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杨卫国感觉自己的腿肚子都有点转筋。我的老天爷,刚才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竟然是这么一尊大佛?

他再扭头看看林振,眼神彻底变了。这小子不光是技术大神,还是个福星啊!随便坐趟火车,就能救下省长的命,这叫什么运气?不,这不叫运气,这叫本事!

周围的几个干部,也都跟杨卫国差不多的表情,一个个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平时想见方省长一面都难如登天,今天竟然在火车上,以这种方式见到了。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方省长亲口许下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这句话的分量,在场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等于给了林振一张直通省里的通行证啊!

方自强的秘书,那个年轻干部,此刻也是一脸的后怕和感激。他扶着方自强,对着林振深深地鞠了一躬:“林工,太感谢您了!刚才要不是您,我……我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不用客气,谁碰上都会伸把手的。”林振摆了摆手,态度依旧平静。

对他来说,救人就是救人,没想那么多。不过,能结识一位副省长,对他接下来的计划,无疑是巨大的帮助。至少,去省钢厂要钢材这事,稳了。

方自强缓过劲来,精神头好了不少。他摆了摆手,让秘书去倒杯水,然后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林振:“小同志,你刚才那几下,叫什么名堂?我以前可从没见过。”

“报告首长,这叫腹部冲击法,是专门用来处理气道异物堵塞的急救方法。”林振简单解释了一下原理,“通过快速冲击腹部,提高胸腔压力,把堵在喉咙里的东西给喷出来。”

“腹部冲击法……”方自强默默念叨着这个名字,点了点头,“好方法!简单有效!应该推广开来,能救不少人!”

他又看向林振,眼神里满是欣赏:“你一个机械厂的工程师,怎么还懂医术?”

“首长,我这不是医术,只是看过一些急救手册,懂点急救常识。”林振谦虚地说道。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在二十一世纪这玩意儿是必修课。

“懂点常识?”方自强笑了,“你这懂点,可是救了我一条命啊!”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钢笔,刷刷刷写下了一串号码,撕下来递给林振。

“小林同志,这是我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以后在工作上、生活上,有任何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找我。只要不违反原则,我方自强一定帮你办到!”

杨卫国在旁边看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我的乖乖!省长亲自给电话号码,还许下这种承诺!这待遇,别说他一个县机械厂的厂长,就是市里的领导,都没几个有这面子!

他心里那叫一个激动,抓着林振的手,比林振自己还激动。

林振双手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条,入手却感觉沉甸甸的。他郑重地道:“谢谢方省长。”

这张纸条,就是他未来最大的底牌和靠山。

因为这个突发事件,车厢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方省长的秘书特意邀请林振和杨卫国到他们的包厢里坐,一路上,方自强拉着林振,问了很多关于怀安机械厂和拖拉机项目的事。

林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包括拖拉机项目的先进性、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对未来工厂发展的规划,都言简意赅地向方自强做了汇报。

方自强越听眼睛越亮。

尤其是听到林振要造的拖拉机,拥有独立悬挂和液压提升这种领先全国的技术时,他更是拍着大腿叫好。当听到林振准备自己动手造冲压机、改造滚齿机时,他更是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有魄力!有想法!敢想敢干!”方自强赞不绝口,“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就需要你这样有技术、有担当的年轻同志!”

杨卫国在一旁听得是心花怒放,腰杆都挺直了不少。方省长夸林振,就等于在夸他杨卫国慧眼识珠,夸他们怀安机械厂藏龙卧虎啊!

他心里美滋滋地想,这次带林振来省城,真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火车“况且况且”地向前行驶,几个小时后,终于缓缓驶入了省城江临市的火车站。

一下车,方省长的秘书就安排了车,要送林振和杨卫国去省政府招待所。

“首长,不用麻烦了,我们厂里还有急事,得马上去钢铁厂办。”杨卫国连忙推辞。

方自强想了想,对秘书说:“小王,你给省钢厂的周厂长打个电话,就说我说的,怀安机械厂的同志为了重要的生产任务,需要一批特殊钢材,让他务必全力支持,不得有任何推诿!”

“是!”秘书立刻点头。

杨卫国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道谢:“谢谢首长!太谢谢您了!”

有了方省长这句金口玉言,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批闪闪发亮的锰钢,正在向他们招手。

告别了方省长,杨卫国带着林振,雄赳赳气昂昂地直奔省城第一钢铁厂。

路上,杨卫国看林振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一个宝贝疙瘩。

“林工啊,你可真是我们厂的贵人!这次要是没有你,别说钢材了,我估计连省钢厂的大门都摸不着!”杨卫国感慨万千。

“厂长,这都是凑巧了。”林振笑道。

“什么凑巧,这叫吉人自有天相!”杨卫国一挥手,“走,咱们今天就去让那个赵德明看看,什么叫本事!”

他心里已经憋了一股劲。赵德明那个老油条,不是阳奉阴违,觉得这事办不成吗?今天就让他开开眼!

而当他们满怀信心地赶到省钢厂采购科的时候,却一头撞上了一堵冷冰冰的墙。

采购科的办公室里,一个四十多岁、三角眼、满脸傲气的科长,正翘着二郎腿喝茶。他听完杨卫国的来意,眼皮都没抬一下。

“怀安县机械厂?没听过。”

“要16号锰钢?我们厂的生产计划都排到明年了,没货。”

“介绍信?我们这儿只见调拨单,别的没用。”

一连串冷冰冰的话,把杨卫国的一腔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这是怎么回事?方省长的秘书不是已经打过电话了吗?怎么还是这个态度?

杨卫国心里直犯嘀咕。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