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杜明芳从鸡圈走出来,正好撞见刚洗漱完的陈秀莲,便开口安排:“老二媳妇,你去把昨天剩下的五个鸡蛋打了,做锅鸡蛋汤。我一会去拿点白面,咱们今早煮鸡蛋面条吃,让大家都垫垫肚子。”

“好嘞,娘!我这就去!” 陈秀莲原本还因为要早起干活有些不情愿,一听 “鸡蛋面条” 四个字,眼睛瞬间亮了,脸上的倦意一扫而空,脚步轻快地往厨房跑,连语气都带着几分雀跃。

以前只有满仓能吃上鸡蛋,她跟着沾点光都难,现在能跟着一起吃鸡蛋面,哪还有不乐意的道理。

刘腊梅刚把煮好的开水倒进水壶里,听见这话,连忙走过来,语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娘,我…… 我去帮弟妹吧,两个人快些。”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婆母是真的变了,说话做事都透着以前没有的温和,可心里的拘谨,一时半会儿还没完全放下。

“不用,你们先歇着。” 杜明芳摆摆手,又对着院子里的人喊道,“一会吃完早饭,小北带着你两个侄女,跟我还有你大嫂、二嫂一起上山挖野菜;大东、成南、建西,你们三个就去河边抓鱼,顺便把满仓也带上,让他在河边玩,注意安全。”

她安排得条理分明,没了以前的慌乱和蛮横,让听着的人都心里有数,连一向爱偷懒的杨成南都没反驳,只点了点头应下。

杜明芳回到房间里,从系统商城买了五斤面粉,送到了厨房里。

很快,厨房里飘出了鸡蛋汤的香味,白面面条煮好后,浇上金黄的鸡蛋汤,撒上点葱花,一碗碗端上桌,看得人直流口水。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呼噜噜地吃着热乎的鸡蛋面,连两个小孙女都捧着小碗,吃得脸颊鼓鼓的,院子里满是满足的吞咽声。

饭后,杜明芳让刘腊梅和陈秀莲背着竹篮,自己带着杨小北和两个小孙女,每人手里拿了把镰刀,一行几人说说笑笑地往村后的山里走;

另一边,杨大东、杨成南、杨建西则带着杨满仓,扛着鱼竿、拎着地笼,朝着河边去了 —— 一家人分工明确,都透着股好好过日子的劲头。

“大哥,你有没有觉得,就过了一晚上,这河水又退了不少?”杨建西蹲在河边,手指戳了戳裸露在外的河底淤泥,眉头皱得紧紧的。

他抬头看向不远处自家的田地,地里的稻谷已经泛黄,再有两个多月就能秋收,可看着这日渐下降的水位,心里总像压了块石头,隐隐觉得要出不好的事。

杨大东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田地,也叹了口气:“确实退了不少。估计是上游的村子拦水了吧,咱们这条河窄,上游要是修个小水坝囤水浇地,下游水位肯定得降,也算是常有的事,别太担心。”

他嘴上安慰着弟弟,心里却也没底——往年这个时候,河水虽不丰沛,也从没退得这么快过。

“热死了!”杨成南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把鱼篓往地上一放,“大哥,我跟老三去那边浅滩赶鱼,你在这儿看着点满仓,别让他往河边凑,免得掉下去。”

说着就拉起杨建西,往河上游的浅滩走。

杨满仓蹲在一旁玩泥巴,听见这话,也没抬头,只哼哼唧唧地应了声。

另一边的山上,杨小北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坡地,对杜明芳说:“娘,我和二嫂去那边挖吧,前两日我来割鸡草,看见那边长了不少野苋菜,嫩得很,煮着吃或者凉拌都好吃,吃不完就晒干了。”

杜明芳摆摆手,笑着说:“要不你们几个都去吧,我去这片树林里转转,说不定能找着点蘑菇或者野果子,给孩子们当零嘴。”

“娘,您就在这附近转就行,别往林子深处走!”杨小北连忙拉住她,语气带着担忧,“上次村里的王大叔去深林里砍柴,回来时说看见过很大的脚印,像是野猪的,还说听见了兽叫,可吓人了,您可别冒险。”

“知道啦,娘又不是嫌命长。”杜明芳拍了拍她的手,故意打趣道,“娘还等着看我的小北找着如意郎君,风风光光嫁人呢!再说了,等你三哥娶了媳妇,家里添了人,我的小北也该到谈婚论嫁了,娘还想给你挑个好人家呢。”

“娘!您瞎说什么呢!”杨小北的脸瞬间红透了,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她跺了跺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才不嫁人呢,我想多陪娘几年!”

“哈哈,小姑姑要嫁人咯!小姑姑脸红啦!”一旁的杨杏花看热闹不嫌事大,拍着小手笑出声,杨枣花也跟着抿嘴笑。

“杏花你这个臭丫头,连你也取笑我!”杨小北又气又羞,背着竹篮、拎着镰刀,转身就往野苋菜生长的坡地跑,跑了两步还回头瞪了杏花一眼,模样娇憨得很。

“哈哈哈……”杜明芳和刘腊梅看着她的背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们也去吧,路上小心点,挖野菜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虫子,别被咬了。”杜明芳收住笑,叮嘱道。

刘腊梅和陈秀莲点点头,带着两个小丫头跟上杨小北,几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草丛里。

杜明芳站在原地,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忍不住感叹——这杨家的底子是真不错。

虽说都是庄稼人,却不是那种常年日晒雨淋导致的五大三粗、皮肤黝黑。

除了老大杨大东和老三杨建西常年下地干活,被太阳晒得黑了些,家里其他人的皮肤都算白皙,就连两个小孙女,也长得粉雕玉琢的,很是可爱。

原主杜明芳要是好好收拾收拾,把头发洗干净、换上得体的衣裳,也是个眉眼清秀的美人,放在十里八乡也是出挑的;

原主的丈夫杨二郎,从记忆里看,更是长相清秀、一表人才,早年还读过几年书,后来因为父母去世没人供他,才不得不辍学回家种地。

他还曾去县城打过工,攒了不少钱,回来后买了田地,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本该越过越好。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