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小说,名为《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这是部历史古代类型小说,很多书友都喜欢朱由检周皇后等主角的人物刻画,非常有个性。作者“少司寇”大大目前写了1501492字,最新章节第700章 大结局,已完结,这本书的标签有历史古代、穿越、历史、种田、明朝、皇帝,喜欢这类小说的书友朋友们可以收藏阅读。
一、作品简介
小说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的作者是少司寇,主角是朱由检周皇后。主要讲述了:下旨让周遇吉进京后,朱由检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周遇吉带兵来京城,这样他手里才能有自己的精兵。这就好比一位大侠,他得有自己的利器,才能闯荡江湖一样,朱由检也得有自己的一支可堪为手中利剑的精兵。所……
二、书友评论
我现在特别想吐槽几句,你禅让的时候让周遇吉读圣旨禅让皇位,他都多大了,100多岁了吧?还有李自成送快递的?明朝的历史上记载,李自成是当过兵的。因野心太大造的反。还有崇祯是诏安过李自成的。后来又造反了。明史记载,当时明朝灭亡时,南方还有百万大军。虽然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那好歹人数上占优势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崇祯死后才有的这句话!还有清史记载,锦衣卫指挥使是第一个投降清朝的,你还重用他,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好吧。少司寇,你学过明朝历史吗?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其他的皇帝在北京好吧!大明共16帝。我看完我都无语了!对了戚家军的鸳鸯阵是对付于倭寇的,你把戚继光的鸳鸯阵,变成了当兵必学手册[笑哭]你也没谁了,少司寇!
玩名正言顺这一套,很不爽[奸笑]
认错这也太假了吧?各种旗帜袍服怎么可能认错,我踏马真的服了
统一全球的确不错,只是有很多不足,但总体可圈,主要是前期发育太慢,应该在45岁之前统一全球,而在后来应该把科技还有,科技奖,文化奖,还有为人类贡献这一块去写一下,应该注重怎么去写后期全球的统一维护以及怎么培养全民素质的提高去着重写一下,以及激动人心时刻的内容爆发一下,地球环境的共同体等等。还有巩固皇权的唯一性要有法律条纹,要不然还是会乱……
其实我一直觉得现在拍的清宫戏都是在洗白,清朝的时候汉人地位也就比当时欧洲黑人奴隶好一点而已。
前期太慢了,清军南下席卷中原的只用了一年时间。江南的乡绅是不愿意清军南下的。1645年江阴县在献了点史和百姓的努力下,阻挡了81天。而文中近卫军的实力肯定是比当时军民更加强大的,所以说我觉得前期太慢了。其他我觉得还可以。期待少司寇下一本书。
前期bug就是时间线有问题,那时候的条件去很多地方都需要一个月时间。你五年就北伐不可能。最少十年差不多。后期烂尾了人的寿命和发展。不过也不错了毕竟崇祯17年开始发展。比那个回到崇祯当暴君从天启七年刚即位不久的那本还是逊色了一点
本质还是2000的那一套套,思想和那帮人也差不多,只不过那会儿是对于国外的思想,现在竟然直接把刀伸向国内了……也就得亏你们人多,你们人少的话,先得宣扬的应该是汉民族鼎盛的时候是怎么奴役少数民族的。要团结的是民众,这货就团结了一个种族,本质上是走了日本的帝国主义那一套。
梦的很好、只是现在别说白人、就是黑人、我们也惹不起、你不服就试一下、最后支持少司寇、起码在梦里让我自豪了一下
我怎么感觉这里超级降智,主角的人马拼死拼活,然后明明可以直接杀了收编的那些土匪在这里拖后腿。这就是联贼抗蛮吗,没看出来联贼的任何好处,本朝之所以联合是因为人家实力强,这里属于乱抄作业
三、作品赏析
下旨让周遇吉进京后,朱由检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周遇吉带兵来京城,这样他手里才能有自己的精兵。
这就好比一位大侠,他得有自己的利器,才能闯荡江湖一样,朱由检也得有自己的一支可堪为手中利剑的精兵。
所以,朱由检这些日子一直在等,等着自己的利剑到来。
“陛下,夜深了,加件衣服吧。”
说话的是周皇后,朱由检的妻子。
现在的她穿着一件半旧襦裙,白玉般的手指正捻着针线,刚把最后一个补丁缝好,然后就拿着这件已经有四五个补丁的袍子起身过来披在了朱由检的后背上,且伸手抱住了朱由检的腰,白皙的脸贴在朱由检瘦削的后背上,任由宫灯在风中飘摇着。
大明已经国匮民穷,每年七百多万两的辽饷和不到三百万两的国库收入,让帝国财政早已是寅吃卯粮,无法支应,作为皇帝的朱由检也只能节俭,穿补丁衣服,辞退宫女,针线上的活也多是皇后妃嫔们自己做。
朱由检略微有些紧张,毕竟他现在是被这么个温柔的少妇抱着。
但他能体会到这位少妇皇后对自己的爱,因而,朱由检主动握住了她白白嫩嫩的一双柔荑:“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妾身只愿一辈子跟在陛下身边。”
周皇后莞尔一笑,如柳叶般的娥眉间带着些许忧色,她虽深居后宫,但也已感受到大明已经是日薄西山,因而言语间也就难免有表示将来要与朱由检一起殉节的意思。
朱由检也听出了周皇后的意思,只笑着安慰道:“说这事还早,大明还有希望的,再说,朕将来还要与爱妃白头偕老呢。”
说着,朱由检又道:“夜深了,我们睡吧,朕为你解衣。”
周皇后“嗯”了一声,脸微微有些泛红。
……
“大司马,你且看看,这二十位女子都是崇祯那家伙遣退出的宫女,个个天香国色,连本国公都有些按捺不住,想要一亲芳泽,不过她们都是我准备给新皇帝陛下李自成的礼物,您觉得如何?”
成国公朱纯臣笑着对被他请来赴宴地兵部尚书张缙彦说了一句,然后指向了面前的一排少女。
张缙彦早已看得是口干舌燥,连忙颔首点头:
“果然皆绝色也!这些都是天家侍女,本来就是侍候皇上的,也就只有我们新皇帝陛下闯王才能享用,但成国公,你是不是该感谢本官,若非本官让人上疏建议皇帝遣退宫女节省开支,你也没机会得到这么多绝色宫女,因而可以在将来向闯王献媚!”
“自当如此,这是礼单,价值一百万两白银,不成敬意,到时候闯王称帝,公再被重用时,还请照拂朱家。”
成国公朱纯臣说着就命人把礼单拿到了兵部尚书张缙彦面前来。
张缙彦见了礼单就笑了起来:“好说,好说!明日本官必向皇上荐举你守宣武门,到时候闯王攻城,公可开宣武门城门迎闯王,必会有大功一件,再加上二十美宫女,说不定依旧会是新朝国公爷。”
“如此多谢大司马!”
成国公朱纯臣十分高兴。
“但这些日子,我们得盯紧皇上,可别让朱由检有机会逃出京城,到时候闯王进城,我们还能趁机抓住朱由检,献给闯王,那样将又是大功一件!哈哈!”
张缙彦阴险地笑了起来。
朱纯臣也很兴奋地一拍桌子:“大司马果然睿智!此言甚是,吾等定不能让朱由检有机会出京城,定要将其严加看紧!”
说着,朱纯臣就道:“这桌酒席已经凉了,再上一桌,老夫要与大司马把酒言欢!把老夫的姬妾们都叫来,好好陪大司马喝酒。”
朱由检此时已从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这里得知了此朱纯臣和张缙彦夜会的事。
因为朱由检要防止将来南迁出现差错,所以他就提前让锦衣卫暗中加强调查这些在历史上后来主动开城门投降建奴的权贵官僚在做些什么,而成国公朱纯臣与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两个历史上率先开内城城门投敌的叛臣自然在他的重点监视之内。
但朱由检没想到的是,他真的因此提前得知兵部尚书张缙彦已经与成国公朱纯臣勾结在一起要投逆贼李自成。
“这么快就想卖了朕?不过,这些权贵官僚看来是真的有钱,随便送个礼就是一百万!比朕富有得多!朕穷的都穿补丁衣物了!哼!还想拿朕放出去的宫女送闯王!”
朱由检拉下脸来,然后问着王承恩:“周遇吉部进京没有?”
“回陛下,今晚刚进京,已安排在南苑休整。”
王承恩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明日令周遇吉带所部五百军士带甲上殿!”
接着,朱由检就下旨明日早朝。
次日,朱由检在周皇后的服侍下早早地起了床。
不过,周皇后不知道朱由检要南迁,只问道:“陛下昨晚似一夜未睡?也未亲近臣妾!陛下是有何心事?”
“日后便知。”
朱由检没有打算提前告诉任何人关于他决定要南迁的打算,包括他的皇后。
连刚刚来到京城的周遇吉也不知道,因为朱由检担心他哪怕提前一刻透露此消息都会导致南迁之事出现差错。
现在的他必须得万分谨慎,因为他是在与整个历史大势做斗争。
当然,历史上陪他一起自缢的王承恩知道这事,因为他得让王承恩为自己拟南迁的旨意,但他没让王承恩告诉谁。
王承恩虽然内心惊讶于皇帝为何突然这样做,但他没有说什么,因为他服侍崇祯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为内臣者,当忠诚听话,无条件服从陛下的一切决定。
但朱由检没让周遇吉与所部军士出现在殿内,而是藏在了殿后,以免被张缙彦等准备投靠李自成的官员发现自己增加了兵力而都不敢反对自己南迁,而使得自己找不到抄家的理由。
这还是朱由检第一次上朝,但他现在还没有心情去仔细体验上朝的感觉,只是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直接宣布了自己要南迁的旨意。
“……朕有愧于北方子民,然闯贼势大,建奴入关如入自家内苑……为将来振兴中华计,不得不南狩以待时机,他日必将北伐,以复北境,告天下北境臣工军民,朕允诸位自离家园,迁徙南方,仍为大明子民,若不愿南迁者,非大明食俸之士,将来复土不追其罪……免天下三饷,并准地方有能为者自办团练,以守御家园……”
王承恩念完后,文武官员们十分惊讶,他们都没想到皇帝陛下会突然下旨要南迁,而且还免除了三饷。
朱由检本来想带着皇宫内眷和周遇吉等偷偷离开京城的,这样无疑更安全点。
但朱由检想到他作为大明皇帝有责任让全北方的士民知道自己的去向和打算,也有必要让世人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还在,而且已经去了南方,以避免将来满清入关侵占中华时,而导致群龙无首。
所以,朱由检最终决定还是明旨宣布自己要南迁的消息,并要求将自己的圣旨内容在自己撤离后张贴于京师城门各处以及让各省地方官将圣旨内容张贴于各地城门。
但同时,朱由检也借着此次下达南迁的诏书免除了他即位以来因为辽东战事与剿匪加征的三饷,以避免贪官污吏再借此机会盘剥百姓,加剧内部阶级矛盾,也避免将来满清入关后借此施恩于民,进而收取民心。
而且,朱由检还准许民间办团练,发展地主武装,也算是避免将来他这个皇帝依旧败了后,还有更多的汉家儿郎有力量与建奴对抗。
但朱由检这圣旨一宣布后,文武官员皆很惊讶,也很意外。
张缙彦首先站了出来:“陛下,不可南迁啊,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陛下岂能做逃亡君主!何况,如今闯贼只流窜于陕西,而未威胁京师,是故,臣建议陛下启用成国公朱纯臣为京营提督,守宣武门,招募兵马,整顿京营,如同当年整顿京营建勇士营而击退建奴一样!”
朱由检冷眼看着张缙彦,没有理会这个已决定投靠李自成的叛臣,只问着其他大臣:“还有要阻止朕南迁的吗?”
这时候,成国公朱纯臣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大司马所言甚是,臣愿召集兵马,为陛下守城!”
紧接着,其他官员也有很多站出来吩咐附和,阻止崇祯帝南迁。
朱由检则道:“非朕想南迁,而是时运如此,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朕他日必会重夺京畿,也非朕一人南迁,而是北方臣民尽皆南迁!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议。”
“陛下!”
这时候,张缙彦突然大喝一声,然后站了出来,露出其本来面目来,冷笑着问道:“陛下真以为你能南迁吗?”
朱由检淡淡一笑:“你还能阻止朕?”
“陛下现在京城中所遗禁军不过三千,而有这三千禁军尽皆掌于臣与成国公之手,臣与成国公不同意,陛下真以为你出得了京城?”
兵部尚书张缙彦说道。
与此同时,成国公朱纯臣也站了出来:“请陛下收回圣意!”
“怎么,这闯贼还没打进京城,现在大明就已经不是朕说了算了?”
朱由检见此冷言问了一句,拳头捏得很紧。
小说《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