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赛季总结与展望》
四月的休斯顿,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初夏的湿热。丰田中心的主队更衣室里,气氛却带着几分赛季落幕特有的复杂情绪。大姚坐在自己的储物柜前,刚刚拆下包裹在膝盖上的冰袋,感受着职业生涯第一个NBA赛季留下的印记——不是伤病,而是一种充实的疲惫。
墙上挂着的赛程表显示着最后的战绩:43胜39负,西部第九。距离季后赛的门槛,只差那么一步之遥。更衣室的白板上还残留着最后一场比赛的战术记号,那是一场对阵灰熊的胜利,为这个充满惊喜与遗憾的赛季画上了句号。
“菜鸟赛季结束了,”弗朗西斯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带着少见的温和,“感觉怎么样?”
大姚缓缓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比想象中漫长,也比想象中短暂。”
这句话引得弗朗西斯笑了起来:“说得对。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你才刚来报到。”
确实,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六个月的时间仿佛转瞬即逝。但对大姚而言,这六个月承载的意义,远超过单纯的时间流逝。
第二天上午,球队召开了赛季总结会。当大姚走进会议室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安排在了教练组旁边,与球队核心球员并列。这个细微的变化,暗示着他在球队地位的提升。
道森首先展示了赛季数据统计。当投影幕布上出现大姚的新秀赛季场均数据——18.5分、9.5篮板、1.8盖帽、52%命中率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由衷的掌声。
“联盟历史上,”道森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满意,“只有少数新秀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更重要的是,姚的进步曲线令人惊讶。”
汤姆贾诺维奇接过话头,开始进行技术分析:“我们从姚的身上看到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他的投篮手感、传球视野、防守意识,特别是他对比赛的理解,完全不像一个新秀。”
大姚安静地听着,手中拿着笔,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当教练提到他在赛季后半段展现出的三分能力时,他注意到几位助理教练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
“但是,”汤姆贾诺维奇话锋一转,“我们也看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包夹时的处理球、防守挡拆时的选位、体能分配……这些都是下个赛季需要重点提升的环节。”
大姚点点头,这些确实是他自己总结出的不足之处。
会议的高潮出现在最佳新秀阵容的宣布环节。当道森念出“姚明,全票入选最佳新秀阵容第一阵”时,会议室再次爆发出掌声和口哨声。
弗朗西斯用力拍着大姚的后背:“干得漂亮,菜鸟!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大姚接过道森递来的纪念奖杯,沉甸甸的手感让他有一瞬间的恍惚。在前世,这个荣誉他同样获得过,但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
“谢谢大家,”他站起身,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这个荣誉属于整支球队。没有教练的信任,没有队友的支持,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这番得体的发言赢得了更多的好感。但大姚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当晚,大姚没有参加球队组织的赛季结束派对,而是独自留在公寓里。书房的书桌上,摊开着一份他准备了数周之久的特殊文件——《火箭队未来建队思路个人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长达三十页,包含数据统计、战术分析、球员评估和建队建议。这是他利用前世记忆和本赛季观察所得,精心准备的一份“攻略”。
报告的开篇是对本赛季的深度剖析。大姚没有停留在表面数据,而是深入分析了球队的战术优劣势:
“一、进攻端过度依赖球星单打,战术配合缺乏层次性。特别是在第四节关键时刻,进攻选择过于单一。
二、外线防守存在明显短板,对手三分命中率位列联盟倒数第六。侧翼防守者的移动速度和协防意识需要提升。
三、替补席得分能力不稳定,缺乏可靠的第六人。当主力球员休息时,球队经常出现得分荒。”
接下来是对球队现有球员的评估。大姚用极其专业的眼光分析了每个队友的特点,既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在分析弗朗西斯时,他写道:
“史蒂夫拥有顶级的突破能力和比赛热情,是球队的灵魂人物。但有时过于依赖个人能力,决策效率有待提高。建议增加无球移动,优化投篮选择。”
最敏感的部分是对球队短板的分析和补强建议。大姚小心翼翼地措辞,避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但观点十分明确:
“当前阵容在以下位置需要补强:
1. 具备稳定外线投射和防守能力的锋卫摇摆人
2. 防守型控卫,能够限制对手的箭头人物
3. 运动能力出色的内线轮换,提供篮板保护和护筐能力”
然后,他列出了几个“物美价廉”的自由球员目标。这些球员在当下或许名声不显,但大姚知道他们未来的发展轨迹:
“肖恩·巴蒂尔(孟菲斯灰熊):不占球权,防守坚韧,具备可靠的空位三分能力。其篮球智商和团队至上的态度,完美契合球队体系。
拉夫·阿尔斯通(多伦多猛龙):控场稳健,具备一定的外线威胁。其组织能力可以减轻史蒂夫的负担。
詹姆斯·波西(丹佛掘金):防守强悍,能够防守多个位置。其经验和对比赛的理解,对年轻球队尤为重要。”
在报告的最后一章,大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考虑到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建议球队尝试更具空间感的进攻体系。一个大个子球员在外线的威胁,能够为突破创造更多空间。同时,防守端需要更加注重轮转和协防的整体性……”
完成这份报告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大姚仔细地将文件装订好,放入一个朴素的文件夹中。他知道,明天将这份报告交给管理层,可能会被视为越界,甚至是不知天高地厚。但他更知道,如果不说出来,可能会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天上午,大姚带着报告来到了道森的办公室。总经理正在整理赛季总结的材料,看到他有些意外。
“姚?有什么事吗?”
大姚将文件夹放在办公桌上:“道森先生,这是我个人对球队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可能有些幼稚,但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道森好奇地打开文件夹,刚开始只是随意浏览,但很快,他的表情变得专注起来。办公室内只剩下翻动纸张的声音。
十分钟后,道森抬起头,眼神复杂:“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是的,先生。主要基于本赛季的观察和一些个人研究。”
道森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这里面的分析和建议……非常专业,甚至可以说,超出了很多职业球探的水平。”
他特别指着巴蒂尔的名字:“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认为这个二年级生适合我们吗?他本赛季的数据并不突出。”
大姚早有准备:“我看过他的大学比赛录像和本赛季的防守集锦。他的价值不能用数据完全体现。他的防守站位、团队意识,还有在关键时刻的冷静,这些都是冠军球队需要的特质。”
道森沉思片刻,又问道:“关于进攻体系的建议,你认为一个大个子投三分真的可行吗?”
“我认为篮球正在进化,”大姚谨慎地选择着措辞,“未来的比赛会更加注重空间和效率。一个大个子在外线的威胁,能够改变对手的整个防守体系。”
道森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最后,他站起身,郑重地将文件夹收进公文包:“这份报告我会仔细研究。姚,你再次让我刮目相看。”
当天下午,道森紧急召集了汤姆贾诺维奇和球探部门负责人。在紧闭的会议室里,大姚的报告被逐页讨论。
“他的眼光很毒辣,”球探总监指着巴蒂尔的名字,“这个孩子确实被低估了。我看过他的球探报告,防守智商极高。”
汤姆贾诺维奇对进攻体系的建议最感兴趣:“如果我们真的让姚更多地在高位活动,确实能够丰富战术层次。但这需要其他球员做出调整。”
道森总结道:“不管我们是否采纳这些建议,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选中的不仅仅是一个球员,更是一个未来的建队核心。”
会议结束后,汤姆贾诺维奇特意找到大姚,两人在训练馆里进行了一次长谈。
“那份报告我看过了,”教练开门见山,“很有见地。但你要知道,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
大姚点点头:“我明白,教练。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不,”汤姆贾诺维奇摇头,“这是宝贵的思考。下个赛季,我希望你能够在球队建设方面提供更多意见。”
这个消息很快在管理层中传开。虽然有些人认为让一个新秀参与建队决策太过冒险,但更多的人被大姚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远见所折服。
在赛季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大姚对休赛期的期待。
大姚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会继续提升自己,同时也会认真思考如何帮助球队变得更好。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句话被媒体广泛解读为场面话,只有火箭管理层明白其中的深意。
当晚,大姚收到了道森的短信:“报告已阅。期待下个赛季的合作。”
简单的几个字,却代表着一种认可和承诺。
站在公寓的阳台上,大姚望着休斯顿的夜景。第一个赛季结束了,有成就,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希望。他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到了影响球队未来的机会。
下个赛季,弗朗西斯可能还会离开,麦迪可能会到来,球队的阵容将发生巨变。但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的年轻球员,而是能够参与决策的核心。
他打开训练日志,在新的一页上写道:
“新秀赛季落幕,收获远超预期。然此非终点,实为起点。未来之路,当以更主动之姿态,把握命运之舵。”
合上日志,他开始规划夏季的训练计划。力量、技术、体能,还有那些需要提前准备的新技能。他知道,下个赛季的挑战只会更大,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这个德克萨斯州的春夜,一个全新的篇章,正在悄然翻开。而这一次,大姚将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命运的书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