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马蹄声由远及近,尘土卷着风扑面而来。林砚下意识握紧手中的水车图纸,李铁山和赵大牛也快步上前,一左一右站在他身边,警惕地望向路口。

很快,一队身着青色官服的衙役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出现,轿旁跟着几位文官模样的人,王大人紧随其后,神色略显凝重。轿帘掀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腰系玉带的中年男子走下轿来,面容清瘦,眼神锐利如鹰,正是巡按御史刘大人。

刘御史刚站稳,目光就扫过围观的百姓,最后落在井边转动的龙骨水车上,眉头微蹙:“王县令,本官奉命巡查云溪县旱灾,为何此处聚集如此多百姓?莫不是你为了粉饰政绩,故意安排的?”

王大人连忙上前躬身:“回御史大人,此地百姓皆是自发前来。只因本县秀才林砚,设计出一种‘龙骨水车’,可引低处之水灌溉农田,今日刚试点成功,百姓们是来见证这抗旱利器的。”

“龙骨水车?”刘御史眼中闪过一丝怀疑,迈步走向水车,“不过是些木头铁器拼凑之物,能有如此大的用处?”

此时,赵大牛仍在转动曲柄,刮板带着溪水顺着木槽流淌,在干裂的田地里冲出一道道湿润的沟壑。刘御史走到木槽边,伸手接了些水流,指尖冰凉的触感让他微微一怔——这水流虽不算汹涌,却连续不断,比人力挑水不知高效多少。

“这水车,一日能灌溉多少亩田?”刘御史转头问向林砚。

林砚上前躬身行礼,从容应答:“回御史大人,此水车一人便可驱动,若水源充足,一日可灌溉十亩农田,是人力挑水的十倍不止。且制作成本不高,寻常村庄皆可仿制。”

“十倍?”刘御史挑眉,“既如此好用,为何不早推广?莫非是你等近日才仓促造出,只为应付本官巡查?”

这话带着明显的质疑,王大人脸色微变,正要开口解释,林砚却抢先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此水车从设计到试点,并非一帆风顺。学生三个月前初到云溪,见百姓因旱灾颗粒无收,才萌生制作灌溉工具的想法。期间,不仅要绘制图纸、寻找工匠,还遭遇地主周扒皮阻挠——他谎称试点用地是其私产,带人欲拆毁水车部件,幸得王大人及时制止,才得以继续施工。”

刘御史闻言,看向王大人:“竟有此事?”

王大人连忙点头:“确有此事。周扒皮已因伪造地契、阻碍公务被下官收押,罚银五百两,退还侵占百姓的土地。”

刘御史眼神沉了沉,又转向林砚:“你且详细说说,这水车的原理是什么?若推广到其他州县,是否可行?”

林砚早有准备,将手中的图纸递上:“大人请看,水车以木为架,铁为轴,轴上装齿轮,齿轮连接刮板。转动曲柄时,齿轮带动刮板从井底刮水,再通过木槽引入农田。至于推广,只需根据各地水源情况调整木槽长度与齿轮间距即可——水井可沿用此设计,溪流则可加长木槽、增设中转水斗,适用性极强。”

刘御史接过图纸,仔细翻看。图纸上,各部件尺寸、咬合方式标注得一清二楚,甚至连不同水源的改良方案都有简要说明。他从事监察多年,见过不少官员呈递的“利民之策”,大多是空泛的文字,像这样详实的图纸,还是头一次见。

“你这图纸,是自己画的?”刘御史抬头问。

“正是学生亲手绘制。”林砚点头,“学生略懂机械之术,此前在乡野走访时,也观察过各地水源特点,才敢确保水车可推广。”

刘御史不再多言,走到水车旁,示意赵大牛停下转动,亲自检查齿轮咬合处与刮板的牢固度。指尖触到光滑的铁轴与紧密的木架,他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这水车做工扎实,绝非临时拼凑之物。

“再转一次,本官要看看实际效果。”刘御史退后两步。

赵大牛再次握住曲柄,用力转动。“嘎吱”声中,刮板有条不紊地刮水、输水,水流顺着木槽蜿蜒流入农田,干裂的土地渐渐湿润,甚至有嫩绿的禾苗在水中轻轻晃动。围观的百姓忍不住欢呼起来,几个老农更是跪倒在地,对着水车连连叩拜,口中念叨着“救命的神器”。

刘御史看着眼前的景象,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他转身对王大人说:“王县令,你举荐贤才、支持利民之举,做得好!这龙骨水车,确实是抗旱的良策。”

王大人松了口气,连忙道:“皆是林秀才的功劳,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刘御史摆摆手,走到林砚面前,语气郑重:“林秀才,你以一己之力,设计出如此实用的灌溉工具,解百姓于倒悬,实乃大功一件。本官会将此事详细上奏朝廷,举荐你为‘农器改良主事’,让你专职推广水车,造福更多州县。”

林砚心中一喜,连忙躬身:“多谢大人提携!学生定不负大人所托,将水车推广到更多地方,助百姓抵御旱灾!”

刘御史点点头,又对王大人吩咐:“你即刻整理水车制作的材料清单、成本核算,连同林秀才的图纸一起,明日送到本官驿馆。本官要尽快拟写奏折,上报朝廷,争取早日在全国推广。”

“下官遵旨!”王大人躬身应道。

刘御史不再停留,带着随从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轿子消失在路口,王大人和林砚才真正松了口气。百姓们再次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恭贺林砚,城东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

“林秀才,这下好了!有御史大人举荐,你要当大官了!”

“以后咱们云溪的水车,肯定能推广到全国各地,再也不怕旱灾了!”

林砚笑着向百姓们道谢,心中却突然想起一事——邻县的水车订单还等着他去筹备,如今又多了朝廷推广的差事,时间紧迫。他正要和王大人商议此事,却见一个衙役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大人!林秀才!不好了!邻县派人来报,说他们那边突发蝗灾,蝗虫已经快飞到云溪边界了!”

“蝗灾?”王大人脸色骤变,“怎么会突然闹蝗灾?”

林砚的心也沉了下去。旱灾刚有转机,又来蝗灾——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若是处理不当,之前的水车试点、抗旱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看向远处的农田,嫩绿的禾苗刚因水车引水有了生机,若是被蝗虫啃食,百姓们又将陷入绝境。

“王大人,”林砚语气凝重,“蝗灾刻不容缓,咱们必须立刻想办法应对!”

王大人点点头,神色焦急:“可蝗灾凶猛,寻常方法根本挡不住……林秀才,你足智多谋,可有应对之策?”

林砚皱紧眉头,脑子里飞速回想现代应对蝗灾的方法——烟雾驱蝗、养鸡捕蝗、农药灭杀……可这个时代没有农药,养鸡也来不及大规模筹备,似乎只有烟雾驱蝗可行。

但烟雾驱蝗需要大量的干草、硫磺,还要组织百姓分片防守,时间紧迫,人手不足,能来得及吗?

林砚看着王大人焦急的眼神,又看了看百姓们惊慌的面容,深吸一口气:“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需要全县百姓齐心协力,还得劳烦大人立刻召集乡绅、里正,共商抗蝗之事!”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