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扶妹魔”妈妈的偏心》,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婚姻家庭作品,围绕着主角林黛玉王亚琴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李秀明。《“扶妹魔”妈妈的偏心》小说完结,作者目前已经写了22237字。
“扶妹魔”妈妈的偏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一站,她选择了去妹妹李欣家。那半年,母亲仿佛摇身一变,成了妹妹家的全能保姆兼自动提款机。她用自己的退休金支付妹妹一家三口的大部分生活费,给那个游手好闲的妹夫换最新款的手机,甚至出资让妹妹一家三口去海南奢侈地度假了一周,朋友圈里晒满了阳光沙滩和五星级酒店的照片。而当我偶尔打电话过去,总能听到电话背景音里,母亲在忙碌地炒菜、拖地,或者是妹妹使唤她去看孩子作业的声音。
半年期满,该轮到来我家时,母亲恰到好处地“病”了。
电话里,她的声音虚弱得像是随时会断气:“悦悦啊,妈这头晕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次特别厉害,医生说可能是血管有点堵,最好买个进口的理疗仪在家里做做康复,效果才好……就是价格有点贵,要八千多呢。”
彼时的我,虽然对她补贴妹妹家的行径早有耳闻且心生不满,但听到她“病重”,孝心还是压过了疑虑,立刻把钱转了过去。还特意叮嘱她别心疼钱,身体要紧。她满口答应,声音似乎都精神了些。
然而,讽刺的一幕在第二天就上演了。妹妹李欣更新了朋友圈,九宫格照片,是她儿子,我那个被宠上天的小外甥,抱着一台最新款游戏机笑逐颜开的样子。配文是:“还是姥姥最疼大孙子!心心念念的宝贝,姥姥二话不说就给买了!爱你哟,老妈![亲亲][亲亲]”
那台游戏机的市场价,不多不少,正好八千多元。
我看着那条朋友圈,像是被人当胸打了一拳,闷得说不出话。原来,所谓的“理疗仪”,不过是给我外甥的“爱心礼物”的筹款借口。而我,就是那个被榨取的对象。
这样的事情,在后续的几年里,以不同的版本重复上演着。母亲来我家小住,总是带着各种“需求”——身体检查需要自费药、老姐妹人情往来需要红包、甚至是想给我爸在老家修个更好的坟需要打点……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都是要钱。而每一次,这些钱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流入妹妹李欣家的账户,或者变成她家的实物。
我终于彻底明白了母亲的模式:她去妹妹家,是去“付出”,是去奉献她的养老金、她的劳动力、她的一切;而她来我家,是来“索取”,是来为她的“心肝宝贝”小女儿筹集资金。我家,是她补贴妹妹家的提款机,而我,是那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孝顺”、却永远得不到同等关爱的“坚强”的长女。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踩重了油门,汽车在通往市郊的路上加速行驶。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就像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多么希望它们也能这样被迅速甩在身后。可是,记忆的烙印,远比风景更顽固。
养老院的轮廓已经出现在视野尽头,灰白色的建筑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和冷清。我放慢车速,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胸腔里那股翻腾的酸涩和怒气压下去。我知道,即将面对的,不仅是那个曾经强势如今脆弱的母亲,更是那段充满了不公、算计和失望的过去。
我停好车,在车里又坐了几分钟,才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象征着人生晚景的大门。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混合着老人特有的气息,形成一种独特的、让人心情沉重的氛围。走廊很长,很安静,只有我的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嗒,嗒,嗒,像是在为一段走向终点的关系,读着倒计时。
根据护工的指引,我走到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门口。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背对着门,坐在窗边的轮椅上,正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窗外是养老院的小花园,几棵枫树已经红了叶子,在阳光下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妈。”我轻声唤道。
那个身影缓缓地、有些僵硬地转过身来。是我母亲,王亚琴。她看到我,浑浊的眼睛里先是掠过一丝茫然,然后是清晰的惊讶,那惊讶迅速沉淀下去,化为一潭我读不懂的深水,里面有羞愧,有尴尬,或许,还有一丝微弱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欣喜。
“你来了。”她的声音干涩沙哑,像是很久没有开口说过话。
“嗯,护工打电话给我,说你摔了一跤。严重吗?还疼不疼?”我走到她身边,尽量让语气保持平和。
“死不了。”她扯动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老了,不中用了,磕一下碰一下正常。你妹妹……她前几天来电话,说这个月单位忙,孩子也闹病,下个月……下个月一定来看我。”
又是“下个月”。我在心里冷笑。同样的“下个月”,妹妹李欣已经对她说了快两年了,而母亲似乎依然愿意抱着这点渺茫的希望,或者说,她只能抱着这点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