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项目建设资金不足

初冬的平倡市,寒风卷着枯叶在街头打转,可环球中心写字楼里的永昌有色科技有限公司,却处处透着暖意与生机。自路平那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去三个月,公司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灵魂,从前略显杂乱的办公场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现代化运作 —— 销售部的同事们每天抱着合同进出,回款信息一条接一条地传到资金管理中心;采购部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比价表格清晰明了,供应商的笑脸随着公司信用的提升越来越多;就连茶水间里,同事们聊天的话题也从 “今天能不能准时下班” 变成了 “新生产线要是建成,咱们年终奖能翻几番”。

吴俊峰坐在资金管理中心的办公桌前,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跃,屏幕上的资金报表正一点点成型。自他调到这里担任刘巧玲的助理,每天都像海绵吸水般学习着筹融资知识,从最初对着银行授信协议一头雾水,到现在能独立整理资金往来明细,甚至偶尔还能给刘巧玲提些报表优化的建议。他看着报表上 “账面留存资金 3200 万元” 的数字,忍不住嘴角上扬 —— 这数字比上个月又多了 500 万,按照这样的增速,公司的 “钱袋子” 只会越来越鼓。

“小吴,把上周的回款明细给我看一下。” 刘巧玲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刚跟销售部确认过,这个月的回款率已经达到 95% 了,比改革前整整提高了 30%,路总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高兴得睡不着觉。”

吴俊峰连忙调出文件,递到刘巧玲面前:“刘姐,您看,不仅回款快了,采购那边的延迟付款也在增加。昨天跟供应商谈的那批原材料,对方同意咱们延期三个月付款,还说以后愿意给咱们优先供货呢。”

刘巧玲接过文件,仔细翻看着,眼里满是欣慰:“这就是改革的好处啊。以前厂里、销售、采购各管一摊,信息不通畅,资金浪费严重;现在集中管理,不仅效率高了,连供应商都愿意给咱们面子。对了,新生产线的前期准备怎么样了?我听胡伟说,图纸都已经送审了。”

提到新生产线,吴俊峰的眼神更亮了:“是啊,技术部上周就把科研报告交上去了,行政部也跟政府部门对接得差不多了,据说只要资金到位,随时都能开工。路总这几天天天去工地那边看,恨不得马上就能看到生产线建起来。”

话虽如此,吴俊峰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他前两天整理项目预算时算了一笔账,30 万吨高性能生产线总投资 8000 万元,公司账面资金 3500 万元,加上银行刚批下来的 500 万元新增授信,总共也才 4000 万元,还差整整一半。他原本以为,路总之前提到的 “战略投资方” 会填补这个缺口,可这几天却没听到任何关于投资方的消息,连胡伟在会议上都刻意避开了这个话题。

这份不安,在 12 月初的一个上午彻底被摆到了台面上。那天,路平把中高层都叫到了新装修的会议室,窗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他脸上的急切。他手里拿着一份项目开工筹备报告,手指在 “资金缺口 3000 万元”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原本洪亮的声音也透着几分沙哑:“生产线的前期准备都就绪了,图纸审完了,工地也平整好了,连设备供应商都谈好了付款方式,可现在就卡在钱上了 —— 之前承诺投资的那几家投资方,最近都开始找借口搪塞,要么说‘市场行情有变’,要么说‘还需要再考察考察’,昨天甚至有一家直接说,只愿意投资 1000 万,还得签‘明股实债’的协议!”

“明股实债?”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人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吴俊峰也皱起了眉,他之前在财经杂志上看到过这个词,却没料到会这么快在公司遇到。

路平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语气里满是无奈:“说白了,就是他们想稳赚不赔!签 1000 万的投资协议,同时还要让公司和我个人签股权转让协议和担保协议,约定三年内,他们要是觉得项目不行,就能要求咱们按原价赎回股份,还要付高额利息;要是项目成了,他们就占着股份分利润。这哪是投资?分明是放高利贷!”

他的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脸上都没了之前的兴奋。生产厂长皱着眉说:“路总,要是这样,那 1000 万咱们不能要啊!这就是个圈套,万一以后项目遇到点波折,他们要是逼着咱们赎回股份,咱们可就麻烦了。”

“我能不知道这是圈套吗?” 路平叹了口气,黝黑的脸上满是疲惫,“可现在除了他们,还没人愿意给咱们投资。新生产线要是不能按时开工,之前做的所有准备都白费了,政府那边的扶持政策也可能泡汤,咱们公司好不容易攒下的 momentum(势头),就全没了!”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空调的 “嗡嗡” 声在耳边回荡。吴俊峰坐在角落里,看着路平焦虑的神情,心里也跟着揪紧。他想起自己刚来时,路平对他说 “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想起自己从一个底层销售逆袭到资金管理中心的助理,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司的发展。要是新生产线黄了,公司的发展肯定会受影响,他的未来也会变得迷茫。

就在这时,行政部的经理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路总!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国家刚出台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咱们的新生产线要是能列入省内重点支持项目,政策性银行就能给咱们发放低息贷款,而且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 50%,要是能评上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还能‘一事一议’,说不定能多贷点!”

“什么?” 路平猛地站起来,快步走到行政部经理身边,一把夺过文件,手指飞快地在纸上滑动。他越看越激动,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黝黑的脸上甚至泛起了红光:“真的?上面说‘支持高性能有色金属生产线建设,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政策性低息贷款’?这简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刚才的压抑一扫而空。生产厂长笑着说:“路总,这可真是天助咱们啊!有了政策性贷款,咱们的资金缺口就能补上一大半了!”

“不止呢!” 采购部经理也连忙说道,“我昨天跟沿海的设备供应商聊天,他们说现在沿海很流行‘金融租赁’业务,正在往内地推广。就是咱们先付一部分保证金,金融公司帮咱们垫付设备款,等生产线投产后,咱们再分批还给金融公司。虽然利息比银行高一点,但能缓解咱们现在的资金压力啊!”

路平的眼睛越发明亮,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语气里满是感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前还在为资金发愁,现在政策利好来了,金融租赁业务也能用上,这 3000 万的缺口,说不定很快就能解决了!”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有力:“行政部马上准备材料,把咱们的新生产线申报成省内重点支持项目,争取拿到政策性低息贷款;采购部联系沿海的金融租赁公司,详细了解业务流程和费用,尽快拿出方案;资金管理中心这边,刘姐和小吴负责整理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资金流水,不管是贷款还是租赁,都得把咱们的‘家底’亮出来,让对方放心!咱们的目标是 —— 年底前,新生产线必须开工!”

“好!” 会议室里响起整齐的回应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吴俊峰坐在座位上,心脏 “砰砰” 直跳,他看着路平意气风发的样子,看着刘巧玲鼓励的眼神,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 之前的资金难题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心里,现在这块巨石终于要被挪开了,公司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散会后,吴俊峰跟着刘巧玲回到资金管理中心。刘巧玲刚坐下,就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文件,递给吴俊峰:“这些是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和资金往来明细,你先整理一下,挑重点做成摘要,特别是咱们改革后的资金增长数据,一定要突出显示。政策性银行贷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稳定性要求很高,咱们得让他们看到,咱们公司有能力偿还贷款。”

“好的刘姐,我马上就弄。” 吴俊峰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纸张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翻开文件,里面的每一个数字都像是在诉说着公司的成长 —— 从改革前账面资金不足 1000 万,到现在的 3500 万;从之前回款困难,到现在的高回款率;从采购处处受制,到现在供应商主动让利。这些变化,是所有同事一起努力的结果,他不能辜负这份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上下都陷入了忙碌之中。行政部的同事们天天抱着厚厚的申报材料往政府部门跑,回来后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依旧干劲十足;采购部的经理每天都要跟沿海的金融租赁公司开视频会议,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路平更是连轴转,上午去工地视察,下午跟银行和租赁公司沟通,晚上还得召集大家开会,汇报当天的进展。

吴俊峰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在整理财务数据,制作报表摘要。有时候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他就去请教刘巧玲,刘巧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会教他怎么从数据中挖掘公司的优势。有一次,他在整理回款数据时,发现改革后公司的客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优质大客户的占比从 30% 提高到了 60%,他连忙把这个发现告诉刘巧玲。

刘巧玲看完他整理的数据,笑着说:“小吴,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个点很重要,优质大客户多,说明咱们公司的产品认可度高,回款风险也小,政策性银行肯定很看重这个。你把这个做成单独的分析报告,加到申报材料里去。”

得到刘巧玲的认可,吴俊峰心里美滋滋的。他连夜赶做分析报告,直到凌晨才完成。第二天早上,当他把报告交给刘巧玲时,刘巧玲看着报告上清晰的图表和详细的分析,忍不住称赞道:“做得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小吴,你进步得真快,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你就能独当一面了。”

吴俊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都是您教得好,要是没有您,我也做不出这么好的报告。”

就在这时,路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什么报告做得这么好?让我也看看。”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却难掩眼里的兴奋,“刚从政策性银行回来,他们看了咱们的申报材料,对咱们公司的发展很认可,说只要再补充一些客户信用评估报告,就可以进入审批流程了!”

“真的?” 刘巧玲和吴俊峰异口同声地问道,脸上满是惊喜。

路平点点头,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吴俊峰做的分析报告,仔细看了起来。他越看越满意,忍不住拍了拍吴俊峰的肩膀:“小吴,没想到你不仅电脑水平高,分析数据也这么厉害!这份报告很有说服力,正好可以补充到客户信用评估材料里去。”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语气里满是憧憬:“咱们公司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从一个乡镇小个体户,到现在快要建成 30 万吨的生产线,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啊。现在资金的问题快要解决了,等生产线建成投产,咱们公司的产值至少能翻一番,到时候,咱们就是鹤南省有色行业的龙头企业了!”

吴俊峰看着路平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期待。他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在皮包公司里看不到希望的日子;想起在保健品公司,骑着破自行车在烈日下跑销售的艰辛;再看看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参与着公司重大项目的筹备,他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12 月中旬的一天,好消息再次传来 —— 公司的新生产线成功申报为省内重点支持项目,政策性银行同意发放 2000 万元的低息贷款,年利率比普通商业贷款低了 3 个百分点;同时,采购部也跟沿海的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谈妥,对方同意为新生产线的设备垫付 1000 万元,公司只需支付 20% 的保证金,剩下的款项分五年还清。

“资金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路平在会议室里宣布这个消息时,声音都有些颤抖。他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眶微微泛红:“从改革到现在,大家都辛苦了。但我想说,咱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咱们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人甚至激动地哭了出来。吴俊峰坐在角落里,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的解决,更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当天下午,路平把刘巧玲和吴俊峰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项目开工计划,递给他们:“这是新生产线的开工计划,12 月 28 号举行开工仪式,还有十天时间。资金管理中心要负责把贷款和租赁资金按时到位,确保开工仪式顺利进行。小吴,你这段时间表现很好,这次开工仪式的资金保障工作,就交给你和刘姐一起负责,我相信你们能做好。”

吴俊峰接过计划,手指紧紧攥着纸张,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看着路平信任的眼神,郑重地说道:“路总,您放心,我一定会跟刘姐好好配合,确保资金按时到位,绝不会耽误开工仪式。”

路平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年轻人有冲劲,我没看错你。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走出路平的办公室,吴俊峰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接下来的十天会很忙碌,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想起李白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在的永昌有色科技有限公司,正像是一艘扬起风帆的大船,即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而他,有幸成为这艘船上的一员,与公司一起驶向更远的未来。只是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商海沉浮,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今日的 “长风”,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变成摧毁一切的 “狂风”。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