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清晨的炮火比前两天更加猛烈,小鬼子的150毫米重榴弹炮如同雷霆般轰击着方山阵地。观测所内,俞济时紧握望远镜的指节发白,他能清晰地看到整段整段的战壕在炮火中坍塌。

“军座,305团报告,二营防线出现缺口,程副团长带人堵上去了!”通讯兵的声音在炮火间隙中显得格外急促。

俞济时面色凝重:“告诉王师长,立即抽调师部警卫连增援305团。缺口必须在天亮前堵住!”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这是步兵进攻的前兆。俞济时立即下令:“信号弹,全体进入阵地!”

三发红色信号弹升起的同时,小鬼子的步兵已经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推进。今天的进攻队形与往日不同,不再是整齐的散兵线,而是以小队为单位,呈楔形向阵地渗透。

“小鬼子改变战术了。”俞济时对身边的陈式正说,“通知各部队,注意侧翼保护,防止渗透。”

方山阵地上,士兵们从防炮洞中钻出,迅速进入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战壕。程志远拖着受伤的身躯在305团阵地上来回奔走,组织防御。

“机枪阵地前移二十米!在那个弹坑后面构筑临时火力点!”他嘶哑着嗓子命令道,“反坦克小组注意,专打坦克履带!”

小鬼子的进攻异常凶猛,第一批部队刚被打退,第二批立即跟上,不给守军任何喘息之机。在方山与孔山的结合部,战斗尤为激烈。

“军座,153旅请求炮火支援!”通讯兵报告,“鬼子两个中队突破了结合部左侧阵地。”

俞济时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结合部位置:“命令炮兵,集中所有火力打击突破口。通知306团预备队立即投入反击!”

炮兵团阵地上,所剩不多的火炮发出怒吼。但由于弹药有限,炮击只持续了十分钟就不得不停止。

结合部的战斗进入白刃阶段。程志远带着305团残存的士兵与突入的鬼子展开肉搏。刺刀碰撞声、呐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团座小心!”一名卫兵推开程志远,自己却被鬼子刺刀刺穿胸膛。

程志远眼睛血红,捡起地上的步枪,一枪托砸碎那个鬼子的头颅。他左臂的伤口再次崩裂,鲜血浸透绷带,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继续与鬼子搏杀。

就在防线即将崩溃时,306团预备队终于赶到。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扭转了战局,突入的鬼子被全部歼灭。

上午九点,小鬼子的第三波进攻开始。这次他们动用了特种烟雾弹,浓密的烟雾笼罩了整个前沿阵地。

“毒气!戴防毒面具!”阵地上响起军官们的呼喊。

士兵们慌忙戴上简陋的防毒面具,但这些装备大多已经过期,防护效果有限。许多人开始咳嗽、流泪,视线变得模糊。

俞济时在观测所看到这一情况,立即下令:“后勤部门立即运送备用防毒面具到前线!医务队准备救治中毒伤员!”

烟雾中,小鬼子的步兵悄悄接近阵地。等守军发现时,他们已经跃入战壕。

“上刺刀!”军官们嘶吼着,士兵们装上刺刀,与冲入战壕的鬼子展开殊死搏斗。

这场混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终以小鬼子的撤退告终。但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许多士兵因为防毒面具失效而中毒倒地。

中午时分,战斗暂时停歇。俞济时冒着炮火来到方山前线。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阵地上到处都是阵亡将士的遗体,战壕里积满了血水,伤员们的呻吟声不绝于耳。医护兵在阵地上穿梭,为伤员进行简单包扎。

“军座,305团还剩不到两个连的兵力。”程志远报告时,声音已经嘶哑得几乎听不清,“军官只剩下七人。”

俞济时拍拍他的肩膀:“你们打得很好。现在带着伤员后撤休整,这里交给预备队。”

“不,军座,我还能打!”程志远倔强地说。

“这是命令!”俞济时语气严厉,“你的团需要重建,你不能死在这里。”

安排完305团的撤离,俞济时巡视了整个方山防线。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工事损毁严重,弹药所剩无几,士兵们疲惫不堪。

回到淳化镇军部,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照这个伤亡速度,我们最多再坚持一天。”王耀武直言不讳,“部队已经到极限了。”

“南京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俞济时间副参谋长李瀚卿。

“最快明天下午。但只有两个团,而且都是新兵。”

会议室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明白,形势已经极其危急。

俞济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既然守不住,我们就换个打法。”

他指着淳化镇周围的地形:“在镇子外围构筑第二道防线。方山部队逐步后撤,利用纵深消耗敌人。”

“可是军座,没有命令擅自后撤…”有参谋提出异议。

“顾不了那么多了。”俞济时打断他,“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责任我来负!”

命令下达后,各部队开始有序后撤。工兵营在淳化镇外围紧急构筑工事,后勤部门转移物资,野战医院开始后送重伤员。

下午两点,小鬼子的进攻再次开始。这次他们很快占领了方山主阵地,但发现守军已经后撤。

小鬼子指挥官显然没有料到这一情况,犹豫了片刻才命令部队向淳化镇推进。这为第七十四军赢得了宝贵的布防时间。

淳化镇外围, newly构筑的阵地上,士兵们严阵以待。俞济时亲自在阵地上巡视,鼓舞士气。

“弟兄们,这是我们最后的防线!身后就是南京城,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士兵们默默检查武器,整理弹药。虽然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定。

下午三点,小鬼子的先头部队到达淳化镇外围。试探性的进攻很快被击退,但他们很快调来炮兵,对镇子进行猛烈轰击。

淳化镇内,建筑物在炮火中倒塌,街道上弹坑累累。军部被迫转移到镇子西侧的一处地下室。

“军座,这样打下去,淳化镇守不住。”陈式正忧心忡忡地说。

俞济时看着地图,突然问道:“我们还有多少炸药?”

工兵营长陈国栋回答:“大约五百公斤。”

“足够了。”俞济时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在镇子主要街道埋设炸药,等鬼子大部队进来后引爆。”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军官震惊。

“可是军座,镇子里还有老百姓…”王耀武提醒道。

“已经疏散得差不多了。”俞济时说,“这是给鬼子致命一击的机会。”

夜幕降临时,工兵开始在镇子主要街道埋设炸药。与此同时,小鬼子在镇子外围集结,准备第二天发动总攻。

这一夜,俞济时没有合眼。他检查了每一个连队的防御准备,与士兵们交谈,了解情况。

凌晨四点,他回到军部地下室,正准备休息片刻,突然接到报告:小鬼子一支特种部队绕过防线,正向军部方向渗透。

“警卫营,准备战斗!”俞济时抓起手枪,冷静下令。

黑暗中,枪声突然响起。小鬼子的特种部队与警卫营在镇子西侧展开激战。

俞济时在地图前沉思片刻,对张铁柱说:“带一个排,跟我来。”

他们悄悄绕到鬼子侧翼,占据了一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清晰看到鬼子特种部队的动向。

“手榴弹准备。”俞济时低声命令,“听我口令,一起扔。”

数十枚手榴弹同时飞向鬼子队伍,爆炸声此起彼伏。趁鬼子混乱之际,警卫营发起冲锋,全歼了这支特种部队。

战斗结束后,俞济时检查了鬼子军官的尸体,发现他们携带了淳化镇的详细地图,上面标注了军部位置。

“鬼子知道我们在这里。”他对军官们说,“立即转移军部。”

就在他们准备转移时,东面突然传来剧烈的爆炸声——小鬼子的总攻开始了。

俞济时登上附近的一座楼房,通过望远镜观察。小鬼子的坦克和步兵如潮水般向淳化镇涌来,炮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烈。

“执行原定计划。”他沉声下令,“放鬼子进镇子。”

命令传达下去,前沿部队开始有组织后撤,将小鬼子引入镇子。与此同时,工兵做好了引爆准备。

上午八点,小鬼子的先头部队进入淳化镇。他们谨慎地搜索着每一条街道,逐步向镇中心推进。

俞济时在新设立的指挥所里,通过电话与各部队保持联系。当得知鬼子主力已经进入爆破区时,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命令:

“引爆!”

刹那间,淳化镇中心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条街道被炸上天,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进入镇子的鬼子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趁鬼子混乱之际,第七十四军发起反击。士兵们从各个方向冲入镇子,与残存的鬼子展开巷战。

这场战斗持续到中午,进入淳化镇的鬼子部队被全部歼灭。但第七十四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许多参与反击的部队伤亡过半。

下午,小鬼子的援军赶到,对淳化镇进行报复性炮击。军部再次被迫转移。

在转移途中,俞济时遇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由镇子里留下的老百姓组成的担架队,他们冒着炮火抢救伤员。

“军座,让我们帮忙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说,“你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才这样的。”

俞济时感动地点点头:“谢谢乡亲们。”

傍晚,统计战果的报告送到俞济时手中:今天击毙鬼子一千五百余人,击毁坦克九辆。但第七十四军伤亡超过两千人,许多建制已经不存在。

“军座,南京急电。”通讯兵送来一份电报,“援军明天上午一定能到。卫戍司令部命令我们再坚守二十四小时。”

俞济时看着电报,苦笑一声。二十四小时,对现在的第七十四军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没有选择。转身对军官们说:“重新编组部队,所有非战斗人员补充到一线。我们就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这二十四小时!”

夜幕降临,淳化镇内外,第七十四军的残部仍在顽强抵抗。俞济时走在阵地上,看着这些疲惫不堪却依然坚定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就是民族的希望。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不会放弃。

回到指挥所,他开始规划明天的防御。虽然形势危急,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到援军到来,就还有希望。

这一夜,淳化镇无人入睡。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