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5章:秘书的证词
专案组的调查在内外交困的重压下,如同深陷泥潭的巨兽,每一次挣扎都耗费着巨大的气力,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张伟心头那根因女儿照片而绷紧的弦尚未松弛,一种更深沉的疲惫感笼罩着整个指挥部。
对手的反制手段阴狠而精准,不仅从外部施加压力,更似乎在内部播下了猜疑的种子,让每一次行动都如履薄冰。
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局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却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悄然显现。
这个突破口,并非来自高深莫测的技术侦查,也非来自刀光剑影的外部较量,而是来自一个此前并未被寄予厚望、甚至有些被忽略的人物——赵义的贴身秘书,孙助理,大家都叫他小孙。
小孙自从赵义失踪后,就一直生活在巨大的阴影和恐惧之中。
作为距离赵义最近的工作人员,领导的惊天变故让他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深知自己处境微妙,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
这些天,他虽然表面上积极配合专案组的询问,但每次谈话都显得小心翼翼,言辞谨慎,反复强调的都是些公开场合的工作流程和众所周知的情况,对于任何可能涉及赵义私密或敏感领域的问题,他都三缄其口,或者以“不清楚”、“没注意”搪塞过去。
他的眼神总是游移不定,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惶恐,仿佛一只受惊的兔子,随时准备逃离。
专案组前期的几次正式问询,除了确认一些基本的时间节点和公开行程外,收获甚微,小孙更像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提供者,而非主动的线索来源。
转机,发生在一次精心安排、看似平淡无奇的再次约谈中。
这次约谈,由经验丰富、善于攻心的老马亲自负责。他没有选择气氛严肃的审讯室,而是将地点定在了专案组指挥部旁边一间布置相对温馨、舒适的休息室里。
房间里摆放着沙发、茶几,甚至还有一盆绿植,光线柔和,刻意营造出一种放松、非对抗性的氛围。老马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警服,而是一身便装,语气平和,甚至还给小孙倒了一杯热茶。
谈话开始时,小孙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戒备,身体拘谨地坐在沙发边缘,双手紧握着茶杯,重复着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标准答案”:赵市长那天晚上情绪正常,安排完工作后独自离开,之后便联系不上了云云。
老马并不着急,他没有打断小孙,而是像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他先是和小孙聊了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题,比如小孙的工作经历、家庭情况,慢慢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谈话进行到一半,气氛相对融洽时,老马看似无意地,用一种拉家常般的口吻提了一句:
“小孙啊,你跟着赵市长的时间也不短了,鞍前马后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压力很大。”
老马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同情,“咱们抛开那些官面文章,你就凭自己的感觉说说,赵市长最近这几个月,尤其是失踪前那段时间,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不太一样的地方?不一定是什么大事,可能就是某个瞬间的情绪,某个电话,或者见了某个特别的人?任何你觉得不同寻常的细节,哪怕再小,说不定都能帮我们理清头绪,也能帮你早点摆脱这个麻烦。”
这番话,看似随意,实则精准地击中了小孙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他对自身处境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
小孙低着头,双手死死地绞在一起,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休息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漫长的沉默如同实质般压在两人之间。老马没有催促,只是耐心地等待着,目光平静而坚定地看着小孙。
终于,在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后,小孙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痛苦、挣扎和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惧,声音微微发颤,带着哭腔:“马……马处长,我……我要是说了,你们……你们能保证我家人的安全吗?我……我真的害怕……那些人……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老马心中猛地一凛,知道可能触及到了核心!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但语气却愈发诚恳和坚定:“小孙同志!你要相信组织,相信法律!你现在是案件的关键证人,保护证人和其直系亲属的绝对安全,是我们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首要责任!我,老马,以我这身警服担保,只要你如实提供情况,专案组一定会采取最严密的措施,确保你和你的家人平安无事!但前提是,你必须把你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才是真正保护你自己的唯一途径!”
这番话如同给溺水的小孙抛下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似乎下定了决心,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压低声音,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每一个字都透着后怕:
“赵市长他……他最近这两三个月,情绪非常不对劲,反复无常得厉害。”
小孙回忆着,眼神中带着困惑,“有时候,特别是在一些大会上,或者接待重要投资商的时候,他显得特别意气风发,讲话底气十足,对未来规划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他。可是……可是有时候,尤其是他独自在办公室,或者接完某些电话之后,整个人就完全变了样。”
“电话?什么样的电话?”老马立刻捕捉到关键点,轻声追问,同时示意旁边的记录员仔细记录。
“大多是……是一种很奇怪的电话,”小孙努力回忆着,“不是普通的座机或者手机,是他另外一部很少拿出来用的手机接的。那手机来电没有号码显示,屏幕上只有一长串乱七八糟的字母和数字,像乱码一样。每次接完这种电话,他就把我们都支开,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很久都不出来。我有一次因为急事送文件进去,敲门半天才应,一进去,好大的烟味,呛得人咳嗽,他桌上的烟灰缸都堆满了烟头,他脸色特别难看,灰白灰白的,跟平时完全两个人……”
“还有更具体的吗?比如通话内容,哪怕听到一两个字?”老马引导着。
“具体内容……他声音压得很低,听不太清。”小孙皱紧眉头,“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门口,隐约听到他好像很激动,对着电话那头低声说‘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风险太大了!会不会……’,然后那边好像说了什么,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声音特别疲惫地说了句‘……让我再想想……’,然后就挂了。” 小孙的描述,勾勒出赵义在巨大压力下犹豫、挣扎、最终被迫做出抉择的心理轨迹。
“还有别的异常吗?比如在物品、行程方面?”老马继续深入。
“有!”小孙像是想起了什么,“大概在他失踪前一个多月,他突然让我悄悄去几家不同的银行,不是咱们市里常用的那几家大行,而是些比较偏的、甚至外资银行,用他和他爱人的身份证,以他的名义开了好几个新的保险箱。我当时就觉得奇怪,问他放什么重要东西,他说是些私人物品,让我别多问。开箱手续都是我陪着办的,但办完之后,所有的钥匙他都自己拿走了,一片都没给我,我再也没见过那些钥匙。现在想想,什么私人物品需要分这么多地方藏?还搞得这么神秘?”
保险箱!
老马的笔尖在记录本上重重一顿!这极可能与转移或藏匿巨额赃款赃物有直接关系!是寻找赵义经济犯罪铁证的关键线索!
“还有……更奇怪的一件事,”小孙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是在耳语,身体因为恐惧而微微发抖,“就在他失踪前大概一个星期的样子,有天晚上下班后,他让我开车送他去一个地方,也没说具体干什么。车一直开到了市郊的那个‘碧水云居’别墅区。但他没让我开进小区里面,而是在外围一个特别偏僻、连路灯都没有的角落让我停了车。他自己下车,说去见个人,让我在原地等着,不许跟过去,也不许打电话。”
“碧水云居?!”老马心中一震,这个地名与之前监控到的马云涛活动区域高度重合!
“他在那边待了多久?见了什么人?”老马急切地问。
“大概……有半个多小时吧。”小孙回忆道,“天太黑了,我离得又远,根本看不清他见了谁。后来他回来了,上车的时候脸色非常非常难看,苍白得吓人,一句话也不说,就靠在座位上闭着眼。我注意到……他手里好像……紧紧攥着个东西,很小,黑色的,像个……U盘?”
“U盘?什么样的U盘?”老马追问。
“就是很普通的那种黑色U盘,拇指大小,没什么特别标记。”小孙摇摇头,“我当时也没敢多问。”
“最后,酒会那天晚上,他失踪前,”小孙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幕,“他接到那个让他离开的电话后,在休息室里回电话。我虽然没听清具体说什么,但隔着门,能听到他反复问了好几次‘确定吗?’、‘什么时候?必须这么急吗?’,语气越来越焦躁。最后,他好像特别艰难地、声音很低地说了句‘……好,我明白了……’,然后电话就挂了。他出来的时候,虽然强装镇定,跟宾客们打招呼,但我站在他侧后方,看得清清楚楚,他背在身后的那只手……一直在抖,控制不住地发抖!”
小孙提供的这些看似碎片化、却充满细节的信息,如同散落在迷雾中的一块块关键拼图,虽然依旧无法构成完整的图像,却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赵义失踪前的行为画像和心理状态——长期的焦虑不安、与神秘势力的秘密联络、仓促的资产转移准备、关键的线下物品交接、以及最后时刻在巨大压力下做出的绝望决定……这一切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结论:赵义的出逃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经过长期酝酿、精心策划、并且有强大外部力量全程协助和施压的结果!
老马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和震惊,仔细地将小孙的每一句话都记录在案。
他再次郑重地向小孙强调了保密纪律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承诺专案组会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安抚好小孙的情绪,让他近期保持常态,不要露出任何异样。
送走小孙后,老马立刻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笔录,快步走向张伟的办公室。
张伟正在对着地图研究什么,看到老马凝重的神色,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
听完老马的汇报,张伟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之前的疲惫感一扫而空!“碧水云居”、神秘网络电话、多个银行保险箱、关键的黑色U盘……这些线索相互印证,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链条!
“立即行动!”张伟猛地站起身,声音因兴奋而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第一,秘密核查小孙提到的所有银行点,摸清赵义名下保险箱的具体位置和开启记录,准备好法律文书,时机一到,立即开启检查!第二,集中力量对‘碧水云居’别墅区及周边那个特定区域,进行地毯式的秘密排查,寻找那天晚上可能存在的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监控录像(如果还有残留)和可疑车辆人员!第三,技侦部门集中所有精锐力量,成立攻坚小组,不惜一切代价,尝试对赵义通讯记录中那些乱码网络电话进行深度溯源和技术破解,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给我抓住!这很可能是直通境外指挥者的关键线路!”
小孙的证词,如同在厚重如山、密不透风的铁幕上,用尽全力凿开了一道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缝隙。一股微弱但真实的光线,终于透了进来。
虽然前路依然布满了荆棘和未知的危险,但侦查的方向,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明确。
专案组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只,终于望见了远处陆地的模糊轮廓。
真正的较量,即将进入白热化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