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图书馆三楼C区,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林微光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靠窗的位置,把笔记本和参考书在桌上摊开,动作刻意放得很轻。
她今天特意穿了那件沈倦曾说“颜色很衬你”的浅蓝色毛衣,出门前还偷偷涂了层淡粉色的唇膏。这些小心思让她觉得自己像个作弊的考生,在严格遵守合约条款的同时,暗地里藏了些不该有的期待。
十二点整,沈倦准时出现。他今天穿了件简单的黑色衬衫,袖口随意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他径直在她对面坐下,微微颔首算是打招呼,便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整个过程安静利落,如同他编写的每一行代码。
林微光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回《传播学理论》的笔记上,可那些熟悉的术语今天读起来格外艰涩。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越过书页,飘向对面。
沈倦正专注地盯着屏幕,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阳光恰好落在他侧脸,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他偶尔会无意识地轻咬下唇,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遇到难题时,他会用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得像节拍器。
这些细小的习惯,在静默的图书馆里被无限放大。林微光发现自己竟然在数他睫毛的阴影在鼻梁上投下的弧度,在观察他喉结随着吞咽轻轻滚动的频率。
最要命的是,她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为沈倦着迷——当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那种专注本身就成了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不是因为他俊朗的外表,而是因为他整个人散发出的那种纯粹、投入、心无旁骛的气场。
像深海,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令人想要探索的奥秘。
“这里写错了。”
沈倦突然出声,吓得林微光手中的笔差点掉落。不知何时,他已经合上电脑,正指着她摊开的笔记。
“冷媒介的定义。”他的指尖轻点纸面,“你混淆了清晰度和信息量。”
他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整齐。林微光看着那根手指,突然想起昨天在食堂,就是这只手为她擦去番茄酱。当时他耳廓泛起的淡粉,和现在阳光下清晰的血管脉络,在她脑海里重叠。
“我……”她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声音有些干涩。
沈倦抬眼看她。图书馆的灯光落在他眼底,让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此刻看起来格外深邃。
“你今晚一直心不在焉。”他说,语气是陈述事实,而非质问,“发生了什么事吗?”
林微光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注意到了?在她偷偷观察他的时候,他其实也在留意她的状态?
这个认知让她脸颊发烫。她慌乱地低头整理笔记,纸张发出窸窣的声响。
“没什么,只是有点累。”她找了个最安全的借口。
沈倦沉默片刻,突然起身:“等我一下。”
五分钟后,他端着两杯咖啡回来,将其中一杯推到她面前。
“热美式,无糖。”他说,“和你平时点的一样。”
林微光怔怔地看着那杯咖啡。这不是合约要求的部分,也没有任何“场景模拟”的需要。这只是他注意到她的状态,然后做出的……关心?
回去的路上,夜色已深。他们一前一后走在图书馆通往宿舍的林荫道上,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经过那棵著名的“情人树”时,林微光忍不住停下脚步。树上挂满了情侣们许愿的木牌,夜风中轻轻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说,”她轻声问,更像是在问自己,“那些写下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吗?”
沈倦站在她身后半步远的地方。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几乎重叠在一起。
“概率上来说,许愿本身不会改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他的回答一如既往的理性,“但从行为心理学角度,积极的自我暗示确实能提升……”
他突然顿住。
林微光回头,发现他正看着地上他们几乎交融的影子。月光很亮,她能看清他微微颤动的睫毛,和他欲言又止的唇。
在那一瞬间,图书馆里所有细小的观察、所有加速的心跳、所有不该有的期待,都汇聚成一种清晰无误的认知——
她对他心动了。
不是因为在论坛上被热议的“冰山学神”形象,不是因为他在食堂为她解围时的游刃有余,甚至不是因为他偶尔超出合约的温柔。
仅仅因为他是沈倦。那个在图书馆专注工作的沈倦,那个会注意到她写错笔记的沈倦,那个虽然理性却会为她买咖啡的沈倦。
“走吧。”最终,他只是这么说。
但林微光注意到,在接下来的路上,他悄悄调整了步伐,让他们的影子始终依偎在一起。
这个发现,让这个普通的图书馆之夜,突然变得星光璀璨。
第二天,林微光站在西南门的香樟树下,等待沈倦时感到心跳失序。又想起之前的那句”你右耳后有一颗痣”像某种隐秘的烙印,让她在人群中不由自主地抬手触碰那个自己都未曾留意的地方。
十二点十四分,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沈倦今天穿了件浅灰色针织衫,柔和了他惯常的冷峻。当他走近时,林微光注意到他眼下淡淡的青黑。
“你没睡好?”话出口她就后悔了——这超出了事务性问候的范畴。
沈倦脚步微顿,垂眸看她:”调试程序到凌晨三点。”
这是第一次,他主动告知行程外的信息。林微光正要说些什么,他已经走向打饭窗口,仿佛刚才的交流只是错觉。
今天他们点的都是番茄牛腩面。当沈倦自然地将自己碗里的香菜夹到她盘中时,林微光愣住了——这是她上周无意中提过的小习惯。
“你记得?”她轻声问。
沈倦动作未停:”数据存储与调用是基础功能。”
这个回答本该让她失落,可当他修长的手指掠过她餐盘边缘时,那瞬间的温度差却让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周围窃窃私语声渐起。林微光敏锐地注意到有几个女生举着手机,镜头明显对准他们这个方向。她下意识挺直背脊,露出练习过的微笑。
“需要启动应对程序吗?”沈倦突然问。这是合约里针对过度关注的预案代号。
林微光摇头,叉起一块他刚夹来的牛腩:”让她们拍吧。”
这个回答让沈倦抬眼看了她两秒。然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偷拍者倒吸冷气的事——他用纸巾轻轻擦掉她嘴角的汤渍,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回。
“有番茄酱。”他解释,耳廓却泛起极淡的粉色。
当晚的图书馆自习,林微光迟迟无法进入状态。她面前摊着《传播学理论》,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对面。
沈倦正在草稿纸上推演公式,左手无意识地转着笔。那支黑色钢笔在他指间翻飞,偶尔碰到骨节发出轻微声响。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低垂的睫毛,在鼻梁投下细密的阴影。
有一缕黑发垂落在他额前,随着书写动作轻轻晃动。林微光看着那缕头发,突然理解为什么古希腊人会为海伦发动战争——有些美确实具有摧毁理性的力量。
当她第无数次偷瞄时,沈倦突然抬头。目光相撞的瞬间,林微光慌乱地抓起水杯,却碰倒了旁边的笔袋。
文具散落一地的声响在安静阅览室里格外刺耳。她红着脸蹲下收拾,却在桌底对上一双含笑的眼眸。
“第27次。”沈倦低声说,同时弯腰帮她捡起滚远的橡皮。
“什么?”
“你今晚看了我27次。”他将橡皮放在她掌心,指尖若有似无地擦过她的手腕,”根据协议第4.2条,非必要注视频率不应影响协作效率。”
林微光的脸颊瞬间烧起来。她想要反驳,却见他微微倾身,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
“但该条款备注,若因甲方主观意愿导致的关注度提升,可协商修订。”
他靠得太近了,近得她能看清他瞳孔里自己的倒影。那种熟悉的冷冽气息包裹着她,却带着图书馆书卷特有的温沉。
回宿舍的路上,林微光始终落后沈倦半步。夜风拂面,却吹不散她脸上的热意。经过情人坡时,一对依偎的身影让她不自觉放缓脚步。
“要试试吗?”
沈倦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林微光猛地抬头:”试什么?”
他停在路灯下,光影将他的轮廓镀上柔和的金边。远处传来吉他声,有人在唱一首老情歌。
“合约补充条款第3.5项。”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代码,”场景适应性训练。”
林微光尚未反应过来,他已经向她伸出手。那只骨节分明的手悬在月光与灯光的交界处,仿佛一个邀请,又像一个测试。
当她颤抖着将手放入他掌心时,听见他极轻地说:
“数据验证通过。”
“什么数据?”
他没有回答,只是收拢手指。温暖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脏,林微光忽然明白——有些失控,早在理性察觉之前就已经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