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知意”工作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

林知意像是回到了大学期末赶稿的状态,甚至更加疯狂。工作台上铺满了草图、面料样本、珠宝鉴定书籍和吃了一半的外卖盒子。她给自己定下了近乎苛刻的时间表:一周内完成首个迷你系列(三件作品)的设计定稿,两周内联系打样,一个月内完成样品拍摄和上线预热。

她选择的切入点,是“轻奢个性化饰品”。这个市场有需求,但同质化严重。她的优势在于独特的设计感和故事性。她将第一个系列命名为【新生】,灵感直接来源于她破碎与重建的经历。

设计草图上的线条,不再是过去为了迎合市场或江辰审美的那种温婉精致,而是多了几分锐利、不对称和充满力量感的结构。她用断裂的线条象征决裂,用重新组合的几何图形代表重构,主石则选择了价格相对亲民但光泽独特的月光石和拉长石,寓意在黑暗中依然能折射出光芒。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脱离行业两年的她,首先在供应链上就栽了跟头。

“林小姐,你这个设计想法是好的,但工艺实现起来很复杂,开模成本太高了,小批量生产根本不划算。”电话那头,一家小型珠宝加工厂的负责人语气委婉,但拒绝的意思很明显。

“王师傅,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我可以适当提高单价……”林知意试图争取。

“不是钱的问题,是精力问题。我们厂子小,接的都是走量的单子,您这个太费功夫了。”对方客气地挂了电话。

这已经是她联系的第五家工厂了。大的工厂看不上她这种零散小单,小的工厂又嫌她的设计复杂,不愿接。打样环节就卡了壳,更别提后续的大货生产。

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林知意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她呕心沥血画出的设计图,它们此刻仿佛成了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五十万听起来不少,但在烧钱的创业初期,如果找不到性价比高的供应链,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林知意为供应链焦头烂额时,苏暖气冲冲地找上了门。

“知意!你看这个!”苏暖把手机怼到林知意面前,屏幕上是一个本地八卦论坛的热帖标题:【惊天大瓜!订婚宴泼酒女主疑似被神秘金主包养,火速开店当老板!】

帖子里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订婚宴”、“泼酒”、“设计师”等关键词,明显指向林知意。发帖人“知情人士”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她如何“迅速搭上神秘富豪”,获得巨额资金支持,才能“闪电般”成立工作室,并暗示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交易。下面跟帖议论纷纷,各种不堪入目的猜测和嘲讽。

林知意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拿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她不怕辛苦,不怕挑战,但这种恶意的、瞄准她私德和尊严的污蔑,像淬了毒的针,扎得她生疼。

“肯定是江辰那个王八蛋搞的鬼!或者是他那个妈!自己屁股擦不干净,就来泼你脏水!”苏暖气得咬牙切齿,“我找人查IP!非把这个造谣的王八蛋揪出来不可!”

林知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关掉网页,深吸一口气。“暖暖,别查了。这种帖子,你越回应,他们越来劲。”

“那就任由他们胡说八道?!”苏暖不服。

“当然不。”林知意眼神冷了下来,“但这种口水仗没有意义。唯一能打他们脸的方式,就是我真的做成功。到时候,这些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

话虽如此,但负面舆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当天下午,一个原本谈得不错的线上推广渠道,就委婉地以“品牌调性暂时不符”为由,暂停了合作。

供应链受阻,舆论打压。创业的第一道坎,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凶猛。

深夜,林知意独自一人坐在空荡的工作室里,疲惫和压力几乎要将她压垮。她打开邮箱,下意识地点开了和Mo的邮件往来。那个简洁到冷酷的回复,此刻却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她需要帮助。无论是供应链的资源,还是应对舆论的建议。这个神秘的投资者,既然投了钱,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她的项目夭折吧?

她开始敲打键盘,写一封求助邮件。她如实汇报了当前遇到的困难:供应链的瓶颈和突如其来的负面舆论。她的措辞谨慎而专业,没有哭诉,只是陈述事实,并附上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设想(比如寻找更灵活的独立工匠合作,以及准备一份官方声明),希望能得到Mo的指点或资源引荐。

邮件写到最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删掉了那些略带软弱的求助字眼,只留下冷静的汇报和请示。她不想显得自己无能。

按下发送键后,她怀着期待和不安等待着。这一次,回复来得比上次慢了很多。

直到第二天中午,她才收到回信。依旧简短:

“问题已悉。 1. 供应链:附件是三家愿意承接小批量、复杂工艺订单的工作室联系方式,自行洽谈。 2. 舆论:无视。精力集中于产品。真正的壁垒是作品,而非口碑。——Mo”

附件里果然有三个联系方式和简短介绍。林知意查了一下,都是业内颇有名气的独立工作室,以工艺精湛但价格高昂著称,平时根本不会接她这种新手的单子。Mo竟然能直接搞定?

然而,邮件后半部分关于舆论的回复,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林知意头上。“无视”?说得轻巧!被污蔑、被嘲讽的不是他,他当然可以高高在上地说“无视”!

一种难以言喻的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这个Mo,似乎只关心结果,根本不在意她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他提供资源,更像是在维护自己的投资,而非关心她这个人。

林知意没有立刻去联系那三家工作室。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街道,心情复杂。

Mo的帮助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但也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冰冷的投资与被投资。她不能指望从这个神秘人那里获得任何温情支持。

她想起Ada说过的话——“破而后立”。现在的困境,不正是“破”的过程吗?如果连这点舆论压力都承受不住,如果事事都要依赖投资者,那她所谓的“独立”,岂不是个笑话?

她回到电脑前,没有回复Mo的邮件,而是打开了文档,开始亲自起草一份简短而有力的律师函,针对那个造谣帖子,要求论坛删帖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她开始搜索本地的独立珠宝工匠社群,决定不再完全依赖Mo提供的资源,要自己开拓更接地气的供应链。

Mo给的资源可以用,但不能成为唯一的依靠。她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防火墙”和后备计划。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林知意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请问是林知意小姐吗?”一个略显熟悉的中年女声传来。

“我是,您哪位?”

“林小姐您好,我是‘静舍’手工银饰工作室的负责人,我姓赵。冒昧打扰,我在设计师社群看到了您在寻找打样合作的信息,对您的设计草图很感兴趣,不知您是否方便来我们工作室详谈?”

赵?静舍?林知意心中一动,这个声音……她猛地想起来了!是订婚宴那天晚上,在酒店帮她解围、递给她外套的那位客房部经理,赵静!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