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主动请求数据交换。

这个决定像一行风险极高的代码,被林知意敲入她内心的命令行。没有语法错误检查,没有沙箱环境测试,一旦执行,后果未知。她在深夜的公寓里,对着窗外城市的灯火通明,一遍遍模拟着可能出现的运行结果——从系统崩溃到……某种新的、未知的协同状态。

最终,推动她的不是理性分析(分析结果一直是“高风险”),而是那份在她“非理性区间”里滋生的、无法被格式化的好奇心。她想亲眼看看,那片导致他“内存溢出”的核心区域,究竟存储着什么。

第二天,她比平时更早到达办公室。空气中还残留着昨日对峙后的凝重。她坐在电脑前,没有开机,只是等待着。像一个程序,在等待一个关键的输入信号。

八点五十分,门被准时推开。

陆延昭走了进来。他今天看起来有些不同,眼下有淡淡的阴影,似乎昨夜也经历了某种“系统资源的高消耗”。他的目光在与林知意接触的瞬间,有片刻的凝滞,像是在快速读取缓存中的昨日数据,随即恢复了惯常的平静,但那份平静下,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走向自己的座位,而是在距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

“早。”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

“早。”林知意回应,声音是自己都意外的平稳。她深吸一口气,决定执行昨晚编译好的“指令”。“关于昨天……那个导致你系统资源异常的问题。”

陆延昭的身体几不可查地绷紧了一瞬,眼神专注地落在她身上。

林知意迎着他的目光,继续道:“我认为,要彻底诊断和解决一个持续性、无法归类的核心级扰动,单方面的数据监测是不够的。那只会增加系统负载和误判风险。”

她停顿了一下,清晰地吐出准备好的提议:

“我提议,建立一个临时的、双向的、加密的调试通道。”

“用于交换必要的、与当前‘系统不稳定’状态相关的非技术性数据。”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送风的微弱声音。

陆延昭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走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愕然,随即被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惊讶和探究的情绪所取代。他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评估这个“协议”的安全性和潜在收益。

“调试通道……”他缓缓重复,目光锐利地看着她,“定义‘必要的非技术性数据’的范围。”

“例如,”林知意强迫自己维持冷静,尽管心跳已经开始加速,“导致‘内存溢出’进程被初始化的……上下文信息。比如,那张旧照片的来历,以及它与你介入这个项目的关联性。”

她直接指向了问题的根源,那个她无法理解的“初始动机”。

陆延昭沉默了片刻。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电脑的边缘。这不再是一场关于算法和模型的辩论,而是一场关于信任和真相的谈判。

“数据加密方式?”他问,语气是纯技术性的。

“非对称加密。公钥交换。本地存储,阅后即焚。”林知意给出了她能想到的最安全的方案。

“数据传输频率和格式?”

“按需触发。文本格式,避免歧义。”

一轮快速的“协议协商”后,陆延昭再次陷入了沉默。他看着她,眼神复杂,像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内部运算,权衡着暴露自身“源代码”的风险与解决当前“系统僵局”的迫切性。

林知意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她知道,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可能比任何数学证明都更难。

终于,他像是得出了某个结论,深吸了一口气,目光重新聚焦在她脸上,变得异常清明和坚定。

“我接受这个协议。”他沉声说道。

他拿出自己的私人手机,操作了几下,然后走向林知意,将屏幕朝向她。上面是一个加密通讯应用的二维码,应用名称赫然是 “Debug_Channel_0x7F” (调试通道_0x7F)。

0x7F,是本地回环地址。

林知意的心猛地一跳。他不仅接受了,连通道的名字,都充满了只有他们能懂的、极客式的隐喻——这是一个指向他们自身内部的、封闭的调试回路。

她拿出自己的手机,扫描了二维码。两个设备之间,建立了一条无形的、加密的、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数据链路。

陆延昭收回手机,看着屏幕上显示“通道已建立”的提示。他没有立刻发送任何信息,而是抬眼看着林知意,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协议生效。”

“作为第一次数据交换……”

“那张照片,拍摄于八年前,江大计算机科学中心,三楼东侧的楼梯转角。”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