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夜白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林未晚都维持着靠在石柱上的姿势,一动不动。紫藤花细碎的影子在她身上轻轻摇晃,如同她此刻混乱不堪的心绪。
“打破规则,需要代价。”
“有些风景,值得冒险看一眼。”
“字条,我会继续回。”
这三句话,像三段迥异的旋律,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碰撞、交织。前一句是冰冷的现实,是横亘在他们之间无法忽视的鸿沟;后两句,却又在绝望的冰原上,投下了一缕微弱却执拗的阳光。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在告诫她不要痴心妄想,却又忍不住被吸引?还是在他自己内心,也进行着一场关于“规则”与“冒险”的激烈搏斗?
未晚猜不透。顾夜白就像一本装帧精美却用晦涩文字写成的书,她好不容易窥见了扉页上的一行诗句,却发现自己更加无法读懂后续的内容。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没有拒绝。他没有否认字条的联系,他甚至亲口承诺会继续。这对于胆怯了太久、隐藏了太久的林未晚来说,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和鼓励。
那天之后,未晚感觉自己像被重新注入了某种隐秘的能量。她依旧安静,依旧习惯性地坐在图书馆的窗边,但她的内心,不再是一片死寂的荒原。那里开始有种子在萌发,有藤蔓在悄然生长,缠绕着一个名字,一个身影。
她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他,带着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专注,又掺杂着无法剥离的少女情愫。她发现,他喝水的频率不高,偶尔会轻轻按压眉心,似乎有不易察觉的疲惫;她注意到,他拒绝别人(尤其是女生)的示好时,语气虽然冷淡,但并不会让人难堪,带着一种天生的、疏离的教养;她还发现,他走路时背脊总是挺得很直,但那挺直里,似乎背负着某种无形的、沉重的东西。
每一次观察,都让她心中的“顾夜白”更加丰满,也更加矛盾。他不再是那个扁平化的、完美的符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细微习惯和可能也有着烦恼的人。而这种认知,非但没有减弱他的魅力,反而让他更加真实,也更加让她……心疼。
她开始在字条里,不再仅仅谈论书籍和抽象的哲理。她开始小心翼翼地,渗入更多个人的、细微的感受。
“今天下雨了,图书馆窗外的芭蕉叶被洗得很绿。点灯人先生,你那里……能看到同样的天空吗?”
“物理课的电路图像迷宫,但解开的那一刻,好像所有的灯都亮了。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瞬间?”
她的字条,变得像日记的片段,带着分享的意味,笨拙地试图与他分享她生活的碎片,她眼中的世界。
而他的回信,虽然依旧保持着那份克制和简洁,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他会回应她的分享。
“南城多雨。我这边,窗外是梧桐。”
“解谜的快乐,在于专注本身。你很擅长专注。”
他甚至会在某一次的字条里,罕见地提及了一句看似无关的话:“规则的代价,有时是孤独。”
这句话让未晚的心揪紧了。她仿佛看到了那个被众人环绕的少年,内心不为人知的孤岛。她很想问他,是什么样的规则让他感到孤独?是家族的压力?是必须维持的完美形象?还是别的什么?
但她不敢。她怕触及他真正的核心,怕那后面是她无法承受的真实。
于是,她只能更努力地,在字条里构建一个温暖、理解的避风港。她写下:“孤独或许是因为星光太亮,掩盖了其他星辰的存在。但总有人,能看见那独特的光芒,并为之驻足。”
她希望他能懂,她就是他孤独星海里,那个愿意驻足的人。
现实中的互动,也进入了一种奇特的模式。他们依然很少说话,但那种无言的默契,却在一次次“偶然”的对视和相遇中,变得越来越牢固。
在拥挤的楼梯,他会微微侧身,为她让出更宽的空间;在收发室领取信件时,如果她的作业本掉在地上,他会先于她弯腰拾起,沉默地递还;甚至有一次,在嘈杂的课间,她正费力地拧着一个顽固的饮料瓶盖,一只修长的手伸了过来,轻轻接过,利落地拧开,然后放回她的桌角,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他甚至没有看她一眼,也没有停留,仿佛只是随手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未晚却因为那个被拧开的瓶盖,一整个上午都心神不宁。瓶口似乎还残留着他指尖微凉的温度。
沈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神越来越冷。她几次试图在顾夜白身边占据更显眼的位置,语气亲昵地与他说话,但顾夜白的反应始终平淡,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不易察觉的不耐。这种对比,更加刺激了沈怡。她开始更加频繁地、用那种带着冰碴子的目光凌迟未晚,偶尔还会和身边的小团体窃窃私语,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未晚的方向。
未晚感受到了这种日益增长的敌意,但她选择了忽视。苏眠提醒过她几次,让她离顾夜白远点,免得惹麻烦。未晚只是含糊地应着,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在说:来不及了。
她已经深陷其中。匿名世界的共鸣和现实中那些无声的、细小的维护,像最甜美的毒药,让她欲罢不能。她贪婪地汲取着这一点点靠近的温暖,哪怕知道这温暖之下,可能隐藏着足以焚身的烈焰。
她开始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等待。她想要更多。想要更清晰地确认,她在他心里,是否也拥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哪怕很小。
这种渴望,在她下一次准备字条时,变得格外强烈。她看着空白的纸,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近乎直白的提问。
“点灯人先生,对你而言,我……是那株值得冒险一看的植物吗?”
写完的瞬间,她的手心全是汗。这几乎是在索要一个承诺,一个定义。她将字条夹入书中,感觉像是递交了一份决定命运的答卷。
她知道,这个问题,可能会打破目前危险的平衡。可能会让他退缩,也可能会……将她带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
但她别无选择。情感的藤蔓已经缠绕得太紧,她需要养分,需要确认,需要听到那颗遥远的星星,为她发出一次明确的回响。
等待回应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每一次心跳,都像是在倒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