂的影子。她缓缓抬手,摘下那顶象征尊贵却也无比沉重的凤冠,随手放在铺着红绸的桌案上,发出沉闷的轻响。手指抚过冰冷的珠翠,脸上无悲无喜,只有一片沉寂的冷然。这满室的红,不是喜庆,是束缚,是那场冰冷交易的正式烙印。

**默契·各自天涯**

翌日,谢明璃便以“为先父守孝心哀”、“素性喜静不喜喧闹”、“习惯清简生活”为由,主动向王府管事李忠提出,希望能搬到府邸最偏僻、靠近后角门的**西苑**居住。

消息传到萧景珩耳中时,他正在东书房翻阅卷宗。闻言,他笔尖未停,只淡淡应了一句:“知道了,按王妃的意思办。”语气里甚至听不出情绪,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杂务。很快,西苑被收拾出来,虽然位置偏僻,院落不大,倒也清幽整洁。萧景珩拨了几个沉默寡言、老实本分的仆役过去伺候,连同谢明璃的陪嫁丫鬟——那个机灵忠心的**侍书**。

物质上,萧景珩确实未曾亏待。王妃的份例月银按时足额发放,四季衣裳、吃食用度一应俱全,甚至比谢明璃在破落的镇国公府时还要精细讲究几分。西苑小厨房的食材也从未短缺。然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萧景珩似乎彻底遗忘了后院里还有一位正妃的存在。

他以“协助吏部考核官员”、“奉旨巡查京畿仓储”、“随驾西山秋狩”等诸多名正言顺的理由,频繁离府,行踪不定。即便偶尔回府,也多半扎在前院戒备森严的**东书房**,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接见幕僚心腹,常常灯火通明直至深夜。后院,尤其是最西边的角落,仿佛成了他视线与脚步的禁区。

谢明璃乐得清静。西苑的小天地成了她的桃源。她褪下繁琐的宫装,常着一身素净的月白或浅青衣裙,行动利落。院中有一方小小的空地,被她辟作演武场,父亲那杆饱经风霜的旧枪被重新打磨得锃亮,每日清晨都能听到破风的枪声。更多时候,她会换上侍书准备好的不起眼的靛青色男装,束起青丝,用布巾包好,从后角门悄然溜出王府。

**市井·孤光与知己**

离开那金丝笼般的王府,谢明璃如同游鱼入海。她并非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深入市井巷陌,目光敏锐地捕捉着帝都光鲜表象下的尘埃与疮痍。

仗着身手和胆识(以及侍书紧张兮兮的望风),她做过许多事:路见不平,帮被地痞勒索的卖馄饨老翁讨回血汗钱;乔装混入码头,教训克扣工钱、欺压苦力的恶霸监工;悄悄将省下的月银换成米粮,接济城外破庙里栖身的孤寡;甚至偶尔运用师门所授的粗浅医术,为看不起病的穷苦人包扎处理些外伤。她行事低调,往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渐渐地,市井底层开始流传起一个神秘的“青衣郎”或“谢小郎君”的侠义之名。

而她最重要的去处,是京城以风雅闻名的青楼——**揽月阁**。当然,她是以男装身份,化名“谢璃”前往的。她的目标,是阁中那位色艺双绝、卖艺不卖身的花魁——**苏云岫**。

苏云岫,人如其名。她仿佛云间仙子落入凡尘,又似深山幽谷中坚韧生长的芝兰。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歌喉婉转,舞姿曼妙,更难得的是胸有丘壑,见识非凡。她那双清澈的眼眸,能穿透风月场的浮华,洞察世事的不公与荒谬。

在苏云岫那间布置得清雅脱俗、书香盈室的闺房里,谢明璃彻底卸下了“王妃”与“谢小姐”的重重伪装。她们之间的交谈,完全打破了世俗强加于女子的桎梏。

她们热烈地谈论前朝那位披甲上阵、立下赫赫战功的传奇女将军;惋惜本朝虽有女官之制,却多为虚衔,难掌实权;痛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憧憬着有朝一日,女子也能光明正大地入学堂、考功名、经商贾、执掌自己的命运,而非困于方寸后宅,成为男人的附庸。苏云岫身处风月场这个信息汇聚之地,对朝堂动向、官员轶事乃至民间疾苦都知之甚详,她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令谢明璃受益匪浅。

苏云岫欣赏谢明璃身上那股将门虎女的锐气、那份不输男子的才学,以及她敢于打破樊笼的勇气和渴望,视她为浑浊世间难觅的知己与同道之光。而谢明璃,则深深敬佩苏云岫身陷泥淖却心向明月、灵魂不屈的坚韧与智慧。她们是彼此在压抑时代里珍贵的灵魂港湾,是黑暗中互相映照的孤光。

**王府·平静下的未知**

王府内的日子,在表面的平静中流逝。下人们对这位住在犄角旮旯、不受宠也从不生事的王妃,态度各异。有老嬷嬷见她孤清,心生怜惜;有势利眼的仆役暗自轻视,言语间偶有怠慢;更多的人则持观望态度,恪守本分。谢明璃浑不在意,她所求不过一方清净,只要无人刻意刁难,她便安然处之。

萧景珩虽如隐形,但王府的运转依旧高效。管事李忠对西苑的需求总是第一时间满足,物资从未短缺。偶尔,谢明璃也能从空气中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氛围,或是仆役们更轻的脚步声中,感觉到萧景珩回府了,又如同影子般匆匆离去。两人如同生活在同一座府邸的两个世界,泾渭分明,永无交集。

萧景珩对这位王妃的认知,依旧停留在选妃那日刻意展现的“粗通骑射的没落将门孤女”形象,以及婚后主动避居西苑的“安分守己”上。在他繁忙的政务和步步惊心的谋划中,一个“普通”的后院女子,实在不值得他分神关注。他只当她是父皇安排的一个完美背景板,一个让他显得更加“无害”的装饰品,一个只需保证物质无缺即可的“责任”。他完全不知道,那个被他遗忘在西苑角落的女子,褪去素衣换上男装后,在另一个天地里是何等的光彩夺目,又怀揣着何等惊世骇俗的梦想。

**(章节结尾)**

这一日,暮色四合。谢明璃刚从揽月阁出来,与苏云岫一番关于前朝女子科举旧制的畅谈,令她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灼灼光华,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回到西苑,她换上简便的劲装,提起那杆旧枪,独自步入小院。胸中激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破局的渴望,她手腕一抖,枪尖挽出凌厉的寒芒,一套融合了近日所悟的枪法施展开来。身影在渐沉的暮色中腾挪闪转,矫若游龙,枪风飒飒,带着一股欲要刺破这沉闷苍穹的锐气!

与此同时,萧景珩一身风尘,刚从京畿大营巡查归来,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凝重。他步履匆匆,习惯性地穿过回廊,走向灯火通明的东书房。行至通往西苑的岔路口时,一阵破空之声隐隐传来。

他脚步下意识地一顿,目光循声望去。透过疏落的竹影和渐浓的暮色,他远远瞥见了那个在院中舞动的身影——迅捷、有力、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手中似有寒光点点闪烁。

“嗯?”萧景珩微不可察地挑了下眉。那身影……似乎是谢氏?她在……舞剑?倒是有些将门遗风。念头一闪而过,他并未深思,只当是闺阁女子排遣寂寞的寻常活动。毕竟,一个“普通”的闺秀,除了做些女红、读读诗书,偶尔活动下筋骨,还能做什么呢?

他收回目光,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平静无波,转身,毫不犹豫地踏入了东书房的灯火之中。府邸很大,他们的世界依旧壁垒分明。命运的丝线在黑暗中悄然延伸,而蒙在鼓里的萧景珩尚不知晓,他眼中那个“普通”的王妃,在市井中悄然播下的种子,与苏云岫共同构筑的那个惊世梦想,正如同这西苑暮色中乍现的枪芒,虽微,却已悄然积蓄着撕裂黑暗的力量。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