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第 19 章:共振之谜

基地实验室的恒温箱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只蛰伏的甲虫。林夏盯着箱内的黑色石头,它表面的纹路正在缓慢蠕动,泛着的绿光随基地供电频率起伏,像被按了节拍器的萤火虫。她往记录板上画下第 37 条波形线,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

“这玩意儿比我前女友还难捉摸,” 小王扒着实验室的玻璃门探头探脑,他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昨天搬设备时被碎玻璃划的,“忽明忽暗的,是不是在给我们发摩尔斯电码?说自己是外星来的‘卧底’?”

林夏没回头,手里的频谱仪正显示着诡异的峰值:“它在响应基地的电力系统,50 赫兹的交流电让它产生共振,就像……” 她突然顿住,转头看向小王,“就像收音机调频,找到特定频率就能接收信号。”

“收音机?那它播《南极新闻联播》吗?” 小王嗤笑,却被身后的陈风拍了后脑勺。陈风的腿还没好利索,拄着根合金拐杖,是基地医生特意给他做的,比冰镐轻便多了。

“别捣乱,” 他走到实验台前,拐杖在地面敲出笃笃声,“昨天夜班的人说,它在凌晨三点突然亮得像探照灯,是不是和地磁余波有关?”

林夏调出昨晚的监测数据,曲线在凌晨三点确实出现陡峭的峰值,像被突然拔高的心电图。“不止,” 她指着数据旁的注释,“同一时间,全球五个地磁观测站都记录到异常脉冲,和黑石的共振频率完全吻合。”

“全球同步?这是要开‘视频会议’啊?” 张教授推着手推车进来,上面放着新的检测设备,是从基地仓库翻出来的老古董,“我年轻时在北极见过类似的石头,当时以为是陨石,现在看来……”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实验室的灯光开始疯狂闪烁,恒温箱的嗡鸣变成刺耳的尖啸。林夏猛地看向黑石,它表面的绿光突然暴涨,像块烧红的烙铁,箱壁的金属在高温下泛起红光。

“快断电!” 她扑向电源开关,手指刚碰到按钮,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弹开,手背瞬间灼起串水泡,“它在吸收电力!”

陈风一把拽过旁边的消防斧,劈向连接恒温箱的电缆。火花在空气中炸开,电缆断裂的瞬间,黑石的绿光骤然熄灭,实验室的灯光也跟着暗了下去,只剩下应急灯的幽光。

“我的天,这是要原地‘飞升’啊?” 小王摸着被电火花燎焦的头发,“再晚一秒,我们就得给它当‘祭品’了。”

林夏盯着自己手背上的水泡,在应急灯下泛着惨白的光。“它在成长,” 她的声音发颤,“吸收的能量让它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就像……”

“就像在进化。” 陈风接过她没说完的话,拐杖在地面敲出急促的点,“十年前我队友的日记里写过,他们发现的那块石头,最后在冰缝里炸成了碎片,释放的能量融化了半座冰丘。”

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基地负责人马克冲进来,络腮胡上还沾着咖啡渍:“卫星监测到异常磁场,就在我们基地正上方,和三个月前地磁翻转的波形完全一致!” 他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刺得人眼晕,“是不是这石头搞的鬼?”

“不是它搞鬼,是它在预警,” 林夏指着黑石表面重新亮起的微光,“它能感知地磁异常,就像地震前的动物迁徙,是种……”

“是种天然预警系统。” 陈风突然开口,他凑近观察黑石,发现那些蠕动的纹路正在组成某种图案,像张简化的世界地图,“你看这里,绿光最亮的位置,和昨天发生冰崩的坐标完全重合。”

众人凑近细看,果然在绿光聚集处看到个微小的亮点,位置和基地收到的冰崩报告分毫不差。小王突然打了个寒颤:“这玩意儿不会是‘预言家’吧?那它亮成探照灯的时候,是不是在说……”

“在说更大的异常要来了。” 林夏调出全球地磁图,在南极板块边缘标出串红点,“这些是近一周的地震频发区,都在黑石共振的峰值范围内,它在给我们画‘危险区地图’。”

马克的脸色沉了下去,他掏出卫星电话开始拨号,手指在按键上抖个不停:“必须上报国际科考联盟,这东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甚至……” 他压低声音,“能预测下次地磁翻转。”

“下次?” 小李刚端着咖啡进来,闻言手一抖,褐色的液体在白大褂上洇成地图,“这玩意儿还带‘续杯’的?我们刚从鬼门关爬回来,可不想再去‘二刷’了。”

林夏没理他,正用显微镜观察黑石的粉末样本。在高倍镜头下,那些黑色颗粒像无数个微型磁铁,正按特定规律排列,形成肉眼看不见的磁场网格。“它的内部结构在重组,” 她调整焦距,“就像搭积木,每次共振都会增加新的模块。”

陈风突然咳嗽起来,捂着胸口弯腰时,拐杖不小心碰到实验台边缘的黑石碎片。碎片瞬间亮起,和箱内的主石产生共鸣,发出幽幽的光带,像条连接的丝线。

“这是……” 林夏的眼睛亮起来,她捡起碎片放在光谱仪下,“碎片和主石能产生共振!就像手机和基站,它们在传递信息!”

小王突然拍大腿:“我知道了!这石头是‘信号塔’啊!全球的碎片连起来,就是个覆盖地球的‘5G 网络’,专门播报地磁新闻!”

“差不多是这意思,”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只是这网络的‘流量’太大,刚才差点把基地的电吸干。” 他指着实验室角落的备用发电机,“我们得给它单独供电,用蓄电池,避免再引发共振。”

陈风拄着拐杖走到窗边,基地的探照灯正在扫过冰原,光柱在雪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问题是,” 他的声音低沉,“这些碎片是谁留下的?为什么要分布在全球?”

林夏的动作顿住,这个问题像根冰锥扎在心头。从南极冰缝到北极冻土,从深海海沟到高原冰川,最近全球各地都发现了类似的黑石碎片,像被刻意播种的种子。她突然想起那块炸成碎片的石头,十年前陈风的队友没能带出来的那一块。

“是为了监测地磁,” 她慢慢开口,声音轻得像叹息,“或者说…… 是为了预警。当地磁异常达到临界点,这些石头就会共振,发出信号。”

实验室的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基地的地质学家,手里捧着块从冰原带回来的岩芯样本:“你们看这个,” 他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冰层里嵌着的黑石碎片,形成年代至少有三万年,比人类文明还早。”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三万年?那时候人类还在山洞里画壁画,谁能把石头埋进南极冰层?小王的嘴张成 O 型,半天蹦出一句:“难道是…… 外星人的‘快递包裹’?”

“别瞎猜,” 陈风的目光落在黑石上,它表面的绿光又开始闪烁,这次却很微弱,像在呼吸,“不管是谁留下的,它现在是我们的‘护身符’。昨天要是没有它的共振信号,救援队根本找不到冰原上的我们。”

林夏突然想起被救时的场景,直升机的探照灯穿透风雪,正好照在他们身上,像被无形的手引导。她摸着自己手背上的水泡,那里还隐隐作痛,却让她觉得踏实 —— 这是真实存在的印记,不是梦。

基地的电力系统逐渐恢复,实验室的灯光重新亮起。黑石安静地躺在恒温箱里,绿光稳定在柔和的亮度,像块会呼吸的翡翠。林夏调出新的监测计划,在表格里写下 “共振频率测试”“碎片信号捕捉”“全球数据同步”,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轻快了许多。

“接下来,” 她抬头看向众人,眼里的疲惫被兴奋取代,“我们要搞清楚,它到底在预警什么。是下次地磁翻转,还是…… 更大的灾难?”

小王突然举起手,像课堂上抢答的学生:“我提议,给它起个名字!总不能一直叫‘黑石’吧?太没排面了,叫‘南极之光’怎么样?听着就像超级英雄。”

“俗爆了,” 小李翻了个白眼,“叫‘地磁哨兵’更贴切,毕竟是给地球站岗的。”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说:“我看叫‘共振之核’不错,既科学又响亮。”

林夏看向陈风,他正盯着黑石出神,听到讨论转过头,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叫‘归航石’吧,” 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是它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实验室里安静下来,没人再反对。林夏在记录板上写下 “归航石” 三个字,笔尖落下的瞬间,黑石的绿光突然明亮了一瞬,像是在回应。

窗外的极光又开始舞动,绿色的光带在基地上空盘旋,温柔得像母亲的怀抱。林夏知道,探索归航石的秘密还有很长的路,或许会遇到新的危险,或许会揭开更惊人的真相,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身边有陈风,有小王、小李、张教授,有整个基地的伙伴。他们就像归航石的碎片,独自看时微不足道,合在一起却能共振出强大的力量,抵御一切未知的风暴。

她低头继续记录数据,归航石的绿光在书页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像无数个小小的希望。基地的嗡鸣重新响起,和归航石的共振频率渐渐同步,在寂静的南极夜晚,谱写出一曲属于他们的、未完待续的歌。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