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部委大院渐渐沉入夜的静谧,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像点缀在深蓝幕布上的星子。

林枫独自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台灯洒下一圈温暖而集中的光晕,将他与周围的黑暗隔开。

白日的喧嚣与赞誉已然远去。

内部嘉奖的红头文件静静躺在抽屉里,同事们或真心或客套的祝贺声也已在耳边消散。

此刻,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复盘与前瞻的时刻。

他摊开一个普通的牛皮纸笔记本——这不是单位配发的,而是他私下记录所思所想的“战略笔记”。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他开始冷静地回溯推动阿里投资的整个过程。

“成功因素:”

1.信息差运用得当:将对未来的认知,成功包装成了基于现有资料的“敏锐洞察”和“趋势研判”,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2.切入点精准:选择了B2B这个相对易于理解、且能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战略挂钩的模式,避免了过早触及更超前的C2C或社交领域。

3.借力打力:巧妙利用了郑司长开明的态度和对新事物的兴趣,找到了合适的提议渠道,并在关键时刻用“国家战略高度”统一了内部思想。

4.准备充分:无论是前期的内参,还是后期的研讨稿、谈判预案,都做到了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考虑周全,展现了专业素养。

写到这里,他微微点头,但眉头随即微微蹙起,笔锋一转:

“风险与不足:”

1.运气成分:恰好遇到郑司长这样愿意给机会的领导,若遇保守派,此事大概率夭折。不可复制,亦不可恃。

2.聚焦过度:前期精力过于集中在此单一项目,对司内其他重要工作和人际关系维护,稍有疏忽。(备注:需加强与周处长、老李等资深同志的日常沟通,参与处室集体活动更积极些。)

3.关注度提升:此次成功,虽带来声望,但也将自己置于更明显的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需更加谨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4.“洞察力”的可持续性:一次是运气,两次是能力。如何将下一次的“先知”同样合理地展现,需要更精巧的布局,不能留下“未卜先知”的破绽。

他停下笔,靠坐在椅子上,揉了揉眉心。

窗外,燕京城的灯火绵延向远方,如同这个时代暗流涌动的无数可能性。

他深知,体制内行走,如履薄冰,一步踏错,前功尽弃。

这次的顺利,绝不能成为下次莽撞的资本。

“核心原则:”他在纸上重重写下:“将‘先知’融于‘洞察’,藏‘远见’于‘务实’。”

反思完毕,心绪彻底平静。他翻过一页,目光投向未来。

阿里投资只是第一步,是验证他路径可行的试金石,也是他积累初始资本(无论是政治还是未来经济资本)的关键一役。

接下来,他需要利用此次成功带来的些许声望和行动便利,锁定下一个目标。

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在南方沿海城市刚刚开始蹒跚学步的雏鸟——鹏城,OICQ。

他知道,此刻的腾讯团队,应该比当时的阿里更加艰难,那个小小的、会闪烁的企鹅图标,尚未展现出它未来连接亿万人社交网络的恐怖潜力。

这正是一个绝佳的、低成本切入的时机。

如何关注到它?不能再像阿里那样,依靠“偶然看到地方简报”的借口。

他需要一个新的、合理的契机。

他回想起白天在机关食堂,听到赵国庆和几个人在讨论去鹏城出差,好像是为了调研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为“十五计划”收集素材……林枫眼神一亮。

他可以在司内下一次讨论信息化、电子通信或青年创业相关议题时,适时地提出:“近期注意到南方,特别是鹏城特区,在电子通信和即时通讯软件领域有些新的苗头,是否可以作为我们观察信息化社会构建的一个基层样本,适当关注?”

将对其的关注,包裹在更宏观的课题研究之下。

或者,可以利用刚刚建立的、与江州阿里团队的联络,侧面了解一些行业内动态。

同一个圈子,总会有蛛丝马迹。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下一步规划:目标-鹏城OICQ(腾讯)”

切入点:纳入“信息化社会沟通模式变迁”或“青年创业企业跟踪”研究框架。

信息搜集:关注鹏城相关产业报告;留意计算机类报刊杂志;通过已有渠道间接了解。

时机:待阿里投资事宜完全平稳,个人声望巩固后,伺机而动。

方式:前期以研究观察为主,等待其出现类似阿里的融资需求时,再考虑介入模式。

合上笔记本,林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的蓝图越发清晰。

第一阶段,从重生定位到初试锋芒、建立首功,已顺利完成。

他成功地在这个庞大的体系内站稳了脚跟,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路径。

前路依旧漫漫,但他信心十足。

他拿起笔,在日历上轻轻圈出了下周一的日子——新的一周,新的开始。

他将继续以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在这条布满机遇与荆棘的道路上,走下去,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