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函谷关,天下第一雄关。

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名。

六国合纵攻秦,皆要面对函谷关。

自商君变法后,仅被匡章破过。

那次是秦国主力进攻楚国。

齐、韩、魏三国联军,围攻函谷三年。

最终攻破关隘,逼秦昭王割地求和。

马车行于狭窄的道路。

姚贾挥着鞭子,充当起了车夫。

“建文君,过了函谷便是关中。”

“这函谷关可是秦国雄关。”

“就说这条路,便不适合大军通行。”

“可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

“嗯。”

公孙劫微笑示意。

当初他曾想过带领联军,攻破函谷。

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来至函谷关。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

“西接衡岭,东临绝涧。”

“南依秦岭,北濒黄河。”

“关在谷中,深险如函。”

“地势险要,可谓天险。”

“楚怀王举兵,六国伐秦。可惜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五国联军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公孙劫看向远处,喃喃自语。

姚贾则轻笑点头。

他们自邯郸而出,耗时近两个月。

两人就全当是公费旅游。

每日游山玩水,畅谈天下大事。

两人关系现在相当亲近。

姚贾可是老狐狸。

是出了名的无利不起早。

他知道秦王政有多重视公孙劫。

趁此机会搞好关系,自然更好。

“建文君知道的还真多。”

“因为我曾想领兵攻进函谷。”

“哈哈,建文君还真直率。”

姚贾不由一笑。

“这也没什么。”

“我毕竟曾是赵国相邦。”

“也想如苏秦佩六国相印。”

“可惜,赵王迁并非明主。”

“空有王号,却无进取之心。”

“听信谗言,必为亡国之君!”

“哦?”

姚贾顿时来了兴致。

眯着双眼,打量着公孙劫。

“依建文君所观,几年可灭赵?”

“最多三年。”

“不愧是建文君!”

姚贾不由出言赞叹。

按他们的计划,怕是需要五年。

赵国终究是一方诸侯。

祖上赵武灵王更是绝对的霸主。

胡服骑射,令赵国骑兵独步四方。

经历长平之战后,现在也已恢复。

特别是公孙劫还搞出什么马鞍马镫。

让赵国骑兵如虎添翼。

数年前,秦国大将桓齮攻赵。

前面很顺利,还斩赵将扈辄。

号称是斩首十万。

后续连战连捷。

甚至是将邯郸城都给包围。

迫于无奈,赵王迁终于采纳谏言。

公孙劫骑着骏马,亲自前往雁门。

命李牧为大将军。

率边郡战骑,长途奔袭千余里。

以雷霆之势大破秦军于肥地。

斩秦国大将桓齮!

此战过后,李牧受封武安君。

公孙劫因功加封食邑千户!

至此,建文武安名动各国!

就是秦国都得重新评估赵国。

特别是李牧所率战骑,让人震撼。

直接摒弃战车,直接以骑兵为主力!

发挥战马的优势,快速分割战场。

而后速战速决,剿灭敌军!

此战就连王翦都无比吃惊。

他带着诸多老将多次推演。

也都无法做到。

因为赵国骑兵的战斗力再次进化!

关键点就在于马镫和马鞍!

秦王政震怒。

令官匠快速仿造。

只是终究不如赵国的。

……

公孙劫面色如常。

毕竟历史上就是三年灭赵。

考虑到他的影响,倒也差不多。

姚贾微笑着指向前方。

“快看,这就是函谷关。”

公孙劫抬头眺望。

看着面前的雄关,也是感慨。

也无怪乎列国难以攻破函谷关。

函谷关是根据天险而建。

后方就是极其狭长的山谷。

根据两侧青山建造的关隘。

关城东西长有数里。

还有快十丈高的角楼。

关城是以夯土为基,辅以巨石。

城墙上遍布着各种箭痕。

诉说着昔日爆发的大战。

关城上插着秦国的玄鸟王旗。

随着微风,猎猎作响。

“天命玄鸟……”

公孙劫抬起头来,喃喃自语。

玄鸟,其实就是秦国的图腾。

很多小说则会说是什么黑龙。

这就是完全不懂先秦文化。

玄鸟不仅仅只是商人的图腾。

同样也是秦人的!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追溯至颛顼。

颛顼有女孙名为女脩。

女脩织布时,恰好有燕子产卵。

然后女脩就将其给吞了。

并且生子大业。

大业后来娶妻,又生子大费。

大费其实就是伯益。

他协助大禹治水有功。

后被赐姓为嬴。

相传大禹本来是要让位给伯益的。

结果大禹之子启发兵夺权。

至此开启家天下的夏朝。

秦国的图腾自然也就是玄鸟。

也许,这就是秦国的天命!

扫灭六国,开创大一统时代!

“那是秦国的王旗。”

“凡王旗所在,皆为秦土。”

姚贾眺望远方,喃喃自语。

他是看着秦国王旗越插越远。

很多城邑都被秦国所逐渐吞并。

现在,公孙劫终于入秦。

君臣携手,必将能留下段佳话。

前方骑兵缓缓停下。

公孙劫皱起眉头。

就听到不断在山谷回响的号角声。

而后就是沉闷的战鼓声。

函谷关城上大旗狂舞。

一辆辆战车排列冲出。

后方还有诸多披甲战骑。

他们手中握着王旗,紧随在后。

公孙劫都有些愣神。

怎么会这么大阵仗?

将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

“列阵——”

将领有力的吼声响彻函谷关。

就这嗓门也是天赋异禀。

鼓声和号角声戛然而止。

“杀!”

“杀!”

杀声震天。

惊得战马不住嘶鸣。

哑奴则是红着眼远望。

已经能看到泪花在打转。

因为,他本就是关中秦人。

战败成了俘虏,就没想过能活命。

是公孙劫出手将他救下。

并且将他带回相府。

这些年来他就认准公孙劫一人。

连带着这条命都是他的。

现在重归故土,感动中带着些惊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整齐划一的唱声响起。

公孙劫静静聆听。

此刻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无衣》是秦国最常见的诗。

大部分子民都是朗朗上口。

秦军但凡叫阵,必会念这首诗。

若战局不利有人念无衣,那就完了!

很多将士就如同是打了鸡血。

瞬间化作虎狼,与敌人血战。

《无衣》绝对能代表秦军的精气神!

一曲作罢。

战阵则是快速改变。

他们各自朝着两侧让开。

奢靡的马车缓缓驶出。

正是秦王政的车驾!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