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你说什么?我追着周知青满村子跑?还把人追的不敢回知青点?”林辞新右手握呈拳状只露食指,一脸不可置信的指着自己的脸问道。

林辞宁一脸郑重的点头,“是的,姐,就是你追的人家,外面都是这么传的。还说你把周知青追的不敢往知青点回,知青点里面还有梁知青在,梁知青又把周知青追的净往外跑,往外跑了还光能遇着你。”

林辞宁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还有说的更难听的,传你和梁知青两女争一夫,打得不可开交,村子里的男人们都快羡慕死周知青了,能得到两个大美人的青睐。”

林辞宁一脸不敢置信道,“姐,你什么时候光追着人跑了?那不是咱俩看热闹的时候路过碰见的吗?”

林辞新咬牙切齿:“是呀,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路过都能被造谣生事,我现在无条件相信梁知青是被人污蔑的。”

梁砚秋下乡之后就清楚盯着她们家的人后续也会陆陆续续的移开目光,她们家既然已经被“打散”了,自然不值得再去劳心费神的安放太多注意力了,只留下周书帆这么一个眼线盯着就够了。

在乡下只有周书帆知道梁砚秋的过往,梁砚秋估摸着周书帆对她也是仔细剖析过人生经历的,算得上是了解颇多了,并且周书帆想要从她身上继续得到好处,就一定会时刻关注她的。

梁砚秋对周书帆都恨得滴血了,怎么可能会被他所谓的“深情”给迷惑住。更不用提追着周书帆跑了,换个角度来说确实是追着他,只不过是追着他打罢了。

乡下多数用的是煤油灯,通电的人家还是少数,又或者有些村子根本就没有拉电线,人们为了省着些煤油灯,印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梁砚秋在城里踩完点之后,花了大价钱雇了几个盲流子,来到大河村专门照着周书帆打,以泄心头之恨。

梁砚秋还是理智占据上风的,之前人虽没来过乡下,但也知道很多时候只有集体行动才能保证她的利益不受侵害。

那群人很是蹲点了一段时间,才敢试探着出手。

当然梁砚秋自己是不敢直接去找盲流子的,最开始找的是保卫科,跟她家有关系的那种。

只是没想到保卫科又找了盲流子,或许不是盲流子,而是游走生活在灰色地带的人。

真正执行的人究竟是谁梁砚秋也不管更不在乎,反正她有钱,还有各种票据, 愿意出钱出票,追着目标打就是了,打到她解气。

唯一的要求便是要保证周书帆被打后无法闹事。

于是周书帆便发现自己很容易受人欺负,或者说是被针对了。

在村里被打,在知青点被打,在后山、在河边,只要是他一个人的时候,总有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一伙人逮着他打,物理意义上的殴打。

这群人总是从某个角落突然冒出来把他掳走,顺着骨缝,找人体当中的痛穴,痛觉神经,狠狠砸下去,剧痛无比,但不留痕。

又或者是抻着他的手臂,猛踹他的膝窝处,腰部,肋骨两侧,看到他表情扭曲,受不住了就换地方,总能找到人体的痛处。

周书帆被打怕了,根本就不敢落单,生怕再次挨打,可谁能想到有一天竟会在知青点的大通铺上被人捂着嘴狠狠拽下来,揪到角落里,被狠揍一顿的。

可偏偏身上没有一点儿殴打痕迹,有的也只是他干农活留下的不可逆损伤,这让周书帆想去村长那儿告状都苦于没有证据。

他敢保证,他若是就这样“满身无事”的去说自己被人打了,村长那个老狐狸就会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还得练呐,这才哪儿到哪儿,干了几天农活就浑身酸痛受不了啦?身上一点儿干农活的痕迹都没留下,还嫌累,还是得多练呐,多练练身体才结实。”

想到这,周书帆都快哭了,别怀疑,纯属是被虐打的疼哭了。

当然,周书帆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梁砚秋,他也试探过是不是梁砚秋为了报复他找人做的。

可梁砚秋只是一脸嫌恶的看着他,“你害得我们全家遭此劫难,从我身上得不到想要的,就又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污蔑我,现在,立刻,马上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为什么周书帆出了事首要怀疑对象就是梁砚秋呢?因为他把在首都大学的那一招“造遥术”挪到大河村故技重施了。

周书帆在学校时给梁砚秋塑造成了一个对他情根深种爱入骨髓的女人,对,塑造的是梁砚秋。

周书帆心里还是有些傲气在的,认为自己天资聪颖又生在了海军周家,主动追求女人会掉了自己的身价,反正都是要用舆论来成事的,那梁砚秋喜欢他追着他不放也是合理的,并且是人们谈到这个八卦时喜闻乐见的。

周家看上了梁砚秋母亲邹主任的研究成果,想拿来给自己人铺路,派人对梁家深入了解之后,决定从梁砚秋这里下手。

周家对梁家出手的主要执行人周书帆在学校发现了梁砚秋的不对劲。

梁砚秋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却不怎么去上自己的专业课,虽然有“都快毕业了,大家各自考虑前程去了,上课人少也正常”这个借口在前面挡着,但周书帆还是觉得有些事情理不通,顺藤摸瓜的查探了一番,虽没摸清梁砚秋到底在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梁砚秋在做的这件事背后的价值不可估量。

周书帆认为他们行动唯一的不足就是他当初光顾着踩点蹲查梁砚秋身上的秘密了,在学校时布局仓促,跟梁砚秋还没有好好认识开始谈感情,就因为邹主任那边下个月可能要提前发表研究成果,周家再不出手就没机会了,不得已出此下策,用舆论和同样看不惯梁家的人将梁家打散,这才显得整个行动有些粗糙,甚至过于下作了。

周父本意是想让儿子把梁砚秋娶回家来,这样不管是梁砚秋身上的秘密还是邹主任的成果,周家都可如囊探物般自行取用,操作简单失败率低。

可周家那个急拿邹主任研究成果的人不答应了,我跟你周团长也是亲家,你家若是跟梁家结亲成功了,还会费心思让我当这个摘桃子的人吗?

于是,那人就怂恿了周书帆这个极力想要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有实力了的人,拖着不让他和梁砚秋从正常感情开始,反倒劝说,

“书帆你一表人才,家世又好,从来都是别人捧着你的,哪有你去倒追别人的?更何况传出去了也不好听,人家只会说你一门心思用在了女人身上哪有空再去想别的?不如你先自己提前打探一下,或者隐瞒身份看看那个女人是更看重你这个人还是更爱你的家世。”

时间紧迫,他没有按照周父的要求行事,再不出手梁家就没机会了,这才是周书帆在学校时布局粗糙的根本原因。

周父看出了儿子心事,没有过于苛责,反倒是顺着儿子心意在幕后搭了把手,又在梁砚秋下放时给足了儿子脸面,让周书帆心甘情愿的自愿报名下乡。

周书帆一开始便踩了坑,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故计重施的手段是在男知青住所和村子里宣传梁砚秋对他情深似海非君不可的“追求”过程,又给自己立了个“只要砚秋”的深情人设,再加上女方当事人不常在村子里走动,倒是有不少人相信了周书帆的说辞。

周书帆在大河村没有帮手,因此很多事只能亲力亲为,成功的可能性自然没有在学校时的万无一失,这也给梁砚秋出手留了机会。

而梁父这个被停职的大学教授,从始至终都是周家打击梁家的搭头罢了。

周书帆没从梁砚秋那边看出不对来,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村子里有人看不惯他,围堵他的。

可想了想又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是周书帆第一次来大河村,自问来到这里之后没有得罪过人的,更是逢人三分笑。

想不通,但时不时的殴打却还在继续,发现那伙人殴打他的规律后,为了转移注意力,周书帆盯上了村子里的林辞新。

林辞新在大河村也是位比较另类的“名人”了。

周书帆想着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他爹即使是海军团长,但手也伸不到人家村子里去,若是有村里的人照应,应当不会再随便“消失”,结束这随时会被人虐打的恐惧了。

林辞新名声不太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不怎么去上工,但村子里对林辞新的风评还是友好占多数的。

说嘴最多的还是,“林支书家的大丫头,懒得没边了,谁家娶回去就是娶了个祖宗回来,那根本就不带一点儿帮衬的。”

那些大娘们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光长得漂亮有啥用,好模样又管不了一家老小,操持不了家里家外的。”

“家里一杆子人一堆活计等着干呢,娶回去不会干活有什么用,吃饭都是大问题。”

“我听说啊,那位在家是个连酱油壶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那挂,我们家庙小,养不了这活菩萨。”

周书帆总结了一下,村里人对林辞新的外形和家世其实是满意的。

特别是适龄的年轻的那一批人,因碍着家里不愿意要懒蛋媳妇,又或者是自觉配不上的,种种缘由,早早的就歇了心思。

“名人”自身是具有争议性的,小有影响力,更何况林辞新她爹是个村支书,家里也算小有权力了,至少在大河村是直接管用的那种。

周书帆还是觉得有这么个来自本村的“名人”保着他,至少当下对自己是颇有好处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他应当不会再无缘无故的在某段时间“消失”不见。

再一个就是周书帆也看上了林辞新的美貌和身段,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不管怎样他都不会是那个吃亏的后,就开始布局了。

没错,周书帆还是觉得背后打他的人是村里人,又或者就是梁砚秋找的本地人。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