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第八章:青岛的保家仙与美团借款

四月的风带着点倒春寒,刮在脸上还有些疼。林伟蹲在平房的院子里,给那辆电动四轮车充电,充电器发出“嗡嗡”的轻响,像只不安分的虫子。父亲刚做完透析回来,在屋里睡着,母亲坐在床边守着,张岚在厨房给小宇煮面条,抽油烟机“呜呜”地转着,却挡不住她时不时叹气的声音。

这阵子张岚总是叹气。自从父亲二次住院后,她就没怎么笑过,眼里总蒙着层灰。有时林伟半夜醒来,能听见她在客厅翻来覆去地烙饼,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不对劲”“挡挡灾”之类的话。

“林伟,你进来一下。”张岚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点异样的严肃。

林伟拔掉充电器,拍了拍手上的灰走进厨房。张岚正站在灶台前,面条在锅里翻腾,她却没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墙角。“我跟你说个事。”她转过身,眉头拧成个疙瘩,“咱们家这阵子太不顺了,叔叔病了一场又一场,你也天天累得直不起腰,我总觉得……是家里风水不好。”

林伟正在擦桌子的手顿了顿:“别瞎想,谁家没点坎儿?挺过去就好了。”

“不是瞎想。”张岚的声音提高了点,“我老家那边都信这个,家里不顺就是有脏东西捣乱,得请保家仙镇着。我认识个青岛的师傅,可灵了,前几年我表姐家孩子总生病,请了师傅看了看,立马就好了。”

“保家仙?”林伟皱起眉,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从小就不信这些,“那都是封建迷信,别当真。”

“什么迷信?”张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像是被踩着了尾巴,“这是我们老家的规矩!你不懂就别乱说!我看你就是不信我!”

“我不是不信你,”林伟赶紧解释,“我是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咱们现在啥情况你知道,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哪有闲钱弄这些?”

“这不是闲钱!”张岚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叔叔能好起来!为了小宇能平平安安!你以为我愿意折腾?我是看着你天天累得像条狗,看着叔叔躺在病床上遭罪,我心疼!我没办法了才想起来求保家仙!”

她越说越激动,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滴在油腻的灶台上。小宇在里屋听见动静,跑出来拉着张岚的衣角:“妈妈你别哭。”张岚一把把小宇搂在怀里,哭得更凶了。

林伟站在原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知道张岚不是无理取闹,她只是太焦虑了,太想抓住点什么了。这些日子,她跟着自己吃了太多苦,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次化妆品,连小宇的零食都省了又省。她心里的压力,恐怕不比自己小。

“行了,别哭了。”林伟叹了口气,声音软了下来,“你想去就去吧,我没说不让你去。”

张岚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真的?”

“真的。”林伟点了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师傅那边……要多少钱?”

“师傅说看宅加请保家仙,一共一万块。”张岚的声音低了下去,“他说这钱得诚心给,不能讨价还价,不然就不灵了。”

“一万块……”林伟倒吸一口凉气。这几乎是他两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下的钱。父亲的透析费还欠着医院一部分,朋友的债也没还,哪还有一万块闲钱?

“我知道咱们没钱,”张岚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要不……就算了吧。”她的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失落,像个被抢走了糖果的孩子。

林伟看着她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他走到客厅,从抽屉里翻出手机,点开银行APP,余额显示368.5元。他又翻出几张信用卡,额度早就刷空了,还欠着好几千没还。

“我来想办法。”林伟捏着手机,指节泛白。他打开应用商店,翻到美团APP——前阵子刷短视频,总看到上面能借钱的广告,当时觉得没用,现在却像抓住了根救命稻草。

他点进美团,在“我的”页面里找到“借钱”入口,按照提示填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人脸识别的时候,他看着屏幕里自己憔悴的脸,眼圈突然有点红。系统提示额度审批中,他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手机屏幕上转动的圈圈,心里七上八下的。

“能借到吗?”张岚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后,声音里带着紧张。

“不知道,试试吧。”林伟的声音有点发涩。

过了大概十分钟,手机“叮”地响了一声,额度批下来了——一万五。林伟的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掉在地上。他深吸一口气,点了“借款”,输入金额“10000”,选择分期12个月。系统显示每月还款950元,利息一共1400元。

“太高了……”张岚看着利息,皱起眉,“要不别借了,利息快赶上高利贷了。”

林伟没说话,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按下了“确认借款”。他知道利息高,知道这钱借得荒唐,可看着张岚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他说不出“不”字。或许……或许她是对的呢?万一真的有用呢?就算没用,至少能让她安心点,这钱也不算白花。

不到五分钟,一万块就到账了。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那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刺耳。林伟把手机揣进兜里,像揣了块滚烫的烙铁。

“明天我就去青岛。”张岚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看到了希望,“师傅说让我带着家里的一点土去,他好给咱们看宅。”她转身去收拾东西,嘴里念叨着“得给师傅带点咱们这边的特产”“小宇放邻居家两天应该没事”,脚步轻快得像换了个人。

林伟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却沉甸甸的。他走到院子里,蹲在电动四轮车旁边,摸着冰冷的车身。这一万块,不像给父亲治病的钱那样花得踏实,也不像买电动车那样有实在的物件在手,它更像一笔悬在空中的债,看得见,摸得着,却又透着股虚无缥缈的荒诞。

第二天一早,张岚背着个双肩包,手里拿着个装着土的小布包,要去火车站。林伟想送她,她不让:“你在家照顾叔叔和小宇吧,我一个人能行。”她走到门口,又回过头,看着林伟说:“你放心,我很快就回来,等我请了保家仙,咱们家就顺了。”

林伟点点头,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阳光照在他身上,却一点也不暖和。他回到屋里,父亲还在睡着,小宇坐在桌前写作业,母亲在缝补父亲的旧衣服,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缝纫机“咔嗒咔嗒”的声音。

张岚走的这几天,林伟过得像个陀螺。早上送父亲去透析,中午接小宇放学,下午去工地干活,晚上给父亲和母亲做饭,还要抽空去物流公司上夜班。累到极致的时候,他就在工地的角落里蹲一会儿,掏出手机看看张岚发来的微信。

张岚每天都会发消息:“师傅说咱们家的土阴气重,得用阳气镇着。”“我今天去山上采了仙草,师傅说能驱邪。”“保家仙已经请好了,是黄仙,可灵了。”她发的语音里带着雀跃,林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觉得那一万块钱像个影子,时时刻刻跟在他身后。

有天晚上,林伟在物流公司扛完最后一箱货,累得靠在墙上直喘气。手机响了,是美团发来的还款提醒:“您本月借款应还950元,还款日5月10日,请提前准备。”他看着那条短信,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栽倒在地。

他掏出烟盒,里面只剩最后一根烟了。点燃,烟雾呛得他咳嗽起来。他想起刚认识张岚的时候,她直率热情,说“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那时候他觉得,只要两个人心齐,再苦的日子也能过甜。可现在,他却第一次对这段婚姻感到了无力——他不懂她的信仰,她或许也不懂他的压力。

张岚回来那天,林伟去火车站接她。她背着个更大的包,脸上带着疲惫,眼里却闪着光。“回来了?”林伟接过她的包,沉甸甸的。

“嗯,保家仙请回来了。”张岚笑着说,“师傅还给了我些符,说贴在门上能挡灾。”

回到家,张岚第一件事就是在客厅的墙角摆上神龛。神龛是她在青岛买的,红木的,雕着花纹,一看就不便宜。她小心翼翼地把一个黄布包着的东西放进去,又在前面摆上香炉、烛台,点燃三炷香,对着神龛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这就是保家仙?”林伟站在旁边,看着神龛里那个模糊的影子,心里说不出的别扭。

“别乱说,这是黄仙太爷。”张岚瞪了他一眼,“以后每天都得上香,初一十五还得摆供品,不能怠慢了。”

小宇好奇地凑过去看,被张岚一把拉回来:“小孩子别乱看,快去写作业。”

那天晚上,张岚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说要“感谢黄仙太爷”。吃饭的时候,她不停地给父亲夹菜,说“吃了黄仙保佑的菜,病肯定好得快”。父亲没说话,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菜,眼神有点茫然。

林伟没什么胃口,扒拉着碗里的饭,听着张岚絮叨青岛的经历,说师傅如何神通广大,说保家仙如何灵验。他想反驳,想告诉她这都是骗人的,可看着她那双充满希望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吃完饭,张岚去给神龛上香,嘴里念念有词。林伟坐在院子里,看着客厅里透出的烛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知道张岚是好意,她是想让这个家好起来,可这种方式,让他觉得陌生又无力。

手机又响了,还是美团的还款提醒。林伟看着那串数字,突然觉得这一万块钱像根刺,扎在他和张岚之间,扎在这段本就艰难的婚姻里。他不知道这根刺什么时候能拔出来,也不知道这请回来的保家仙,到底是能带来好运,还是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夜渐渐深了,张岚已经睡了,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林伟坐在床边,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借款账单,一夜没合眼。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神龛上,香炉里的香还在袅袅地冒着烟,像个解不开的结。

他知道,这一万块钱的债,或许不难还,难还的是心里的那道坎。他和张岚,一个信科学,一个信鬼神,就像两条平行线,因为生活的无奈才交叠在一起,可骨子里的东西,终究不一样。

第二天一早,林伟照样去送父亲透析。电动四轮车在马路上慢慢行驶,他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盘算着怎么再多接些活,好凑够下个月的还款。神龛里的保家仙还在,可日子该怎么过,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

只是他没想到,这根因为信仰差异埋下的刺,很快就会因为一场更大的变故,变得更加尖锐,更加疼痛。而那笔来自美团的借款,仅仅是债务雪球开始滚动的第一圈。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