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宫廷暗香”虽带来一丝暖意,但胡雪岩(皓轩版)深知这远不足以高枕无忧。盛宣怀及其背后的北洋系,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绝不会因一时受阻而放弃绞杀。果然,新的攻击以更隐蔽、更阴险的方式袭来——舆论战升级与金融信用狙击。
第一波:舆论抹黑,直指核心
《字林西报》和《申报》再次刊出“深度分析”文章,这次不再泛泛而谈,而是精准打击:
•质疑胡雪岩旗下产业(尤其阜康钱庄)的“超高”利润率和“复杂”资金往来,暗示其与“非法地下钱庄”及“东南沿海走私势力”或有牵连。
•特别“揭露”胡雪岩在生丝大战中“疑似利用不正当手段操纵市场、挤压同业”,导致“众多中小丝商破产”,塑造其“为富不仁”的恶霸形象。
•最毒辣的一招:含沙射影地将其与“太平天国余孽”可能存在的“历史渊源”联系起来——这在清廷是足以抄家灭族的致命指控。
文章引用了大量“匿名业内人士”和“据传”的消息,真真假假,极尽煽动之能事。
第二波:信用狙击,釜底抽薪
几乎同时,上海金融圈开始流传“阜康钱庄因过度扩张,资金链极度紧张”的谣言。几家与北洋系关系密切的钱庄和山西票号,突然开始“谨慎”对待与阜康的业务往来,收紧拆借额度。甚至有储户受到蛊惑,前往阜康上海分号要求提现,虽未形成大规模挤兑,却成功制造了紧张气氛。
“东家!这…这是要彻底搞臭我们的名声,动摇我们的根基啊!”刘掌柜拿着报纸,气得浑身发抖。
胡雪岩面沉如水。他料到盛宣怀会反击,却没料到对方如此狠辣,直接攻击他最核心的信誉——金融业的命脉!
“慌什么!”他冷喝一声,强迫自己冷静分析,“舆论战?玩这套,我是祖宗!”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他,深知舆论的可怕,也更懂如何反制。
反击策略一:以正破邪,透明化运营
他立刻下令:
1.主动邀请杭州、上海两地的钱业公所、知名士绅及外国商会代表,组成“独立观察团”,公开查核阜康钱庄的账目和银库储备,展示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健康的现金流。
2.在《申报》等媒体连续刊登“阜康钱庄财务状况简报”(经精心设计),以数据说话,驳斥谣言。
3.高调宣布提高存款利息半厘,并推出“存本取息”等新业务,用真金白银吸引和稳定储户。
反击策略二:发动“银弹”攻势,收买笔杆子
他重金聘请上海滩多位有影响力的文人、报人(包括外籍记者),撰写系列文章:
•歌颂胡雪岩支持左宗棠西征的“爱国义举”、胡庆余堂“戒欺”经营和义诊施药的“仁商风范”。
•揭露某些“不良洋行”长期压榨中国丝农、茶农的“斑斑劣迹”,将“操纵市场”的帽子反扣回去。
•暗示某些“北方势力”因嫉妒东南商业繁荣而进行“恶意中伤”。
一场激烈的舆论拉锯战在上海滩展开。
反击策略三:祭出“王炸”——太医院背书
就在舆论战焦灼之际,胡雪岩前期“宫廷暗线”的投资产生了奇效。那位用了“胡庆余堂”药膏感觉甚好的慈禧身边太监,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举荐有功”,或许是真觉得东西好,竟在宫内私下场合又夸了几句。
这话辗转传到了太医院院使耳中。这位院使大人之前收了胡雪岩的“学术敬意”,对其“精通医理”(实为现代营销)和“敬重前辈”的态度本就印象不错,又风闻其正被北洋一系打压(太医院与北洋并非一路),竟生出几分“同道相扶”之意。
于是,在一次例行向慈禧禀报宫中用药情况后,院使大人“顺便”提了一句:“江南胡庆余堂所制的一些丸散,用料倒也讲究,制法新颖,于养生调理似有独到之处,竟合了老佛爷的玉体,也是机缘。”
这话看似平淡,却出自太医院首席之口,其专业背书的分量远超太监的夸赞!慈禧闻言,微微颔首,未置可否,但印象无疑更深了。
这消息被胡雪岩在京城的眼线捕捉到,火速传回。
“天助我也!” 胡雪岩狂喜!太医院的认可,是应对“药品质量”和“商人品行”污名化的最强武器!
他立刻行动:
1.将“太医院院使大人亦曾认可胡庆余堂制药水准”的消息(经过巧妙修辞和夸大),通过友好媒体“不经意”地释放出去。
2.以胡庆余堂名义,高调宣布将捐赠一批“防疫避瘟”药品给直隶、山东等地的官府,协助应对夏季疫病,并“恳请”当地官府“监督使用效果”——此举既博取名声,又将自身置于官方监督之下,以示坦荡。
3.暗中指示盟友,将“北洋系因私怨打击有功商人,连太医院都看不过眼”的风声散播出去。
效果立竿见影!
太医院的“隐形背书”极大地抵消了舆论污名化的影响。官场风向再次微妙转变,之前一些观望的官员开始重新评估胡雪岩的能量。阜康钱庄的挤兑谣言迅速平息,存款业务甚至因高息而有所增长。
盛宣怀发起的这轮舆论-金融狙击战,再次被胡雪岩以“透明化 + 银弹 + 权威背书” 的组合拳艰难化解。
复盘与展望:
“好险…”书房内,胡雪岩擦了一把冷汗。这次交锋,他赢得并不轻松,几乎动用了所有明暗资源才勉强顶住。盛宣怀的攻击一次比一次精准、狠辣,每次都直击要害。
“盛宣怀…你果然难缠。”胡雪岩眼神凝重,“舆论、金融、官场…三维打击。下次,你会用什么招?”
他意识到,不能再被动防御了。必须找到盛宣怀乃至北洋系的弱点,主动出击,哪怕只是牵制。
“祥叔,”他唤来李祥,压低声音,“让我们在北方的眼线,重点查两个人:盛宣怀,和他最得力的几个手下。我要知道他们的喜好、家产、甚至…有什么见不得光的把柄。记住,要绝对保密!”
暗战,进一步升级。胡雪岩开始准备刺向敌人的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