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陈峰和赵刚在供销社门口等了不到十分钟,卷帘门后的金属轨道就传来“哗啦哗啦”的声响,像是老槐树在风里抖落枯枝。晨光从门缝里挤出来,先映出一双黑色方口布鞋,接着是藏青色的供销社工作服下摆——李娜推着门走出来了,手里还拎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缸沿沾着圈褐色的茶渍。

“等多久了?”李娜的声音比昨天电话里听着更冷,眼睛扫过陈峰肩上的帆布背包,又落在赵刚攥着的塑料袋上——那里面是赵刚妈早上烙的糖饼,本来想给李娜带一个,现在攥在手里倒像块烫手的山芋。

“刚到,没等一会儿。”陈峰往前迈了半步,把姿态放得谦和,却没低过头,“麻烦李娜姐了,昨天跟你说的事,你跟李主任提了吗?”

“提了。”李娜靠在门框上,搪瓷缸往手里转了个圈,“我爸问了车队的王师傅,他后天正好要去广州拉货,回来能顺路把你们的货捎回青冈县。运费按吨算,一百二一吨,比邮局便宜三成,但有个条件——你们得自己去广州的货运站装货,王师傅只负责拉,不帮卸。”

陈峰心里飞快算着账:按他计划的进货量,手机、小家电加小饰品撑死也就半吨,运费顶多六十块,比他预想的还少二十。这条件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可他脸上没露半分喜形,反而皱了皱眉:“李娜姐,装货没问题,就是王师傅的车靠谱不?别到时候货丢了或者磕坏了,咱到时候说不清楚。”

这话不是信不过李娜,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他得让李娜知道,他们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愣头青,也得让她把这事往心里放,毕竟是她爸介绍的人,真出了问题,她脸上也不好看。

李娜果然挑眉:“你担心这个?王师傅跟我家合作五年了,拉过供销社的电视机、洗衣机,从没出过差错。要是你不放心,我让我爸跟他说,让他给你写个条据,保证货丢了照价赔。”

“那倒不用,”陈峰赶紧摆手,顺着台阶下,“有李娜姐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那后天我们跟王师傅怎么联系?”

“王师傅明天下午会来供销社拉货,你们明天下午三点过来,跟他碰个面,把地址说好。”李娜把搪瓷缸往嘴边送了送,没喝,又放了下来,“对了,你们去广州进的啥货?真像你说的,是能揣兜里的手机?”

陈峰知道她是好奇,也想探探他们的底。他从背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昨天画的诺基亚3210的草图——屏幕是方的,机身带弧度,还画了两个彩壳的样式。“就是这个,叫诺基亚3210,能换彩壳,还能玩贪吃蛇游戏,年轻人肯定喜欢。进价三百五,运回来卖六百,李娜姐你要是有兴趣,等我们回来,先给你留一台。”

这话半是客气,半是试探。他知道李娜在供销社上班,接触的人多,要是能让她先用上,相当于免费给手机打广告。

李娜的目光落在草图上,眼神里的轻视少了点,多了丝好奇:“还能换壳?这玩意儿真能卖六百?咱青冈县的小老板能舍得买?”

“咋不舍得?”赵刚终于插上话,往前凑了凑,“上次我在镇上看见张老板用‘大哥大’,拿在手里跟块砖头似的,还得扛个电池,咱这手机比他那方便多了,他要是知道,肯定愿意换。”

李娜白了他一眼:“你懂啥?张老板用‘大哥大’是装门面,你这小手机能跟‘大哥大’比?”

赵刚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陈峰赶紧打圆场:“李娜姐说得对,‘大哥大’是门面,但咱这手机是实用。现在年轻人谈恋爱,要是能随时给对象打电话,比啥都强。再说,咱这手机便宜,普通工人攒两个月工资也能买得起,市场比‘大哥大’大多了。”

李娜没接话,盯着草图看了一会儿,突然说:“你们要是真能卖出去,以后可以跟供销社合作。我跟我爸说一声,把你们的手机、小家电放供销社柜台代卖,卖出去给你们提三成,剩下的归供销社。”

陈峰心里一动——这可是个天大的机会!供销社在青冈县的口碑好,网点多,要是能把货放进去代卖,省得他们租门面、雇人,还能借供销社的名气打开市场。但他没立马答应,反而装作犹豫:“李娜姐,这事我得跟周磊、赵刚商量商量,毕竟是三个人一起干的。而且代卖的话,货要是压在柜台卖不出去,咱也担不起损失。”

“这你放心,”李娜说,“先放十台手机、二十台小风扇试试水,卖不出去你们再拉回去,供销社不扣你们一分钱。要是卖得好,咱再长期合作。”

这话把陈峰的顾虑全打消了,他立马点头:“行!等我们从广州回来,就跟你商量这事!”

李娜看了看表,搪瓷缸往兜里一塞:“我得上班了,你们赶紧回去准备吧,明天下午三点别迟到。对了,你们说的给我带的东西,可别忘了。”

“忘不了!”陈峰和赵刚异口同声地说。

看着李娜走进供销社,赵刚激动地拍了拍陈峰的胳膊:“成了!不仅货车联系好了,还能跟供销社合作!陈峰,你可太厉害了!”

“这还得谢谢李娜,”陈峰笑着说,心里却在琢磨——李娜看似傲,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跟他们合作对供销社也有好处。现在供销社的生意不如以前了,要是能引进手机、小家电这些新鲜玩意儿,说不定能盘活生意,她爸脸上也有光。这姑娘,比表面看着精明多了。

两人没多耽误,赶紧往家走。路过镇上的邮局,陈峰突然停住脚:“赵刚,你先回去跟周磊说一声,让他在家收拾收拾,准备帮我们看货。我去邮局给我表哥发个电报,让他在广州等着我们,帮我们联系供货商。”

“行,那你快点,晚上咱仨在我家聚聚,商量商量去广州的事。”赵刚说完,骑着自行车就往周磊家跑。

陈峰走进邮局,里面人不多,只有一个老太太在寄包裹。他走到柜台前,掏出笔和纸,想了想,写下一行字:“表哥,我后天到广州,求帮联系诺基亚3210货源,急。陈峰。”

1999年的电报按字收费,一个字两毛钱,他得省着点花。写完后,他又检查了一遍,确认没写错字,才递给柜台的工作人员。

“发电报啊?”工作人员看了看纸,“广州的话,明天早上能到。收报人地址写对了吗?”

“写对了,是我表哥打工的工厂地址。”陈峰把钱递过去,心里有点打鼓——他哪有什么表哥在广州?这地址是他前世打工时住过的城中村地址,希望到时候能蒙混过关。

从邮局出来,陈峰心里踏实了不少。货车联系好了,供销社的合作有了眉目,“表哥”的电报也发了,就差明天跟王师傅碰面,后天出发去广州了。

晚上,周磊家的土坯房里,三个人围着炕桌坐着,桌上摆着张婶炒的土豆丝、煮的鸡蛋,还有一瓶二锅头。陈峰把去广州的计划、进货清单、运输安排一五一十地说了,周磊听得眼睛发亮,赵刚时不时补充两句,三个人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就把一瓶二锅头喝光了。

“陈峰,你说咱到了广州,能顺利找到供货商吗?”周磊喝得有点上头,脸通红,“别到时候让人骗了,钱货两空。”

“放心,”陈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表哥在广州待了五年,认识不少供货商,肯定不会让我们被骗。就算真遇到骗子,咱也有办法——到时候先看货,再付钱,不给钱不让他发货,他还能抢咱不成?”

赵刚也跟着点头:“对!咱三个大男人,还能怕了他?再说,陈峰脑子活,肯定能想出办法。”

周磊听了,放心地点点头,端起碗喝了口粥:“行,我信你们!你们去广州,家里有啥事儿,尽管跟我说,我肯定帮你们照应好。”

陈峰看着两个兄弟,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有他们的支持,就算在广州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能扛过去。

第二天下午三点,陈峰和赵刚准时来到供销社。王师傅已经到了,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手上全是老茧,正跟李主任在门口抽烟。看到陈峰和赵刚,王师傅咧嘴一笑:“你们就是要带货的小伙子?”

“是,王师傅,麻烦您了。”陈峰赶紧递上烟,是他早上特意买的红塔山,平时自己都舍不得抽。

王师傅接过烟,夹在耳朵上:“不麻烦,顺路的事儿。你们到了广州,直接去白云区的货运站找我,我后天下午在那儿装货。记住,别迟到,我装完货就得走,不等人。”

“放心,王师傅,我们肯定准时到。”陈峰连忙说。

李主任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老王,这俩小伙子是我闺女的朋友,你多照应着点,别让他们吃亏。”

“知道了,李主任,你放心。”王师傅笑着说。

跟王师傅碰完面,陈峰和赵刚又跟李主任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才准备走。刚走到供销社门口,李娜从里面追了出来:“陈峰,等一下。”

陈峰转过身:“李娜姐,还有事吗?”

李娜递过来一张纸条:“这是王师傅的手机号,你到了广州要是找不到他,就打这个电话。还有,你们要是真能进着好货,记得跟我联系,供销社的合作咱可不能忘。”

陈峰接过纸条,上面的手机号是手写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实在。他心里一暖:“谢谢李娜姐,我们肯定记得。”

看着李娜走进供销社,赵刚凑过来:“这李娜,看着傲,其实人还不错。”

“嗯,”陈峰点点头,把纸条小心地揣进兜里,“以后跟她处好关系,对咱有好处。”

两人没多耽误,赶紧回家收拾行李。陈峰把家里的存折、凑来的钱都小心地缝在衬衫的内袋里,又把王师傅的手机号、广州货运站的地址记在纸上,贴身放好。王桂兰还在给他塞煮鸡蛋,一边塞一边哭:“到了广州,照顾好自己,别跟人吵架,有事多跟家里写信。”

“妈,我知道了,您放心吧。”陈峰抱着妈,心里有点发酸。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陈建国就骑着自行车,把陈峰和赵刚送到了镇上的火车站。火车是绿皮的,要走三十多个小时才能到广州。看着火车缓缓开动,陈建国和赶来送别的周磊挥着手,陈峰的眼睛也有点红。

“别难过了,”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等咱赚了钱,回来给他们买大房子!”

陈峰点点头,擦了擦眼睛,看向窗外。火车越开越快,青冈县的土坯房、老槐树渐渐消失在视线里。他知道,他的南方之行,终于开始了。

只是他不知道,这趟旅程,除了商机,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在等着他——比如,在广州的货运站,他会遇到一个改变他供应链格局的关键人物;比如,他和李娜的关系,会因为这次帮忙,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此时,广州的南方大厦里,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女人,正拿着诺基亚3210的样品,等着她的下一个客户。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