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第一节 白帝城惊变

建安二十六年春,成都的桃花开得正艳。赵云正在校场操练新兵,忽见一匹快马踏碎满地落红,马背上的传令兵浑身浴血。

“报——!”士兵滚鞍下马,声音嘶哑如裂帛,”主公…主公在夷陵遭陆逊火攻,七十里连营尽毁!”

赵云手中龙胆枪”铛”地砸在青石板上,火星四溅。他一把揪住传令兵的前襟:”主公何在?”

“生死…不明…”

话音未落,照夜玉狮子已如离弦之箭冲出校场。赵云银甲未着,只披一件素白战袍,五千轻骑紧随其后。途经樊素真所在的绣楼时,他抬头望见妻子正倚窗抚琴,琴声戛然而止。

第二节 火海寻主

夷陵峡谷浓烟蔽日,焦臭的尸体堆积如山。赵云单骑闯入仍在燃烧的营寨,热浪灼得照夜玉狮子不断嘶鸣。

“主公!”他在火场中来回穿梭,白袍被火星灼出无数孔洞。忽然,一堆燃烧的辎重后传来微弱的咳嗽声。

刘备蜷缩在一口倒扣的铁锅下,须发焦卷,左臂一道箭伤深可见骨。见赵云掀开铁锅,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子龙…朕悔不听孔明之言…”

“主公勿言,云这就带您出去!”赵云正要搀扶,忽听四面八方响起尖锐的哨声——东吴追兵到了!

第三节 独挡千军

陆逊亲率三万精兵围拢而来,火光中戈矛如林。赵云将刘备扶上玉狮子,自己持枪立于马前。

“常山赵子龙在此!”他枪尖划过地面,带起一串火星,”何人敢前?”

吴军阵中一阵骚动。当年长坂坡的传说仍在军中流传,此刻那白袍将军眼中闪烁的金芒,更让人想起”武德星君”的传言。

陆逊冷笑:”放箭!”

箭雨铺天盖地而来。赵云枪舞梨花,竟在身前形成一道银色光幕,箭矢纷纷折断坠落。突然一支冷箭绕过枪影,直取刘备后心!

“主公小心!”赵云纵身一跃,竟以肩头硬接这一箭。鲜血浸透白袍的刹那,他颈间玉佩突然迸发青光,那箭矢”咔嚓”断为两截。

第四节 星君显圣

吴军大骇。陆逊急令刀盾手上前,却见赵云单膝跪地,龙胆枪插入土中三尺。他染血的手指在枪杆上一抹,蟠纹顿时亮起刺目金光。

“吾乃武德星君临凡!”这一声喝如雷霆炸响,震得峡谷落石滚滚。龙胆枪凌空一挥,十丈外的吴军旗帜齐齐断裂!

东吴士卒丢盔弃甲,陆逊的战马受惊人立,险些将主帅掀落。赵云趁机扶刘备上马,五千蜀军恰好赶到接应。

第五节 白帝托孤

三个月后,白帝城行宫。刘备卧在病榻上,握着赵云的手:”子龙…阿斗就托付给你了。”他颤抖着指向案头的地图,”东吴背盟之事…需等…”

话音戛然而止。蜀汉皇帝的手重重垂下,窗外突然风雨大作。赵云跪在榻前,看见刘备眉心一缕金光冲天而起——竟是真龙归天!

他取过案上蘸血的毛笔,在《出师表》空白处续写道:

“长江水涌白帝秋,

孤灯照影恨难休。

若得青锋三万柄,

敢教吴魏尽低头!

第六节 金戈映月

当夜,赵云独自登上白帝城头。照夜玉狮子忽然对月长嘶,他低头发现龙胆枪的锋刃上,不知何时盘绕着一条淡淡的龙纹。江风送来樊素真的琴声,曲调正是当年初遇时那首《凤求凰》。

他摩挲着颈间玉佩,忽见江心升起一盏孔明灯,灯罩上隐约可见”北伐”二字。对岸的吴军营地,陆逊正在眺望这边,两人的目光隔江相撞,火花四溅。

第二十九章:屯田安民

(一)汉中荒田

建兴元年春,汉中平原的晨雾尚未散去,赵云已带着十余亲兵策马巡视至沔水河畔。他翻身下马,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细细捻开。黑褐色的土壤泛着油光,湿润而肥沃。

“好土啊。”赵云抬头望向远方,目光所及之处,本该是麦浪翻滚的良田,如今却杂草丛生,田垄龟裂。他眉头紧锁,沉声道:”这样的沃土荒着,简直是暴殄天物。”

参军费纬叹了口气,指向远处几处焦黑的村落残骸:”自去岁曹魏骑兵劫掠后,百姓们宁愿让地荒芜也不敢耕种。魏军常从子午谷突袭,麦熟一茬抢一茬,甚至烧毁农舍,掳走壮丁。”

赵云沉默片刻,忽然拔出佩剑,剑尖深深插入泥土之中。他环顾四周,声音低沉却坚定:”传令全军,今日起卸甲执锄,垦荒屯田!”

“将军?”随行将领们面面相觑,张翼忍不住道:”我军素来以征战为业,岂能…”

“岂能什么?”赵云目光如电,”丞相的《屯田策》你们都读过。若无粮草,三军何以征战?蜀中何以安定?”他拔出佩剑,剑锋在泥地上划出纵横交错的线条:”这一片划作军屯区,由将士们轮值耕种;那一带留给返乡流民,免赋三年。”剑尖突然在某处重重一点:”此处设烽燧台,与阳平关形成犄角之势,防魏军偷袭。”

(二)银枪犁地

三日后,汉中平原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景——数千蜀军卸下铠甲,赤膊挥锄,开挖沟渠。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位白发苍苍的常胜将军赵云,竟亲自驾着耕牛,在田间扶犁前行。犁铧翻起层层新泥,在朝阳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几个路过老农看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声道:”这…这位将军犁地的架势,比老农还娴熟!”

费纬笑着解释:”赵将军早年随公孙瓒驻守北疆时,就曾率军屯田养兵。后来在桂阳为太守,更是亲自教授百姓耕作之法。”

正说着,忽听破空之声袭来!

“将军小心!”费纬猛地扑向赵云。一支羽箭擦着赵云的发髻呼啸而过,深深钉入身后树干。远处林间人影晃动,转眼消失无踪。

赵云面色不变,缓步走到树前拔下箭矢。箭杆上赫然刻着一个”张”字。

“是张氏的私兵。”费纬压低声音,”张家掌控汉中六成良田,最怕朝廷屯田成功,断了他们的财路。”

赵云冷笑一声,将箭矢收入袖中:”传话给张氏族长,明日未时,本将要尝他家的新茶。”

(三)茶宴交锋

当夜,军中大帐灯火通明。赵云摩挲着那支箭矢,面前案几上摊开着南中送来的密报——叛将雍闿已切断通往永昌的粮道。

“报!”亲兵入帐呈上竹简,”张氏回话,明日备茶相候。”

赵云点点头,忽然从案下抽出一卷册子递给费纬:”你看看这个。”

费纬展开一看,竟是《张氏私垦汉中官田册》,详细记录了张家这些年来侵占的数千亩官田。”这…这足以诛其三族啊!”

“诛族易,安民难。”赵云轻叹,”明日你随我赴宴,见机行事。”

次日午后,张家大宅内,六十岁的族长张裕正捻着茶饼冷笑:”赵子龙想学班超’不入虎穴’?老夫倒要看看,他能奈我何!”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家丁慌张来报:”老、老爷!赵云单骑而来,正在前院…表演枪法?”

众人急忙赶往前院。只见梨花树下,银枪如龙,白发老将的每一招都激起丈许烟尘。最令人震惊的是,枪尖划过青石地砖,竟刻出清晰的《屯田令》条文!围观的张家子弟不自觉地凑近细看,有人小声念道:”…民垦荒田免赋三年…军屯所获三成犒军,七成归仓…”

“好茶。”赵云突然收枪入座,将张裕刚斟的茶一饮而尽,”比成都的贡茶也不遑多让。”放下茶盏时,袖中似有意无意地滑出半卷竹简。

张裕眼尖,赫然看到《私垦官田册》几个字,顿时脸色煞白。

“茶也喝了,该说正事。”赵云推过另一卷竹简,”这是朝廷委任状——请张公出任汉中劝农使,总领屯田水利事宜。”在对方震惊的目光中,他又补了一句:”听闻令孙精于算学,可愿来军中任书佐?”

(四)夜火开渠

三更时分,赵云独自在帐中擦拭银枪。费纬匆匆进来,满脸喜色:”将军神机妙算!张家刚送来二十头耕牛,还献出了祖传的水渠图!”说着展开一幅绢布,上面详细标注了汉中水系走向。

赵云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有了此图,沔水支渠三日可通。”他忽然注意到费纬欲言又止的样子,”还有何事?”

“南中急报…”费纬声音发颤,”叛将赵…赵广攻占了朱提城。此人自称是…”

银枪突然刺入地面,枪杆嗡嗡震颤。老将军的背影在烛光中微微晃动:”传令三军,五日后拔营南征。”他转身时,眼中血丝密布:”记住,战场上只有敌我,没有父子。”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阵阵欢呼。费纬掀帘一看,顿时热泪盈眶:”将军快看!百姓们打着火把来帮我们挖渠了!”

赵云疾步出帐。只见星光下,无数火把如游龙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照亮了整个沔水河畔。有白发老翁扛着锄头,有妇人提着饭篮,甚至孩童都抱着陶罐来送水。他们沉默地加入士兵的队伍,开始挖掘那条关乎汉中命脉的水渠。

“民心可用啊…”赵云轻声感叹。他忽然解下佩剑递给费纬:”拿去换些酒肉,犒劳乡亲们。”

“将军!这可是先帝所赐…”

“剑再利,不如民心所向。”赵云望向远方,那里正有新的火光不断加入,”告诉百姓们,此渠就命名为’复汉渠’。”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初具雏形的沟渠上时,赵云已跨上战马。他最后望了一眼这片苏醒的土地,转身对传令兵道:”给丞相写信——汉中屯田已成,臣当南下平叛。蜀汉根基,必当永固!”

第二章:南中平叛

(一)密信与抉择

建兴元年夏,赵云率三千精兵抵达越嶲郡。酷热潮湿的丛林让北方士卒备受煎熬,更可怕的是神出鬼没的毒箭与陷阱。行军途中,赵云多次发现路边刻着奇怪符号的树木——那是南中部落的警告。

“将军,雍闿派人送来战书。”副将张嶷呈上一块烧焦的竹简,上面用血写着”汉狗滚出南中”六个大字。

赵云不怒反笑:”传令全军休整,明日黎明进攻朱提城。”

夜深人静时,简雍悄然入帐。这位潜伏南中三年的老臣面容憔悴,从怀中取出一卷发黄的绢布:”雍闿与东吴往来的密信副本,还有…关于赵广的消息。”

烛光下,赵云的手指微微发抖。绢布上详细记录了叛将赵广的来历——三十年前长坂坡失散的幼童,被南蛮部落收养,如今成为雍闿麾下第一猛将。

“他在朱提城东门布下重兵,专等汉军来袭。”简雍低声道,”此子…容貌确有七分似将军。”

赵云闭目良久,再睁眼时已是一片清明:”传我将令,改攻西门。凡遇持双刀者…生擒。”

(二)城门血战

黎明时分,朱提城西门突然火起。就在叛军慌乱救火时,真正的攻击却来自东门——赵云亲率死士攀上城墙,银枪所向,无人能挡。

“赵子龙在此!”一声暴喝震彻城头。白发老将如天神下凡,枪尖连点,三名叛将应声倒地。守军肝胆俱裂,纷纷溃逃。

突然,一道黑影从城楼跃下,双刀直取赵云咽喉!电光火石间,银枪与双刀碰撞出刺目火花。两人错身而过的瞬间,赵云看清了对方的脸——那眉宇间的英气,与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

“赵广!”老将军声音微颤,”你可认得这杆枪?”银枪在空中划出熟悉的弧线,正是赵家枪法的起手式。

年轻叛将身形一滞,眼中闪过迷惑。就在这时,雍闿的暗箭破空而至!赵云纵身扑前,用肩膀为赵广挡下这一箭。

“为什么…”赵广看着跪地吐血的老将军,双刀哐当落地。

“因为你是汉将赵云的儿子。”简雍从暗处走出,手中捧着当年长坂坡的襁褓残片,”这些年,你父亲从未放弃寻找你。”

(三)仁德服蛮

三日后,朱提城门大开。绑着绷带的赵云与归降的赵广并骑入城,雍闿的首级悬挂在旗杆上。南中各部首领战战兢兢地跪在道旁,等待汉军的惩罚。

出乎所有人意料,赵云下令厚葬战死者,分发粮食给饥民,甚至亲自为受伤的蛮兵敷药。当得知当地正流行瘴疫时,他立即派遣军中医官前往各村寨救治。

“将军,这些蛮夷反复无常,不如…”张嶷做了个斩杀的手势。

赵云摇头:”丞相南征,攻心为上。传我命令,邀请各部首领明日赴宴。”

宴会上,老将军让赵广演示了正宗的赵家枪法,看得蛮族首领们惊叹不已。酒至半酣,赵云突然击掌三下,士兵们抬上数十口木箱。

“这是?”哀牢部落首领紧张地问。

箱盖开启,竟是满满的金疮药与农具!赵云朗声道:”南中从此设郡县,各部首领世袭官职。朝廷不征重赋,只求边疆安宁。”

白发老将举起酒碗,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愿与诸公共建太平者,饮此酒!”

片刻寂静后,碗盏相碰之声不绝于耳。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年轻的赵广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第三章:蜀汉英才会

(一)科举新制

建兴二年秋,成都城张灯结彩。来自益州各郡的学子挤满了新落成的”招贤馆”,参加蜀汉立国以来首次”策论大比”。

“荒唐!”朝堂上,老臣李严怒摔笏板,”自古选官唯察举,岂能任由贩夫走卒应试?”

诸葛亮羽扇轻摇:”李司空可知,你口中的’贩夫走卒’里,有人能治水,有人善算术,这些都是蜀汉急需之才。”

眼看争论愈烈,一直沉默的赵云突然起身:”诸位可记得当年涿郡卖草鞋的刘玄德?”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老将军走到大殿中央,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汉中屯田的账册。主持此事的费纬,两年前还是个县衙小吏。”又展开一幅地图:”绘制南中详图的,是蛮族画师阿朵。”最后他拍了拍腰间佩剑:”而打造这柄利剑的,正是铁匠之子蒲元。”

刘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相父与赵将军所言极是。朕准了,开科取士!”

(二)寒门才子

大比当日,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引起了赵云注意。此人答题时笔走龙蛇,却在交卷后悄然离去。

“跟上他。”赵云对亲兵低语。

城西破庙里,青年正为病重的老母熬药。见官兵闯入,他本能地护在母亲身前。

“别怕。”赵云蹲下身,亲自为老妇人诊脉,”可是风寒入肺?”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这是南征时带回的灵芝粉,温水送服。”

青年泪如雨下,重重叩首:”学生费祎,愿为蜀汉效死!”

(三)朝堂新风

放榜之日,费祎高中头名。更令人震惊的是,前十名中竟有六人出身寒门!朝野哗然之际,赵云亲自为这些学子佩戴绶带。

“知道为什么选在秋季考试吗?”老将军指着远处金黄的稻田,”因为蜀汉需要像稻穗一样饱满的实才,不是只会吟风弄月的花瓶。”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报!东吴使团已至江州,声称要重新划分荆州地界!”

赵云与诸葛亮相视一笑。老将军拍了拍费祎的肩膀:”年轻人,报国的机会来了。明日随我赴江东,会会那些’风流名士’。”

夕阳西下,成都城头”汉”字大旗猎猎作响。赵云望着操练的新军、丰收的田野和络绎不绝的商旅,轻声对身旁的赵广说:”你看,这就是我们誓死守护的江山。”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