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树林里的风比黑风岭温和些,穿过枝叶缝隙,落下细碎的光斑。秦昭靠在一棵老槐树下,柳氏正小心翼翼地帮她重新包扎伤口 —— 张婆婆采的草药很管用,血已经止住了,但伤口还泛着红,得用干净的布条裹紧。“昭儿,你再忍忍,这布条是萧公子给的,还算干净,裹紧点能少沾灰。” 柳氏的手指有些抖,碰到秦昭腰侧时,忍不住轻叹了口气,“都怪娘,刚才要是我没往后退,你也不会受伤。”

“娘说什么呢?” 秦昭扯了扯嘴角,想让她宽心,“王头目本就没安好心,就算不是为了救你,他也会找别的由头动手。再说这伤不重,过几天就好了。” 她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山泉 —— 李二和刘大正领着青壮们排队接水,山泉从岩石缝里渗出来,滴落在石槽里,清冽甘甜,赵二捧着陶罐接水,嘴角都带着笑:“这水比驿站的干净多了,喝着都甜!” 张婆婆则带着几个妇孺,把从关卡地窖缴获的粟米分成两份:一份是饱满的好米,仔细装在布袋里当主粮;另一份是受潮发霉的碎米,单独放在一边,秦月蹲在旁边,帮着挑拣碎米里的石子,小手认真地扒拉着,偶尔抬头看向秦昭,见姐姐没事,才放心地继续干活。

孙老三牵着马,走到秦昭身边,马嘴里嚼着新鲜的草叶,尾巴轻轻甩着。“秦姑娘,这树林不宜久留,” 他看了眼天色,日头已过正午,“按村民说的,往东南走二十里,有个青杨镇,是去漠北的必经之路,镇上有粮铺和药铺,咱们可以去那里补充点物资 —— 关卡缴获的好米够吃五天,但药不够,你这伤得换药,还有老弱们的风寒也得治。”

秦昭点点头,撑着树干站起身,腰侧的伤口扯得有些疼,她却没露出来:“孙头说得对,青杨镇是必经之路,早去早安心。不过得先跟大家说清楚,镇上人多眼杂,可能有官府的人,也可能有逃荒的乱民,都得小心 —— 尤其是老弱妇孺,别单独行动,青壮们分两队,李哥带一队在前探路,刘大带一队在后收尾,有情况及时喊。另外,把那袋碎米找个布包起来,路上遇到麻烦,或许能当应急用。”

“哎!” 李二和刘大立刻应了,刘大还拍了拍胸脯:“秦姑娘放心,有俺在,肯定护好大家!” 青壮们也纷纷点头,刚才黑风岭一战,秦昭带他们打退了卡兵,还把物资分得明明白白,他们早就把 “听秦姑娘安排” 当成了习惯。

萧子舟站在队伍边缘,手里攥着半块野菜干,却没怎么动。他看着秦昭安排行程的模样,眼神里藏着些复杂的情绪 —— 前世他路过这片树林时,队伍里已经有三个人因为伤口感染没撑住,而这一世,因为秦昭的草药和谨慎,所有人都好好的。他想起刚才给秦昭的布条 —— 那不是从驿站捡的,是他贴身带的,是萧家暗卫专用的细棉布,上面绣着极淡的 “萧” 字暗纹,他故意没说,就是怕秦昭起疑。

“我去捡点干柴吧,晚上要是赶不到青杨镇,还能生火。” 萧子舟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刚好能让身边的张婆婆听见。张婆婆点点头:“萧公子小心点,别走远了,这树林里说不定有野兽。”

“嗯。” 萧子舟应了声,转身往树林深处走。他走得很慢,每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确认没人跟着,才加快脚步。走到一棵歪脖子松树下 —— 这是前世萧家暗卫约定的联络点之一,树干上有个不起眼的树洞,里面藏着传递暗号的木牌。他从怀里摸出一块巴掌大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三道短纹(萧家暗卫的 “平安问询” 暗号),又从袖口掏出一点蜡封的药粉(防止木牌受潮),小心地把木牌放进树洞,再用枯枝盖住树洞,伪装成自然模样。

做完这一切,他又在树旁的石头上刻了个极淡的 “水” 字 —— 这是告诉暗卫,他需要漠北沿途水源的分布图,还有青杨镇的近况。前世青杨镇在这个时候已经被乱兵占了,粮铺被抢空,要是能提前知道消息,或许能避开麻烦。他攥了攥手指,心里有些忐忑 —— 萧家倒台后,暗卫们分散各地,不知道还能不能收到暗号,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忠于萧家。

“萧公子,你怎么走这么远?” 远处传来赵二的声音,赵二抱着一捆干柴,看到萧子舟,连忙喊了一声,“秦姑娘让我找你,说该出发了!”

萧子舟心里一紧,连忙转身,脸上恢复了平时的平静:“我刚才看到这边干柴多,就多走了几步。” 他顺手捡起身边的几根枯枝,跟赵二一起往回走,路上赵二还在絮叨:“萧公子,你身子弱,下次捡柴喊上俺,俺力气大,一次能抱一堆!” 萧子舟点点头,没多说话,心里却在盘算 —— 暗卫要是收到暗号,会在沿途的联络点留下回复,比如在树上系红布条,或者在石头上画圈,接下来得留意这些标记。

回到队伍时,秦昭已经把物资分配好了 —— 每人手里都有一小袋好米,还有两块肉干(肉干是关键能量来源,只给青壮和老弱,孩童多给半块),受潮的碎米单独装在一个粗布包里,由刘大背着。“萧公子回来了?” 秦昭看向他,眼神里没什么波澜,“刚才赵二说找不到你,还以为你迷路了。”

“让秦姑娘担心了,是我失礼了。” 萧子舟微微低头,把手里的枯枝递给李二,“捡得不多,希望能用上。”

秦昭没再多问,转身对众人说:“都收拾好了吗?咱们现在出发,争取在天黑前赶到青杨镇,要是赶不到,就找个背风的地方扎营。记住,路上不管遇到谁,别轻易露财,也别随便分粮 —— 咱们的物资只够撑到漠北,自己都不够,没多余的给别人。” 队伍很快整理妥当,李二带着五个青壮走在最前,手里拿着木矛,时不时拨开路边的杂草;刘大带着另外五个青壮走在最后,背上背着那袋碎米,目光警惕地扫过身后的树林;秦昭走在中间,一手牵着秦月,一手扶着腰,伤口的疼痛让她步伐慢了些,却依旧走得稳。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的树林渐渐稀疏,远处隐约能看到炊烟 —— 是逃荒的人。李二快步跑回来,压低声音:“秦姑娘,前面有十几个逃荒的,都坐在路边,看起来饿坏了,还有几个孩子在哭。”

秦昭皱了皱眉,让队伍停下,先让李二去探探口风:“问问他们从哪来,要去哪,青杨镇现在是什么情况 —— 别提咱们要去青杨镇,也别露咱们的物资。” 李二应了,悄悄走过去,跟那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说了几句话,很快跑回来:“秦姑娘,他们是从青杨镇逃出来的,说三天前镇上闯进来一群乱兵,占了粮铺,还抢东西,城门关了,只许进不许出。他们想去南边的村镇,可路上没吃的,已经饿了两天了。”

秦昭心里一沉 —— 果然,青杨镇出了乱子。她往前走了几步,站在离逃荒者三丈远的地方,既保持距离,又能清晰对话:“你们说青杨镇有乱兵,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手里有什么武器?镇东是不是有个破缺口能进去?”

那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抬头看她,眼里满是祈求:“姑娘,我们知道!乱兵有四五十个,有刀有弓箭,镇东确实有个缺口,是之前下雨冲的,能偷偷进去!求您给我们点吃的吧,孩子快饿晕了……” 旁边的老者也跟着点头:“姑娘,我们还知道南边村镇的路,能告诉您哪有水源,求您行行好!”

秦昭沉默了片刻 —— 他们的消息很有用,尤其是镇东缺口的位置,能帮队伍避开正门的乱兵。但她没立刻松口,而是看向刘大:“把那袋碎米拿过来,分他们一小半。” 刘大愣了愣,还是把碎米递过去,秦昭接过,倒了大概三分之一在逃荒者的破碗里:“这些碎米够你们煮点粥,撑到南边村镇。青杨镇的消息,还有南边水源的位置,算是跟你们换的 —— 我们的物资也只够自己用,只能给这么多。”

逃荒者们看着碗里的碎米,虽然不多,却足够救命,连忙道谢:“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妇人抱着孩子,还想再求点,却被老者拉住了 —— 老者看得出秦昭不是心软的人,能给这些已经是仁至义尽。他连忙把青杨镇缺口的具体位置、乱兵换岗的时间,还有南边水源的方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秦昭。

秦昭听完,确认信息详细,才点头:“你们赶紧走吧,别在这里停留,乱兵说不定会出来巡查。” 逃荒者们连忙收拾好碎米,朝着南边走去,那个孩子还回头看了秦月一眼,手里攥着母亲给的一小块树皮,像是在道谢。

赵二凑过来,小声说:“秦姑娘,您咋不多给点?那孩子看着真可怜。”

“可怜的人多了,咱们救不过来。” 秦昭语气平静,“那袋碎米是咱们的应急粮,给了他们三分之一,剩下的还能应付突发情况。要是全给了,咱们自己遇到麻烦,谁来救咱们?” 赵二愣了愣,没再说话 —— 他之前只觉得秦姑娘厉害,现在才明白,她不是没善心,只是更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队伍继续出发,离青杨镇越来越近,能看到镇外的农田 —— 田里的庄稼都被踩烂了,偶尔能看到丢弃的破碗和衣物,气氛格外压抑。萧子舟走在队伍后面,目光扫过路边的一棵树 —— 树上系着一根极淡的红布条,布条上还沾着一点蜡粉(是他给暗卫的药粉味道)。他心里一松 —— 暗卫收到暗号了,红布条是 “安全” 的意思,看来青杨镇的乱兵里,没有针对萧家的人。

“秦姑娘,前面就是青杨镇了,你看……” 李二指着不远处的城门,城门紧闭,城墙上站着几个拿着刀的乱兵,正警惕地盯着外面。

秦昭停下脚步,看着紧闭的城门,又看了看镇东的方向 —— 按逃荒者说的,缺口就在那片矮树林后面。“大家先躲进前面的树林,” 她对众人说,“李哥,你跟我去镇东看看缺口的情况;刘大,你带着大家在树林里等着,别出声,尤其是孩子们,看好那袋剩下的碎米;孙头,你骑着马在附近望风,要是有乱兵过来,及时通知我们。”

“好!” 众人立刻行动,悄悄躲进树林。秦昭刚要往镇东走,却瞥见萧子舟站在树旁,眼神盯着那根红布条,若有所思。她心里闪过一丝疑惑 —— 萧子舟刚才去捡干柴,好像就是往这个方向走的,这红布条…… 是他留下的?但她没多问,现在最重要的是查清楚青杨镇的缺口情况,其他的事,等过了镇再说。

萧子舟察觉到秦昭的目光,连忙收回视线,装作整理衣袖的样子。他知道,刚才的红布条可能引起了秦昭的注意,但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 —— 他联系暗卫,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支队伍,要是能通过暗卫的消息避开乱兵,秦昭也能少些麻烦。他抬头看向秦昭的背影,心里默默想:等过了青杨镇,或许可以跟她透露一点暗卫的消息,只要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