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是一本十分好看的书,这本小说的主角是苏建国王秀兰,主要讲述了: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怒骂声此起彼伏。”操他娘的!””城里人欺负到咱苏家头上了?””干他丫的!”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女声从人群外传来。”都让开!”王桂香带着二十多个妇女气势汹汹地冲进打谷场,每人胳膊上都挎…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怒骂声此起彼伏。
"操他娘的!"
"城里人欺负到咱苏家头上了?"
"干他丫的!"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女声从人群外传来。
"都让开!"
王桂香带着二十多个妇女气势汹汹地冲进打谷场,每人胳膊上都挎着个包袱。
"苏建军!"
王桂香一把揪住丈夫的耳朵。
"这么大的事不告诉我?要不是李婶听见广播,我还蒙在鼓里呢!"
苏建军疼得龇牙咧嘴。
"哎哟,媳妇,我这不是着急嘛…"
"着急个屁!"
王桂香松开手,转身对妇女们一挥手。
"姐妹们,把干粮发下去!"
她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塞给苏建军。
"这是咱家攒的五十块钱,带上,万一用得着。"
苏建军愣住了。
"媳妇,你…"
"你什么你!"
王桂香眼睛一瞪,虽然嘴上不饶人,但眼圈已经红了。
"虽然老大家的孩子不懂事,但那也是咱老苏家的种!城里人敢动他,就是打咱们全村的脸!"
她突然提高嗓门。
"苏建国家那几个不争气的,回来再收拾他们!"
妇女们迅速将热乎的烙饼、煮鸡蛋分发给男人们。
王桂香一边发一边骂。
"苏建国这个没用的,自己儿子都护不住!老爷子那么大岁数了还得操心…都说城里好,现在好了吧。"
但她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慢,把最好的干粮都塞给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
老支书数了数人数,点点头。
"差不多了,咱们…"
"等等!"
王桂香突然喊道。
"我也要去!"
苏建军皱眉。
"你去干啥?女人家家的…"
"放你娘的屁!"
王桂香一把拽住苏建军的脖子。
"苏家的媳妇就不是苏家人了?明德那孩子小时候我还喂过他奶呢!"
她转身对妇女们喊道。
"姐妹们,愿意跟我进城的举手!"
二十多个妇女齐刷刷举起手,七嘴八舌地嚷着要一起去。
苏建军急了。
"胡闹!你们去了能干啥?"
"干啥?"
王桂香冷笑一声。
"女子能顶半边天,你忘了?"
她从包袱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剪刀。
"再说了,老娘当年也是民兵连的,真打起来谁怕谁?"
老支书见状,叹了口气。
"建军啊,让桂香她们去吧。城里不比乡下,有个女人照应也好。"
苏建军还想说什么,王桂香已经一屁股坐上了打头的牛车。
"少废话,赶紧出发!再磨蹭天都黑了!"
太阳完全升起时,苏家屯的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出发了。
十二辆牛车打头,后面跟着十多辆自行车,再后面是步行的人群,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一百五十多号人。
尘土飞扬中,不知谁起了个头,众人唱起了当年打鬼子时的民兵小调,歌声惊起了路边稻田里的白鹭。
打头的牛车上,苏建军脸色阴沉如水。
王桂香坐在他旁边,从包袱里掏出针线,开始缝制一面简易的白布横幅。
"你这是干啥?"
苏建军问。
王桂香头也不抬。
"这你都不懂?写标语啊,到了城里好举着。"
她咬断线头,展开白布,上面用红布条缝着"血债血偿"四个大字。
苏建军倒吸一口冷气。
"媳妇,这…"
"咋了?"
王桂香冷笑。
"他们敢打人,就别怕咱们讨说法!"
队伍最前面,几个半大小子举着用床单临时做的横幅,上面用锅底灰写着"严惩凶手""还我公道"。
老支书坐在牛车上,不时回头张望,确保没人掉队。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沿途村庄时,路边的村民都惊呆了。
有人认出了苏家屯的人,赶紧跑回家报信。
不到半天,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了——苏家屯全村出动,要去城里讨公道!
下午三点。
苏老爷子站在城门外的大槐树下,身板挺得笔直,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熨得一丝不苟,胸前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闪着微光。
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尘土飞扬的土路。
“来了。“
老爷子低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队牛车缓缓驶来,打头的牛车上,一面白布横幅迎风招展,上面“血债血偿“四个血红大字触目惊心。
尘土中隐约可见黑压压的人群,锄头、铁锹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
“爹!“
苏建军见到自家老爹,第一时间从为首的牛车上跳下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老爷子面前。
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眼睛里却燃烧着怒火。
“爹,大哥和明德怎么样了?“
老爷子拍了拍二儿子的肩膀,目光扫过陆续停下的牛车和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村民。
王桂香带着妇女们从后面的牛车上跳下来。
“老爷子!“
王桂香声音洪亮,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
“咱们的人都到齐了,您说咋办就咋办!“
老爷子点点头,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群风尘仆仆的乡亲。
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愤怒和决心。
“乡亲们。“
老爷子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我苏大山感谢大家大老远赶来。明德那孩子现在医院躺着,大夫说没生命危险,但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愤怒的附和声。
“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欺负到咱苏家头上,找死!“
“老爷子您说咋办,咱们听您的!“
老爷子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咱们是去讲理的,不是去打架的。“
他转向苏建军。
“牛车都检查过了?“
“检查过了,十二辆,每辆都结实着呢!“
苏建军拍着胸脯保证。
“好。“
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把横幅都挂起来,牛车排成一排,咱们慢慢走。记住,到了地方,谁也不许动手,就坐在那儿,把他们的门给我堵严实了!“
王桂香插嘴道。
“老爷子,咱们妇女都带了干粮和水,够撑两三天的!“
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转向人群中的几个半大小子。
“狗蛋,铁柱,你们几个腿脚快的,等会儿分散开,看到有拿相机的记者,就把人引过来。“
他又对老支书说。
“老哥,你带着几个上年纪的,跟着我坐在最前面。他们要是敢动手,咱们坐在那,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
老支书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几颗黄牙。
“放心吧大山,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
一切安排妥当,老爷子拄着拐杖,翻身坐上打头的牛车。
苏建军一挥鞭子,牛车缓缓启动,后面十一辆牛车依次跟上,再后面是步行的人群。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纺织厂进发,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
沿途的路人纷纷驻足观望,有人小声议论,有人掏出笔记本记录,更有几个背着相机的记者模样的人快步跟上队伍。
“那是…军功章?“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指着老爷子胸前的勋章,惊讶地对同伴说。
“看这架势,纺织厂要倒大霉了…“
同伴低声回应。
队伍行驶半个多小时,转过最后一个街角,纺织厂高大的铁门出现在视野中。
门口几个保卫人员看到这阵势,脸色大变,转身就往厂里跑。
老爷子从牛车上站起来,声音洪亮。
“停车!按计划行事!“
十二辆牛车立刻一字排开,将纺织厂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村民们默契地分成几组。
青壮年坐在最外围,形成人墙。
妇女坐在中间,举着横幅。
几个半大小子则机灵地穿梭在人群中,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老爷子拄着拐杖,带着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缓步走到大门正前方。
苏建军急忙拿过来几个小板凳,让这几位老人坐下。
苏老爷子将军帽端正地戴好,胸前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都坐下,别出声。“
老爷子低声吩咐。
“没人来给咱们一个交代,咱们就不起来。“
整个抗议行动井然有序,没有喧哗,没有暴力,只有沉默而坚定的存在。
这种纪律性让围观的市民和闻讯赶来的记者都感到震惊。
一个背着相机的年轻记者挤到前面,举起相机就要拍照。
狗蛋立刻迎上去。
“记者同志,您可得好好拍!我爷爷是抗战老兵,胸前那些勋章可都是真家伙!“
记者惊讶地看向老爷子,镜头对准了他胸前的勋章。
老爷子适时地抬起头,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老人家,能采访您一下吗?“
记者蹲下身,掏出笔记本。
老爷子微微点头,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我孙子苏明德,被纺织厂王副厂长的儿子打成重伤,现在躺在医院里。我儿子苏建国带人来讨说法,反倒被他们打伤。今天,我们苏家屯全村老少来讨个公道!“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周围记者的注意,更多的相机对准了老爷子。
"老人家,能跟我们说说您的故事吗?"
《四九城日报》的资深记者李卫国将话筒递到老爷子面前。
他注意到老人军装上别着的几枚勋章,其中一枚“独立自由勋章”格外显眼。
小说《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