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己出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它的主角是岳峰朱元璋,主要讲述了:此时,一夜未眠的岳峰,顾不得劳累,去往军中寻来张同。二人开始商议接下来如何对五百卒展开训练一事。岳峰从怀里拿出许多图纸,这都是刘伯温所画的兵阵变化之理。他觉得,有了这图纸,就算是让张同照葫芦画瓢,也能…
《视为己出》免费试读第十五章:朱元璋当前麾下派系
此时,一夜未眠的岳峰,顾不得劳累,去往军中寻来张同。
二人开始商议接下来如何对五百卒展开训练一事。
岳峰从怀里拿出许多图纸,这都是刘伯温所画的兵阵变化之理。
他觉得,有了这图纸,就算是让张同照葫芦画瓢,也能模仿个大概,如此便就够了。
“乱战之际,只要我营中将士能够稳住阵型不乱,定能减少伤亡,扩大战果。”
“我来亲自训练骑兵,而那四百步卒,就交给你了。”
按照刘伯温的意思,四百步卒,可列阵锥形,如此能达到步卒冲锋陷阵的最佳效果。
而且,此阵训练起来也比较简单,交给张同,岳峰还是放心的。
锥形阵最早记载于《孙膑兵法》,讲究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
岳峰麾下的四百卒里,有一百长枪兵,五十弓弩兵,其余皆是刀盾兵。
按照他的构想,由长枪兵在前,弓弩兵在后,刀盾兵立于两翼,护佑弓弩兵杀敌。
张同称赞道:“依靠阵型杀敌,总好过一股脑冲入敌军中各自为战。”
岳峰道:“龙湾之战一旦打响,我部只需在小范围内拖住与剿灭敌军即可,待骑兵将敌军阵型冲乱之后,你再率军来杀。”
张同皱眉道:“骑兵冲阵,这没话说,但岳千户亲自领兵冲阵,是不是太险?”
岳峰摇头道:“我为千户,如不能率军杀敌,我部士气何以上涨?”
张同劝阻不得,又道:“对了,在岳千户没来之前,蓝玉将军派人过来,要走了咱们几匹上等战马。”
岳峰眉头一挑,“蓝玉是常将军帐下猛将,来咱们这儿要战马是几个意思?徐帅有令?”
张同解释道:“是大帅有令,命常将军组建一支千人重骑,负责在大战之际剿灭敌军主力,冲散敌军阵型。”
“常将军荐蓝玉为千人骑统领,任上千户所千户一职,由于是统率骑兵,职位要比寻常上千户要高。”
也就是说,大岳峰七岁的蓝玉,职位也就比岳峰高两级而已。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岳峰真可谓是破格提拔了。
每个骑兵的战马标配,至少是两匹。
若是重骑,可能会多一匹。
和平年代,一名轻骑甚至都可能配三匹,更别说重骑了。
因应天府境内缺马,才需要从全军中挑选上等马。
毕竟,朱元璋对常遇春组建的千人重骑寄予厚望。
轻骑与重骑的差别,最明显的,就是装备这块了。
轻骑装备轻便,战马通常不着甲,只披简易的防护装备。
而重骑,人与马都要着甲。
两者所用的武器也不同,轻骑多用长矛、弓弩,重骑多用极具重量的破甲武器,比如锤、鞭、锏与斧钺等。
重量增加,就会加剧马匹的消耗,是以,重骑所乘坐的马匹,通常是全军最优异的战马。
“咱要是也能拥有一支重骑就好了。”
岳峰忍不住感叹一声。
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毕竟,养一名重骑的成本太高了。
重骑将士,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而且还要有肉,战马的草料也极为关键。
这还是肉眼可见的消耗。
诸如日常武器保养、马具、马蹄铁等等,还没有计算到里面。
总之,拥有上万重骑,数万轻骑,再配合其他兵种,足以包打天下了。
老朱一口气弄出千人重骑,想必也是付出了极大代价。
“你先熟悉熟悉锥形阵的排兵演变之法,这两日,徐帅那边应该就会下令,命咱们前往龙湾驻扎。”
说完这句话,岳峰就要回到自己帐内休息。
又听侍卫来报,说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属官杨宪来了。
至于属官…杂类繁多,而杨宪担任的属官正是‘检校’一职,表面上是掌查核公事文牍,实则背地里就是监视人的活。
朱元璋、常遇春等人,为何知道,这段时日里,有不少谋士已经将行李收拾好准备跑路了?全因杨宪调查得知。
就连自幼就跟随老朱打天下的徐达等人,都不愿得罪像杨宪这样的检校。
杨宪来访,岳峰自然要去亲自相迎,
“杨先生,您怎么来了?”
杨宪一脸严肃相,看起来,颇有几分刚正不阿的样子。
说到底,杨宪都是个文人,平日里最厌恶的,就是别人拿他检校一职说事。
毕竟,这为人耳目的活计,听起来,并不怎么光彩。
是以,岳峰用‘先生’二字称呼他。
杨宪咋一听‘先生’二字,竟是稍稍有些愣神。
他已经很久没有从武将的嘴里,听到这两个字了。
当前诸多武将中,虽都不愿得罪杨宪,但也不想与之亲近。
杨宪来时还在想,万一这位受大帅器重的小将也像其他将领一般,对自己不冷不热,该如何是好?
但听到对方称呼自己的那一刻,一切的疑虑都已经打消了。
杨宪笑呵呵说道:“大帅知道岳千户去请教刘先生了,特意嘱咐我来看看,问一问岳千户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他来此目的,是为了示好、结交。
如今,朱元璋麾下文臣武将的体系里,大致分为四派。
一是最早追随老朱的一批人,比如淮西将领等。
二是在老朱常年征战里降服的将领臣工。
三是以李善长为首的谋臣一党。
四是慕名而来投奔,或是被老朱请来的人。
杨宪算是第四种派系,因他检校的职务,常被李善长等人看不起,自然也融入不了人家的圈子里。
而且,李善长与朱元璋都是来自一个行省里,是老乡。
想要在一个公司里混下去,还能混好,拉帮结派,是少不了的。
融入不了李善长的圈子,自身又不是武将,那只好与刘伯温这种大儒搞好关系了。
而在杨宪看来,岳峰并非出身淮西,在议事大堂里,又隐喻骂了李善长等一众谋士,自然也融入不了李善长的圈子。
那岳峰只能算是第四种派别的人了。
所以,杨宪想在岳峰身上提前下注,与他结识交好,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身在局中的岳峰,暂不知杨宪是什么想法。
但他的念头也很简单。
惹谁别惹搞情报工作的。
人家现在又是老朱的心腹。
与之交好,总好过与之交恶。
“杨先生,你太客气了。”
“我自幼虽有读书,但顶多算是识字而已,所以我打小就佩服你这种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
岳峰将杨宪请入帐内。
杨宪说来看看岳峰有何帮助的,即使有,初次见面,岳峰也不能让杨宪帮忙。
欠刘伯温人情也就罢了,毕竟刘伯温还算行得正坐得端,至于杨宪…小聪明,小心机太多。
以岳峰对历史上杨宪的了解,应对他这种人,也很简单,表面上热乎,内心里冷落,把握好那个度,不让他察觉也就是了。
二人聊了片刻,杨宪喊了句‘岳小兄弟’,见岳峰没说什么,便就笑着离去了。
这句岳小兄弟,就代表着,二人算是结交了。
事后张同向岳峰说道:“他是检校,惹人厌的!”
后者依旧没说什么。
这种人情世故,他能不懂么?
只是人家将笑脸伸过来了,你不能反手一巴掌吧?
再说,结交与站队又不一样。
熟知历史走向的岳峰,最大的金手指之一,就是不可能在站队上出任何岔子。
待杨宪返回中书省府时,当着朱元璋的面,夸赞了一番岳峰,
“他是个谦卑又有能力的人。”
“他与臣下洽谈时,句句不离要为上位您守住应天,也是个心里有抱负,又忠心的人。”
“只是,他还太年轻了,需要捶打、磨炼,臣下为上位能获此英才而感到高兴。”
夸人也要有个限度。
若是逮住猛夸一番,反而会让老朱胡思乱想。
但明着夸一半,又明损暗夸一半,就会让老朱卸下许多防备心理。
老朱笑道:“这小子,还真是谁见谁喜欢。”
杨宪心中一凛,连忙道:“他毕竟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似臣下已近不惑之龄,见到这般英姿勃发的少年,心中自是免不了欢喜。”
老朱点了点头。
杨宪又道:“他琢磨出的,用兵阵的法子去对付汉军,臣下认为,有可取之处。”
“上位不是要倾主力驻扎在狮子山一带?臣下建议,上位不妨带着岳千户及麾下五百卒,或许能在大战之际,助上位破敌。”
小说《视为己出》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