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暴雨初歇,晨光微透,城南老巷的青石板还泛着湿漉漉的水光。

护宝堂旧址的木门被风轻轻推着,发出吱呀一声,像是岁月在低语。

苏晚站在门槛前,手中紧攥那张泛白的照片,指尖仍残留着昨夜雷雨中的寒意。

她深吸一口气,跨过门槛。

尘埃在斜射进来的光线中缓缓浮动,仿佛时间在此凝滞了百年。

李师傅背对着她,正用竹镊子小心翼翼揭起一幅残破的古画。

他动作极慢,却稳健如钟,仿佛每一下都在与历史对话。

听见脚步声,他缓缓抬头,目光落在苏晚脸上,又滑向她手中的照片。

空气骤然凝固。

老人的手猛地一颤,镊子“当啷”掉在案上。

他死死盯着那辆黑色马车上的双龙盘柱徽记,嘴唇微微翕动,良久,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句:

“那是‘北平护宝同盟’最后一次行动。”

苏晚心跳骤停。

“什么同盟?”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退让的锋利。

李师傅没回答,只是慢慢起身,走到墙边,取下一块蒙尘的木匾。

拂去灰尘,四个篆书浮现——“护宝同誓”。

他手指颤抖地抚过那斑驳的刻痕,眼神渐渐迷离,像是坠入了遥远的过去。

“你爷爷苏明远,我师父陈砚舟,还有傅家老太爷傅承昭……三人曾在戊寅年冬夜,于景山脚下歃血为盟。”他低声说,“国难当头,南迁文物浩荡千里,可途中遭劫无数。他们组织民间匠人、藏家、学者,暗中护送、修复、登记遗珍,称之为‘护宝同盟’。”

苏晚呼吸微滞。

“我们不是偷盗者,是守夜人。”

“可后来呢?”她追问。

李师傅闭了闭眼,“有人举报同盟高层私分国宝。一夜之间,三人均被调查。你爷爷被列为‘知情不报’,傅老太爷引咎闭门,我师父……含冤自尽。”

他睁开眼,目光如刀锋般刺来:“而真正泄露名单、勾结外寇的,从来不是他们。”

“是谁?”

“我不知道。”老人摇头,声音沙哑,“但我知道,那晚出现在东华门西街的傅家马车,并非接应赃物,而是去转移最后一批密藏的《四库全书》残卷——那是同盟的最后一搏。”

他说完,转身走向内室,脚步沉重如负千钧。

“有些真相,活着的人不该碰。”临门前,他留下这句话,再未回头。

苏晚独自立于空寂作坊中央,冷汗浸透后背。

她低头看着照片,脑海中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词条更新:北平护宝同盟 → 隐性历史组织,存续期1937-1945,成员共37人,现存记录已被官方档案多重加密】

【警告:高危信息接触倒计时——02:18:47】

她攥紧拳头,指甲陷入掌心。

原来爷爷不是冷漠,而是沉默;原来傅家不是加害者,而是共誓者——可为何这段历史被彻底抹去?

为何傅聿深昨夜只说“那是我祖父的车”,却不提半个字关于同盟?

答案只有一个:有人不想让世人知道这份血契的存在。

她必须查下去。

当天下午,苏晚以“归还先祖手札”为由,登门傅家老宅。

这是她婚后第一次主动踏入这座森严府邸。

雕梁画栋间回响着古老的静谧,仆人恭敬引路,将她带至藏书阁外。

“夫人请自便,老爷交代,您想看什么都可以。”

她心头一震——傅聿深早已默许?

藏书阁厚重木门开启,扑面而来的是沉香与纸墨交织的气息。

数百个紫檀书架林立如阵,最里侧一处暗格吸引了她的注意——那里放着一枚青铜印章,形制古朴,印钮为双龙交颈,与照片上马车徽记如出一辙。

她屏息靠近,指尖轻轻触碰。

刹那间,系统轰然激活:

【物品识别成功】

【名称:护宝令印(仿制)】

【命运线追溯:曾用于签署《辛未密约》——三方约定:国宝分流保管,血契封印,违者永除名】

【关键提示:原件已失踪,此印为战后重铸,用途仅为仪式象征】

苏晚瞳孔骤缩。

《辛未密约》!三方共管!血契封印!

这不是简单的文物保护协议,而是一份用命担保的地下契约。

若此约存在,则当年所谓“私藏国宝”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所有重要文物本就是按秘密路线分散保存!

可若如此,为何无人提及?为何苏家背负污名三十年?

她猛然意识到:摧毁同盟的,不是法律,而是谎言;而掩盖真相的,正是那些害怕秘密曝光的人。

当晚十点,公寓楼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傅聿深撑着黑伞走来,雨水顺着他肩线滑落。

他没有进门,只将一份泛黄文件复印件递给她。

“这是我从家族密档里偷出来的。”他声音低沉,目光幽邃,“当年调查你爷爷的专案组组长,是王氏后人。而真正的文物走私路线,指向一个早已销声匿迹的家族——临安谢氏。”

“谢氏?”苏晚皱眉。

“民国三大藏书世家之一,抗战期间举族南逃,踪迹全无。但他们留下的账本残页显示,大批文物经香港转卖海外,时间正好吻合。”

他顿了顿,嗓音更沉:“但我父亲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们沉默,是因为若说出真相,整个体系都会崩塌。’”

苏晚冷笑,眼中燃起怒火:“所以你们保全了名声,却让我爷爷背了三十年黑锅?”

傅聿深沉默片刻,忽然抬手,轻轻抚过她发梢。

“现在,我想帮你翻案。”他说,“但你要明白——一旦揭开这层皮,不只是谢氏复活,而是整个民国隐秘网络都将重现人间。”

雨又下了起来。

苏晚站在窗前,手中紧握那份复印件,窗外灯火朦胧,映照出她坚定的侧脸。

她望向书桌上的北平旧地图,那个被红笔圈出的“护宝堂”,此刻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有些真相不该碰?

可若没人去碰,冤魂如何安息?

她缓缓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

《民国时期民间护宝网络研究——基于未公开史料的初步考证》

光标闪烁,如同心跳。

风暴,即将开始。暴雨过后第三日,京城秋意渐浓。

苏晚站在“古韵文心”学术沙龙的讲台后,指尖轻搭在投影仪遥控器上。

会场座无虚席,前排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文物界泰斗,还有几家主流媒体的记者。

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檀香,却压不住她掌心渗出的微汗。

她知道,今天这一步,踏出去便再无回头路。

大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标题:

全场安静了一瞬。

她清了清嗓音,声音平稳却不容忽视:“1937年北平沦陷前夕,南迁文物浩荡启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官方运输线之外,存在一个由学者、匠人与藏家自发组成的秘密组织——‘北平护宝同盟’。”

随着她逐页展开,一张张泛黄的手稿扫描件、残缺的地图标注、电报译文片段接连出现。

系统词条在她视野中不断跳动提示:【成员身份确认:陈砚舟(已故)→ 护宝堂首任主理】、【行动轨迹匹配度87%】、【历史偏差警报:官方档案缺失关键节点】。

当PPT翻至最后一页时,整个会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那是一张四人合影——背景是景山一角枯枝横斜的冬日庭院。

年轻的苏明远穿着长衫,目光沉静;傅承昭身披大氅,眉宇间已有威严之态;两人并肩而立,中间夹着另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外国学者。

照片右下角,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戊寅冬·护宝同誓”。

台下哗然。

“那是……傅家老太爷?”有人低呼。

“苏家不是一直被说知情不报吗?怎么还跟傅家扯上了?”

直播弹幕瞬间炸裂:

“#苏晚翻案#冲上热搜!”

“傅家也有污点?”

“这照片要是真的,当年的调查就有问题!”

王砚舟——现任文物保护协会顾问、已故李师傅之子,坐在角落第一排。

他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住扶手,指节发白。

在众人尚未反应过来时,他猛地起身,一言不发地离场,脚步急促得几乎踉跄。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冷笑。

王家三代执掌文物审查权,若“护宝同盟”的真相曝光,第一个崩塌的就是他们家族声誉。

她早查过资料——当年专案组组长,正是王砚舟的父亲。

散场已是黄昏。

她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接送,执意独自穿过一条连接会馆与地铁站的老巷。

落叶铺地,风穿巷如刀。

巷口忽地传来引擎闷响,一辆漆黑无牌商务车无声滑停,堵住了去路。

两名身材魁梧的黑衣人推门下车,步伐稳健而压迫感十足。

一人伸手拦向她,另一人迅速逼近。

苏晚立刻后退半步,手探进包中欲掏手机报警。

可就在指尖触到屏幕刹那,系统猛然震动——

【紧急预警】

【危险等级:高】

【袭击动机:阻止《辛未密约》相关内容曝光】

【攻击者身份识别:谢氏旁支雇佣兵(境外注册安保公司掩护)】

她瞳孔骤缩,心脏几乎撞出胸腔。

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刺耳刹车声。

三辆黑色轿车如猛兽般疾驰而至,呈弧形封锁巷口。

车门打开,傅聿深缓步走下,西装肩头沾着尘灰,领带微斜,眼神却冷得像结了冰的湖面。

他站在她身前,背影挺拔如刃。

“你们越界了。”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令人窒息的威慑力。

黑衣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迅速退回车内,车辆调头离去,不留痕迹。

风卷起落叶,在空中打着旋。

苏晚望着傅聿深的背影,忽然轻声道:“你说过,要我并肩……可现在,是你在替我挡枪。”

他转身看她,眸光幽深,没说话,只是将一件大衣披在她肩头。

夜色渐沉,城市灯火次第亮起。

回到家后,她瘫坐在书桌前,心跳仍未平复。

可就在此时,系统界面悄然刷新:

【舆论影响力+20%】

【宿命线解锁进度:18%】

【新技能包加载完成 → 纸质文献年代溯源(初级)】

【提示:该技能可辅助鉴别古籍真伪及流转路径,建议尽快实践】

她怔住,低头看向桌上刚收到的一份快递信封——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一枚暗金色火漆印,图案竟与那晚照片中的双龙盘柱徽记极为相似。

她拆开信封,抽出一本精装图录。

封面烫金题字:《海外回流书画珍品鉴赏集》。

翻开第一页,一幅高清水墨画映入眼帘——寒江孤舟,蓑笠老翁,意境萧远。

系统自动激活扫描,瞬间弹出红色标记:

【目标锁定:《寒江独钓图》】

【初步判定:非现代仿品】

【异常波动:能量频率与‘护宝令印’共振值达63%】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