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各位想在番茄小说站稳脚的兄弟姊妹,上回咱们聊“抓心开局”那招,不少人跟我反馈“改完开头,数据真的动了”——但我得跟你们敲个警钟:开局能勾人,顶多算你刚摸到“写作江湖”的门槛,真能让你从“扑街写手”变“稳定出爆款”的,全靠这第二式“飞絮劲·连环破局手”。

为啥叫这名?可不是我瞎编蹭金庸老爷子的热度——我当初研究原版《九阴真经》时就发现,“飞絮劲”这门功夫最妙的不是硬刚,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刚好对应中期剧情最头疼的“卡壳”问题;而“连环破局手”,则是解决“爽点断档、读者跑路”的核心。我靠这招,把三本快崩盘的书从“追读5%”拉到“20%+”,今天就把这门“武功”拆成“心法、招式、避坑指南”,手把手教你们练,保证练完中期剧情再也不会“掉链子”。

第一部分:先懂“飞絮劲”心法——别硬写爽点,用“铺垫”当“卸力棉”

很多人写中期,一着急就犯“硬来”的毛病:觉得读者要爽,就直接让主角跳出来打脸;觉得剧情要冲突,就随便加个反派找茬——结果写出来要么“爽得尴尬”,要么“冲突像凭空冒出来的”,读者留言全是“太假了”“作者强行喂饭”。这就像没练过武功的人跟高手过招,只会用蛮力,一拳头出去没打着人,自己还先闪了腰。

而“飞絮劲”的核心心法,就是“不硬来”——就像原版武功里说的“柳絮沾风,无孔不入,却又不刚不烈”。放到写作里,就是用“铺垫”当“卸力棉”,把那些生硬的爽点、突兀的冲突,都揉进剧情里,让读者觉得“这爽点早该来”“这冲突太合理了”,根本挑不出毛病。

我当初写《战神归来:女儿住狗窝》时,中期有个“主角砸反派公司”的大爽点,一开始我脑抽直接写“主角进门就掀桌子,把反派揍得满地找牙”——结果发出去,读者留言全是“主角是不是没脑子?刚回来就惹事,不怕女儿再受欺负?”“反派就这么菜?一点反抗都没有?”追读掉了3%,我当时差点把电脑砸了。

后来我想起“飞絮劲”的“卸力”思路,重新改了铺垫:先写主角去接女儿时,听到邻居说“反派昨天还来踹门,说你再不出现,就把你女儿卖到乡下”;再写主角去反派公司楼下,看到玻璃门上贴着“欠债不还,后果自负”的海报,下面还画了个小女孩的涂鸦(暗指他女儿);最后写主角进门时,反派正在跟手下笑“那战神就算回来,也得给我当孙子”——这三段铺垫一加,再写主角掀桌子、揍反派,读者留言直接从“太假”变成“打得好!早该这么干了”“反派活该,这脸打得解气”。

你们看,这就是“飞絮劲”的妙处:不是不写爽点,是先铺“情绪引线”,把读者的怒气、期待值都攒起来,等爽点爆发时,读者不仅不觉得突兀,还会觉得“终于等到这一天”。就像柳絮飘到身上,你不会觉得疼,但它会慢慢沾满你的衣服,等你反应过来,已经被“情绪”裹住了——这就是“以柔克刚”,比硬写爽点管用十倍。

那具体怎么练“飞絮劲”心法?我总结了三个“卸力要点”,你们记好:

1. 铺垫“反派的恶”,别只说“他是坏人”:很多人写反派,只会说“张三是个坏蛋,经常欺负主角”——读者没感觉。你得写他具体干了啥:比如“张三昨天抢了主角母亲的医药费,还当着邻居的面骂‘老不死的,死了才好’”;或者“张三故意把主角的简历扔在地上,用脚踩‘就你这水平,还想跟我抢工作?’”——把“恶”落到具体小事上,读者才会恨反派,等主角打脸时,才会觉得爽。

2. 铺垫“主角的忍”,别让他“一受气就爆发”:主角要是一点委屈都受不了,读者会觉得“这人太冲动,成不了大事”。你得写他“为了某个目标在忍”:比如“主角看到反派欺负女儿,拳头攥得发白,但想到女儿还在医院等着交钱,还是压下了火气”;或者“主角被反派当众羞辱,却没反驳,因为他知道,现在动手,只会让反派抓住把柄,害家人受牵连”——主角的“忍”,其实是在攒“情绪势能”,等他忍不住爆发时,爽点才会更足。

3. 铺垫“环境的逼”,让冲突“顺理成章”:别让冲突“凭空出现”,要让它“被环境逼出来”。比如“主角本来想先找工作赚钱,结果反派把他的租房合同撕了,还断了他的水电,逼得他只能跟反派摊牌”;或者“主角本来想低调生活,结果反派为了抢他的宝物,把他的朋友打进医院,他不得不出手”——环境的“逼”,会让主角的行动更合理,读者也会觉得“不是主角想惹事,是没办法了”。

记住,“飞絮劲”不是“慢”,是“稳”——就像练武功,先把马步扎稳,再出拳才有力;先把铺垫做好,再写爽点才够劲。我现在写任何爽点前,都会先问自己:“反派的恶铺了吗?主角的忍写了吗?环境的逼够了吗?”三个问题都答“是”,再动笔,基本不会出问题。

第二部分:再练“连环破局手”招式——3招让爽点“环环相扣”,读者根本弃不了书

光有“飞絮劲”心法还不够,中期剧情要想“锁死”读者,还得靠“连环破局手”的招式——这招讲究“一招接一招,一环扣一环”,就像原版武功里的连招,不是一招鲜吃遍天,是让读者刚从一个爽点缓过来,下一个爽点已经接上,根本没机会划走。

我以前写中期,总犯“爽点孤立”的毛病:写了“主角打脸反派”,接下来又写“主角捡了个宝物”,再接下来写“主角帮朋友解决麻烦”——这些爽点之间没啥关系,读者看完就忘,追读自然上不去。后来我练“连环破局手”,才明白爽点要“连起来”,就像串珠子,得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这根“线”就是“主角的核心目标”。

比如我写《赘婿:我靠鉴宝养全家》时,主角的核心目标是“赚够钱给丈母娘治病,让老婆过上好日子”——所有爽点都围绕这个目标转:

– 第一招“破‘没钱’局”:主角靠鉴宝赚了第一笔钱,给丈母娘交了住院费——这是第一个爽点,解决“没钱治病”的问题;

– 第二招“破‘被看不起’局”:丈母娘的亲戚嘲笑“赘婿赚的钱肯定不干净”,主角拿出鉴宝证书,还当场帮亲戚鉴定了传家宝,让亲戚哑口无言——这是第二个爽点,既解决“被嘲笑”的问题,又铺垫了“主角鉴宝能力强”的设定;

– 第三招“破‘没资源’局”:有个老板看到主角的鉴宝能力,想跟他合作开古玩店,主角趁机谈了分成,赚了更多钱——这是第三个爽点,解决“赚慢钱”的问题,还为后面“开连锁古玩店”铺路。

你们看,这三个爽点都是围绕“赚钱养全家”的核心目标,前一个爽点解决一个小问题,后一个爽点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读者跟着看,会觉得“主角离目标越来越近”,自然想知道“接下来还能赚多少钱”“丈母娘的病能不能治好”,根本弃不了书。

那具体怎么练“连环破局手”的三招?我把每招的“发力点”都拆出来了,你们照着练:

第一招:“破小局”——用“日常爽点”勾住情绪

“破小局”就是解决主角的“小麻烦”,比如“赚了一笔小钱”“反驳了一句嘲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这些爽点不用太激烈,但要频繁,就像武功里的“基础连招”,让读者每天看都有“小开心”。

我现在写“破小局”,有个小技巧:每章结尾留个“小期待”。比如写主角赚了小钱,结尾可以写“主角看着银行卡里的钱,突然想起老婆说过想要一条项链,明天正好去珠宝店看看”——读者会想“主角会不会给老婆买项链?老婆看到项链会是什么反应?”,第二天就会准时来看更新。

别觉得“破小局”不重要——很多人中期掉追读,就是因为忽略了“日常爽点”,总想着“憋个大的”。结果大爽点没憋出来,读者先因为“没小爽点”跑了。就像练武功,你连基础招式都不会,怎么练大招?“破小局”就是基础,练好了,后面的“破中局”“破大局”才稳。

第二招:“破中局”——用“关键爽点”推进剧情

“破中局”就是解决主角的“中等麻烦”,比如“打败了一个经常找事的反派”“拿到了一个重要的资源”“跟某个关键人物建立了关系”——这些爽点比“破小局”更激烈,还能推动剧情往前走,就像武功里的“进阶连招”,让读者觉得“剧情有进展了”。

我写“破中局”时,会注意“前后呼应”。比如前面铺垫了“反派抢了主角的客户”,后面“破中局”就写“主角靠更好的服务,把客户抢了回来,还让反派损失了一大笔钱”——这样既解决了“客户被抢”的问题,又打脸了反派,还让读者觉得“之前的铺垫没白费”。

这里有个避坑点:别让“破中局”的爽点“偏离核心目标”。比如主角的核心目标是“复仇”,结果你写他“花了三章去帮一个无关的配角解决感情问题”——读者会觉得“跑偏了”,追读肯定掉。记住,“破中局”的爽点,必须跟主角的核心目标挂钩,要么帮他离目标更近,要么帮他清除障碍。

第三招:“破大局”——用“高潮爽点”锁住读者

“破大局”就是解决主角的“大麻烦”,比如“打败了最终反派”“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拯救了重要的人”——这些爽点是中期剧情的“高潮”,能让读者看得“热血沸腾”,甚至主动分享你的书,就像武功里的“必杀技”,一招定胜负。

我写“破大局”时,会花很多时间“攒情绪”。比如写主角“复仇”的高潮爽点,前面会铺“反派怎么害主角家破人亡”“主角为了复仇吃了多少苦”“身边的人怎么支持主角”——把这些情绪都攒起来,等高潮爆发时,读者会跟着主角一起“释放情绪”,甚至留言“看哭了”“太爽了,终于复仇了”。

“破大局”的关键是“不拖沓”——很多人写高潮爽点,总爱加些无关的剧情,比如“主角马上要打败反派了,突然插一段配角的回忆”——读者会觉得“磨叽”,情绪一下就泄了。记住,“破大局”时,要“快、准、狠”,直接把爽点拉满,别给读者“走神”的机会。

第三部分:避坑指南——我踩过的3个“雷”,你们千万别再犯

练“飞絮劲·连环破局手”时,我踩过不少坑,差点把这门“武功”练废了——今天把这些坑列出来,你们千万别再犯:

第一个坑:“铺垫太多,爽点来得太慢”

我刚开始练“飞絮劲”时,总觉得“铺垫越多越好”,结果写了五章铺垫,还没到爽点——读者留言“作者是不是忘了写爽点?”“再不来爽点,我就弃书了”,追读掉了5%。后来我才明白,铺垫不是“越多越好”,是“够用就行”——一般来说,铺垫1-2章,就该出爽点了,别让读者等太久。

怎么判断铺垫“够不够”?你可以把铺垫部分发给朋友看,问他“你想不想知道接下来主角会怎么打脸?”——如果他说“想”,那就铺垫够了;如果他说“没感觉”,那就赶紧加“情绪引线”,比如加一段反派的“恶”,或者主角的“忍”。

第二个坑:“爽点太重复,读者看腻了”

我以前写“连环破局手”时,总爱写“主角打脸反派”的爽点——第一次写,读者说“爽”;第二次写,读者说“还行”;第三次写,读者说“又是这一套,没意思”。后来我才明白,爽点要“换着来”,不能总用一个套路。

比如主角要“赚钱”,爽点可以是“鉴宝赚钱”“帮人解决麻烦赚钱”“开公司赚钱”——换不同的“赚钱方式”,读者就不会觉得腻。再比如主角要“打脸”,爽点可以是“用实力打脸”“用智商打脸”“用别人的帮助打脸”——换不同的“打脸方式”,读者会觉得“新鲜”。

第三个坑:“忽略配角,只有主角一个人爽”

我以前写中期剧情,总把所有爽点都给主角,配角要么是“工具人”,要么是“背景板”——读者留言“配角太扁平了,没存在感”。后来我才明白,配角的“小爽点”也很重要,能让剧情更丰满。

比如写主角的朋友,你可以给朋友加个“小爽点”:“朋友一直想考公务员,主角帮他找了复习资料,最后朋友考上了”——读者会觉得“不仅主角爽,朋友也爽,剧情更温暖了”。再比如写主角的敌人,你可以给敌人加个“小惨点”:“反派想坑主角,结果自己掉坑里,损失了一大笔钱”——读者会觉得“反派活该,太解气了”。

记住,中期剧情不是“主角一个人的舞台”,是“所有人的舞台”——给配角加些“小爽点”或“小惨点”,能让剧情更真实,读者也会更有代入感。

最后:练这招的“笨办法”——从“拆爆款”到“自己创招”

讲完心法、招式、避坑指南,我再跟你们说个练这招的“笨办法”——刚开始我也练不好,怎么办?我就把番茄排行榜前20的书,每本的中期剧情(10-30万字)都拆了,看它们是怎么用“飞絮劲”铺垫,怎么用“连环破局手”铺爽点的。

拆了大概50本之后,我发现所有爆款中期剧情,都逃不开这几个规律:“铺垫够了就出爽点”“爽点围绕核心目标”“爽点换着来不重复”——只是换了不同的设定和场景。比如写古言,铺垫可以是“女主被陷害入冷宫”,爽点可以是“女主靠智慧平反,重回高位”;写现言,铺垫可以是“男主被公司开除”,爽点可以是“男主自己开公司,比原来的公司还厉害”;写玄幻,铺垫可以是“男主被宗门废除修为”,爽点可以是“男主捡到上古神器,修为大增,打回宗门”——本质都是“飞絮劲+连环破局手”的思路。

后来我开始“仿写”:比如看到一本爆款用“主角帮朋友解决麻烦”的爽点,我就仿写“主角帮家人解决麻烦”;看到一本爆款用“主角靠实力打脸”的爽点,我就仿写“主角靠智商打脸”——仿写不是“抄剧情”,是“抄结构”。练了大概20本仿写后,我再写中期剧情,就像“条件反射”一样,随手就能用“飞絮劲”铺垫,用“连环破局手”铺爽点,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创意。

现在我每次写中期,都会先花半天时间,拆3本同题材的爆款中期剧情,然后结合自己的故事,把“铺垫点”“爽点”“核心目标”列出来,再动笔写——这样写出来的中期剧情,基本不会掉追读,还经常能冲一波数据。你们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别觉得“拆书”麻烦,所有厉害的写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关键是模仿之后,能长出自己的东西。

今天这“飞絮劲·连环破局手”,是我在番茄摸爬实战总结经验!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