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第11章 红袖书香启新篇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新房,苏晚宁揉着惺忪睡眼醒来,身旁的锦被早已没了温度。她坐起身,瞥见梳妆台上压着一张字条,谢承渊苍劲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早朝归来陪你用膳,勿念。”嘴角不自觉上扬,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

推开雕花木门,庭院里的银杏叶被秋风吹得簌簌作响,几片金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苏晚宁沿着回廊漫步,忽听得前院传来阵阵孩童的嬉笑。绕过垂花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怔——十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子正围坐在石桌旁,谢承渊手持竹枝,在沙地上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写字。

“谢大人!苏姐姐来了!”眼尖的孩童率先发现她,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谢承渊转身时,玄色长袍下摆扫过满地银杏叶,晨光为他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他将竹枝递给身旁的孩子,快步迎上来:”怎么不多睡会儿?”

“你什么时候偷偷办起学堂了?”苏晚宁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中暖意涌动。谢承渊抬手替她拂去发间的落叶,目光温柔:”还记得黑市那些孩子吗?我想着,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目不识丁。”

正说着,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抱着陶罐跑过来:”苏姐姐,这是我们摘的桂花,煮甜汤可好喝啦!”苏晚宁蹲下身,接过陶罐时指尖触到孩子粗糙的掌心,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她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养尊处优的日子,而这些孩子,却连温饱都是奢望。

“不如把学堂办得正式些吧。”苏晚宁抬头看向谢承渊,眼中闪烁着光亮,”就叫’明心学堂’,不仅教这些孩子,也招收女子入学。”她想起被关在黑市铁笼里的少女们,声音不自觉加重,”女子不该被局限在深闺之中。”

谢承渊凝视她片刻,突然笑出声,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好,都依你。明日我便让人收拾东跨院,添置桌椅笔墨。”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仿佛在承诺着什么。

三日后,明心学堂正式开课。苏晚宁站在学堂门前,望着悬挂的匾额,心中感慨万千。朱漆大门两侧,贴着她亲手书写的对联:”墨染春秋开慧眼,香飘桃李醉丹心”。前来报名的女子络绎不绝,有商贾之女,也有贫苦人家的姑娘,甚至还有胆大的婆子,拄着拐杖非要来识字。

“苏先生,这《女诫》如何讲解?”课堂上,一个穿着月白襦裙的少女举起手。苏晚宁放下书卷,目光扫过满堂求知若渴的眼神:”今日我们不读《女诫》,来学《木兰辞》。”她翻开泛黄的书页,声音清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谁说女子不如男?”

窗外,谢承渊倚着廊柱静静聆听。秋风掀起他的衣摆,他却浑然不觉,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自那日起,他处理完公务便会来学堂,有时帮着修缮桌椅,有时给孩子们讲些江湖趣事,惹得满堂欢笑。

一日午后,苏晚宁正在批改课业,忽听得窗外传来争执声。她放下狼毫笔,快步走到院中,只见几个衣着华贵的妇人正堵在学堂门口,为首的张夫人叉着腰,尖酸的声音传得老远:”好好的千金小姐,不在家学针线,跑出来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张夫人这话说得可笑。”苏晚宁整理了一下衣襟,不卑不亢地迎上去,”女子读书识字,开阔眼界,难道不比困在深闺中强?”她转身指向学堂内认真学习的少女们,”您看她们眼中的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

“哼!妇人就该以三从四德为本!”张夫人冷哼一声,”谢大人难道不管管你这媳妇?”话音未落,一道黑影闪过,谢承渊不知何时已站在苏晚宁身侧,周身散发着冷冽的气场。

“张大人上月走私茶叶的事,不知夫人可曾听说?”谢承渊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口,声音却冷得像冰,”若张夫人实在闲得慌,本侯倒可以请刑部送些卷宗来,供夫人’学习’一二。”

张夫人脸色瞬间惨白,扯着同伴匆匆离去。苏晚宁忍俊不禁:”你这吓唬人的本事倒是越发长进了。”谢承渊却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我只是见不得有人欺负你。”

暮色渐浓,学堂里亮起昏黄的油灯。苏晚宁站在窗前,看着谢承渊耐心地教孩子们背诵古诗。烛光摇曳中,他的侧脸温柔而坚定,就像她记忆中无数次护她周全的模样。窗外的桂花又开了,甜香混着墨香,飘向远方。她知道,这才是她想要的人生——与心爱之人并肩,做些有意义的事,不负韶华,不负此生。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