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寻找大明:万倍经验,老朱逼我当太孙小说的最新更新章节

大明:万倍经验,老朱逼我当太孙

作者:这是作者

字数:214585字

2025-11-12 20:42:38 连载

简介

《大明:万倍经验,老朱逼我当太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脑洞小说,作者“这是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朱允熥朱元璋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214585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大明:万倍经验,老朱逼我当太孙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谨身殿距离太子东宫也并不算太远。

老朱一路就这么思绪复杂的回到了御书房中,第一时间就传出两道旨意——

第一,急召兵部尚书茹瑺来御书房,商议北元退兵之事!

第二,召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来御书房议事!

……

刘三吾刘老夫子,乃是老朱在“立储”之事上最信任的参谋之一!

之前在选朱标还是朱棣做太子时,就是这位老爷子一句话,起到了抵定乾坤的作用——

局嫡长者必正储位!

当年俞七旬的刘老夫子坐着轿子,颤颤悠悠的来到谨身殿门前时。

刚好就见兵部尚书茹瑺,整个人都好像是见了鬼似的,满脸震惊的急匆匆从大殿之中离开!

刘老夫子一脸茫然。

不过也没工夫细想。

急忙在通禀了之后,一路跟随着太监王洪走进了御书房中。

君臣二人见礼落座。

龙椅上的老朱,忽然似不经意般随口问道:

“老刘啊……咱之前……不是让你去教三皇孙学问吗?”

“你最近教得咋样啦?”

“诶……”刘三吾的老脸就是一僵!

急忙起身,支支吾吾道:

“回陛下,这个……老臣接旨后,本想第一时间就去的……”

“可奈何……最近公务实在繁忙……这个……这个……”

老刘冷汗都下来了!

很显然,他当然不愿意在一个窝囊废身上浪费时间!

可他又不敢直接抗旨!

就只能拖得一天是一天……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倒也没表现出丝毫的喜怒。

随后刚想要继续问点什么……

可忽然!

“蹬蹬蹬……”

门外一阵脚步声却打断了两人!

老朱眉头一皱!

却只见刚才出去的太监王洪,已经再一次满脸恭谨的跑了回来。

刚一进门就跪拜道:

“启禀陛下,翰林院编撰黄子澄黄大人,和二皇孙,允炆殿下求见!”

“哦?”

老朱顿时就是一愣:

“他们怎么来了?”

“宣!”

旁边的刘三吾见状,急忙起身告罪:

“陛下,既然您还有其他事,那老臣就先……”

“哎~等等!”

可老朱却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你也先留下一起听听,说不准就跟你也有关系呢!”

“是!”

刘三吾无奈,只能再次又坐了回来。

不多时。

就见一个身材微胖的老头,领着一个十多岁的清秀少年走了进来。

“臣,黄子澄,叩见陛下!”

“孙儿,朱允炆,叩见皇爷爷!”

“嗯,免礼平身吧!赐座!”

老朱的目光,不禁就是一柔。

不管怎么说。

老朱对于朱允炆的喜爱还是做不得假的。

尤其是在太子朱标薨后。

老朱所能感受到的亲情就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每次见到朱允炆。

都能让老朱回忆起许多,曾经祖孙三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

“臣,谢坐!”

黄子澄再次叩首施礼,随后规规矩矩的在刚搬来的龙墩上坐下了半个屁股。

可与此同时……

旁边的朱允炆却眉头一皱。

急忙朝老朱郑重其事的施礼道:

“皇爷爷,不可!”

“《礼记》有云: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论语》也载孔子事君: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眼下黄先生、刘大人,还有皇爷爷都在,又哪有孙儿落座的道理?”

“呃……”老朱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是一僵!

对!

这就是他老朱,最不爽朱允炆的地方——

不管场合,不管情绪……

做什么事情都要引经据典,遵守“教义”!

简直把自己活成了个“儒家标杆”!

老朱不是不让你显摆你那“学问”啊!

可问题是……

你也得“学以致用”不是?

瞧瞧人家朱小三儿,上午是怎么做的?

同样是“引经据典”!

人家为了拉进跟“刘三吾”的关系,直接甩出个“事师之犹事父也”!

当时不就把个老朱给哄得乐乐呵呵的?

“嗯,好吧,那你就站着!”

老朱的性质明显被浇灭了许多,随后颇有些意兴阑珊的问道:

“你们这么着急的来找咱,是有啥事呀?”

“回陛下!”

旁边的黄子澄很显然是不觉得自己学生有什么问题。

反而还颇有些骄傲的一挺胸膛!

急忙抢先回答道:

“是这样,三殿下昨日听闻北元大军集结边关,有意犯我边境!”

“殿下深忧国事,无法心安,所以立刻召集吾等商议对策,是一夜未眠啊!”

“终于想出了一条退敌的妙计!”

“殿下!”

一边说着,黄子澄偷偷朝朱允炆使了个眼色。

朱允炆急忙也上前两步,小心翼翼的从袖口中掏出一本奏疏来,往龙书案上一放。

“哦?你们也有退敌之法?”

老朱老眸还真就是一亮!

急忙坐直了身躯,略显期待的拿过奏疏来,一页一页的仔细翻看……

足足许久之后……

“唔……”

洪武大帝的目光。

却渐渐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

其实这奏疏行文工整,洋洋洒洒几千字!

所要表达的思想无非八个字——

以纸代铜,增发宝钞!

按照朱允炆的说法,北元之所以敢屡次犯我边境,全因大明国库空虚,无力动兵北伐。

而国库空虚的原因有二——

一是大明缺银铜,没有足够的铜矿可以铸钱。

二则是老朱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国库缺粮!

朝廷缺粮,而民间却不缺!

所以他朱允炆想到的“妙计”就是——

多发纸质宝钞,然后从民间大批购粮增兵,最后挥师北伐,毕其功于一役!

“啪!”

读到最后,朱元璋直接把奏疏一合!

忽然满脸古怪的看向了朱允炆,表情微妙道:

“允炆呐!谁告诉你……现在民间不缺粮的?”

“啊?”朱允炆不禁就是一怔!

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番“妙计”上去,皇爷爷一定会龙颜大悦,然后就开始召集群臣商议具体落实措施了呢!

可怎么看样子……

皇爷爷似乎不太满意?

心中虽然疑惑。

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还是急忙认认真真回答道:

“回皇爷爷,孙儿查过了户部数据——”

“洪武二十四年,我大明共有人口六千余万,产粮三亿两千万石左右,如果平均下来,每人可得约5石粮!”

“孙儿询问过户部先生,寻常人一年2石粮即可吃饱,就算有些损耗,这足足5石粮食,怎么说也足够丰足了吧?”

“故而孙儿才敢断言,如今民间,并不缺粮!”

朱允炆一脸胸有成竹的笃定回答!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