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崔霸段亮公子李丰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看小说,千万不要错过金秋识莉的《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主角是崔霸段亮公子李丰。主要讲述了:等崔霸二人拉着段亮来到大堂的时候,外面的战事已经结束,李丰与曹性都在堂内。“李将军,战事如何?”崔霸向李丰一抱拳问道。“某率兵杀进来的时候,贼人正在内斗,遍地尸体。因此,某等讨贼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某刚…

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崔霸段亮公子李丰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精彩章节试读

第22章

等崔霸二人拉着段亮来到大堂的时候,外面的战事已经结束,李丰与曹性都在堂内。

“李将军,战事如何?”崔霸向李丰一抱拳问道。

“某率兵杀进来的时候,贼人正在内斗,遍地尸体。因此,某等讨贼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某刚刚叫人清点战场,得知几个领头之人尽皆受戮,生擒贼人一百二十余人。他们内斗便死了约三十余人,某闯进来后,寨内四处火光大作,贼人已无战心,除了抵抗之人被某尽皆杀死,其余皆跪地乞降。”

“兄弟们死伤如何?”崔霸看了一眼瑟瑟发抖的段亮,抬头问道。

“若不是崔兄弟谋划,就不会有今日无人阵亡便荡平贼寨之举啊!你是不知道,当时大部分贼人都坦胸露乳地在附近看热闹,没人关注身后。等某等杀进去后,对方持兵器者本待反抗,几轮剑雨下去,贼人就死了七七八八,大部分乞降的贼人都是吓得,因为没地方逃啊,某已派人将寨外各处守住了,哈哈哈。”

“哦?这几个就是当时寨内剩下的头领吗?嗯?不好,有人逃跑了!”

“什么?怎么可能?刚才贼人说都在这啊!”李丰大惊失色,他是做官的,保境安民、清剿匪患是他的责任,让一个贼兵逃跑他都会感觉是耻辱,何况还是一个贼人头领!

“寨内应该剩下四个头领,的确少了一个。”此时崔霸想起那个满面虬髯的壮汉,没想到五大三粗的一个汉子,逃跑时一点不含糊,一个兄弟都不带走啊。

“算了将军,此人料想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今日之举,必让将军一举扬名,在下先恭喜了。”

“哈哈,崔公子,多谢,以后有什么需要某帮忙的,尽管开口,你这兄弟,某交定了!”

“多谢将军厚爱。”

“哎,还叫什么将军,某没有表字,若不嫌弃,就称呼某一声兄长即可。叫将军,恁地外道了些。”

“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哎,这就对了。今夜且在此处歇息,一会你我同饮一杯!”

“好,将军有此雅兴,小弟必当奉陪。”

“好,好!子义,此人究竟是何人?”李丰与崔霸寒暄完,看着趴在地上的段亮,努努嘴问道。

“啊,兄长见笑了,说来惭愧,这是吾两位不成器的堂兄最得意的家奴,此次前来让这群山贼盛情款待于吾而已。”

崔霸说的轻松,但是李丰听着倒是吃了一惊,不想崔家虽非大族,其内部争斗居然也如此险恶。

“子义家事,为兄不便多说。但是此人在我东阿县境内唆使山贼打家劫舍,某必会告知县令大人。不知某与县令的佐证,能否为子义帮忙?”

“既然是官府的文书,对于族人而言,必然可信,就有劳兄长了。”

“子义说的哪里话,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某也是实事求是罢了。来来,喝酒。”

酒过三巡,崔霸对李丰说道:“兄长待我以赤诚,弟无以为报。将来兄长若有难处,可来寻弟,切记,切记。”

“嗯……如今朝堂乌云密布,凶险万分,当官者无论大小,皆人人自危矣。贤弟之言兄长记下了,若将来在这东阿县混迹不下去了,便去投奔贤弟处讨个差事。”

李丰不知道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以及群雄争霸,还以为崔霸在担心他的官运,因此含含糊糊便先应下了,反正也掉不了一块肉。

崔霸也只能言尽于此,他知此人虽然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但是此人的脾性却很合自己的胃口,而且行军布阵也不像是个莽汉,也许历经磨练,将来也能独当一面。

……

次日清晨,李丰率军带着俘虏先一步下山。这次剿贼,李丰收获颇丰,从山寨中抬出的粮草、财宝极多,留下五十人把守,准备回去多带些人来搬运一次方可搬空。

崔霸三人也带着段亮下得山来,随李丰回去复命、取文书。

回到县衙,得知县令王奔正在后院看病,二人只得在大堂中等候。

过了一个时辰,听到廊上有人对话,崔霸二人知道县令要来了,都起身恭候。

“华先生真是神医啊,本官数月以来疼痛难忍,寻了全县上上下下不知几十号郎中,竟然没有一人能够查出病因。还好听闻先生来到本县,真乃天意啊!”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崔霸感兴趣的并不是此人可能是县令,而是他口中的“华先生”。

“华先生”、“神医”,汉末时代将这两个词汇聚在一起,只能是指向一个人,“建安三神医”之一,后世人称“外科鼻祖”的华佗、华元化!崔霸想着马上就要看到老神医,内心的激动无以复加。

“这要是收下三神医中的两个,那对自己来说,无疑是多了一张保命符啊!嘿嘿嘿……”

“子义?你在说什么?莫不是中邪了?醒醒!”李丰看着崔霸突然口水直流地傻笑,也没听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但是这要是让县令看了,多少不雅。

“啊?哦哦,可能累了,恍惚做了一个白日之梦,呵呵……”崔霸难得的老脸通红,脸都快皱成了一个囧字。

“哦,李校尉,你回来了。本官的身体你也清楚,幸得今日华神医途径东阿县,为本官解除了病痛之忧。这不,刚刚服下神医的药,本官便吐出了半盆污血,现在简直是神清气爽、荡气回肠啊!”

“哦?不愧是中原有名的郎中,县令大人,恭喜啦!”李丰倒是没太放在心上。

“看来各位还有要事相商,草民就先退下了。大人,若想除此病根,来年此时,大人还应再服此药一副,未到时间,纵然再痛苦,亦不可服用,切记、切记!”

“嗯,事关本官身家性命,本官必然记在心中。不过神医说不图回报,可本官受此大恩,若不聊表谢意,内心着实不安呐。”

“哎,草民为人诊治,实乃是应人之所需也。能够解除人们的病痛,便是草民的福气了。”

“哎,先生心系百姓,可敬,可敬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聊表谢意呢,哎!”

“大人,真不必了,草民告辞。”说罢,这位“华神医”便转身离开。

“且慢,神医。县令大人,那不如这样,您可为先生下一道文书,在本县所辖范围之内,神医可随意取药,分文不取,药铺可凭借先生手书自来县衙取钱,如何?。”崔霸对县令拱手说道。

“可行!”

“不可!”

县令和华先生的声音同时响起。

“华先生,您治病救人总需要带着药吧?除了您采集的,有时候为了燃眉之急,也需要去买药呀。而如今匪患丛生,只是给您银钱可能也不安全。在下的做法不仅能表达县令大人的心意,也能帮您救助更多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这位公子所言极是,本官此举,就当是帮助先生一起救治更多的人。”

“那,多谢大人,多谢公子,草民告辞。”

看着华佗远去,县令王奔收回心神,看着崔霸说道:“公子倒是机敏,能帮本官想处这么两全其美之策。李校尉,你不是去剿匪了吗?怎么带回来如此机敏的公子来?”说罢,王奔一屁股坐在主位,不再看着崔霸,闭目等着李丰回答。

“回大人,这位是清河崔家的大公子崔霸,他此次来兖州游历一番,途径我们东阿县,不想昨日被戴茂等人埋伏,险些丧命。最后也是崔公子帮某设下计策,将贼人头领悉数斩杀,而且一天一夜的战斗下来,我们也仅仅阵亡四人,重伤十人,轻伤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杀贼多少?”王奔震惊地看着崔霸,急忙忙问道。

“贼军总计约五百余人,昨夜山寨一战,擒获贼军一百二十余人,都已押入大牢。”

“好啊!公子这是为民除了一害啊!本官代东阿全县百姓,多谢公子!”说罢,王奔竟然真的向着崔霸深鞠一躬。

崔霸紧忙侧身避过,上前扶起县令。

“大人真是折煞小子了,为朝廷分忧,乃是吾等汉民分内之事,当不得谢。”

“不想崔公子居然有此见识,不像某些家的纨绔子弟,好高骛远、眼高于顶啊。”王奔已经年近五旬,且长期患病,但是其精神尚佳,此时看着崔霸,眼神中尽是满意。

“王大人,戴茂等贼人埋伏于在下的归途之上,全是因为受到一人的唆使,而此事又牵连到我崔家,这些,李将军都可作证。”

“县令大人,的确如此,那人全都招了。”

“哦?既然如此,公子需要我做些什么?”王奔没想到清河崔氏的家族内斗居然都波及到自己的东阿县了。

“他呀,就是需要你我给他写一份官府文书,证明确有此事,他是想回去肃清门户。”李丰呷了一口茶说道。

王奔虽然仅仅是个县令,但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很快也明白过来崔霸的用意,点头道:“既然如此,你我就写好文书交给崔公子吧。”

“多谢二位大人!”

……

“靠岸了!大家准备下船吧!”

东方升起一抹鱼肚白,崔霸三人牵着马,拽着段亮下了官船。

“公子一路保重,我等回去复命了。”几名东阿军官在李丰的命令下从顿丘港陪同至高唐港,一路倒也尽职尽责。

“多谢!”言罢,崔霸便要将一袋铜钱交给这名官兵。

“公子无需如此,公子帮助我等剿灭匪患,可以说是我东阿县的恩人,吾等尽皆铭记肺腑。公子,保重!”

“各位,保重!”

崔霸站在岸边驻足良久,望着滚滚黄河当中渐行渐远的官船,久久不发一言。

“公子,已经看不见了,我们也回去吧。”典韦看官船已经消失在视野当中,催促崔霸早些启程。

“东阿县,不知道下一次前去,认识我等的百姓、官员,还能剩多少啊。”崔霸并未挪动脚步,只是摇头叹道。

曹性眼神一凛,接道:“那要看公子什么时候去了,早些去,剩下的自然就多,晚些去,要是真的经历几场大战,估计就十不存一喽。”

崔霸突然想起历史上程昱为曹操筹备粮草时,不仅洗劫了自己家乡东阿县的百姓,送去的粮草中竟然还有人脯,这也是程昱最大的污点,更使其难以位列三公的主要原因。

念及于此,崔霸心中念道:“仲德公,在我手下,我不会让你如此无奈的,真想要你早点过来啊!”

摇了摇头,崔霸又将思绪拉回到眼前。

“段亮,你这手还需静养,一会你就跟义山同乘一骑吧。”

“不劳公子挂怀,得亏了公子请了那华先生,否则小的这手估计是再也用不了了。”段亮当时被带回客栈看守,后来崔霸请了华佗帮其诊治。

“华神医的确是医学圣手。不过段亮,希望你这次能够吃够教训,以后别再做些混事了。以后跟着我吧,连叔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我身边也需要时刻有心腹之人。”

崔霸此言已经很明确了,毕竟段亮的父亲在崔家干了一辈子,段亮虽然一直以来都跟着崔宁、崔虎作威作福,但是小时候在父亲身边也是耳濡目染,管家一职足可胜任。

在多年后段亮临终之时,对着自己的儿子再三嘱咐:“绝对不可插手崔家的家族之事,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只有如此,崔家才能确保咱们家永保富贵。爹年轻时便犯下大错,公子给了我机会。告诉子孙后代,永远记得公子大恩,没有公子,我们段家从我这一脉就真的断了,切记!切记!”

这都是后话,此时段亮根本想象不到他会跟着崔公子经历怎样的人生,他现在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回去后能不能保住小命。他可不敢想象崔霸会如此轻易地便饶了他,所以对他刚才所言并没有过多的在意。

“谢公子,小的必定不会让公子失望。”

崔霸点点头,尽管他知道段亮此时的心境,但也相信段亮在经此一事之后,能够知道今后应当如何在崔家做人、做事。崔霸自己也说不出来为何会信任段亮,只是一种直觉。

“好了,启程吧,时间紧迫!驾!”三匹马在黎明的官道上疾驰,段亮手臂不敢动,就好似一个大姑娘般被典韦揽在怀中,一路都不敢抬头。

……

光和六年九月初九,本是北方大地民众祭祖、庆祝丰收的大日子。崔密也在大宅中大摆筵席,请来族内之人共进晚餐。此外,自从前几日收到崔霸的书信,他也算好了今日当为崔霸到家的好日子。信中崔霸曾说今日有家族大事要处理,加上河东郡守一职已经买下来了,只等崔霸回来前往洛阳听命即可。对于崔密来说,今日可是一个四喜临门的好日子啊!

小说《三国:开局捡了个典韦》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