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历史脑洞小说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李承乾拥兵百万,父皇请称太上皇》!由作者“浩然正气的哥哥”倾情打造,以207356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李承乾李世民的精彩故事。快来一探究竟吧!
李承乾拥兵百万,父皇请称太上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朕要知道,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
大明宫内,皇帝的雷霆之怒尚未完全消散,余威仍旧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而在长安城的另一端,东宫太子府,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春日的暖阳透过庭院里新发的柳梢,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酒香与肉香混合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带着几分醉人的懒散。
“殿下!您就瞧好吧!”
秦怀玉一张俊脸喝得通红,他端着酒爵,重重地磕在案几上,溅出的酒液浸湿了衣袖,他却毫不在意。
“等到了荆州,您把练兵的事儿全权交给末将!不出一年,我给您练出一支虎狼之师!到时候别说是什么宵小之辈,就是那什么……什么狗屁‘蜀山’敢来,也叫他有来无回!”
他说话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天真的渴望,那是建功立业的雄心,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他对面,太子李承乾斜倚在软榻上,衣襟半敞,发髻也有些松散,整个人是没长骨头一样。
他眯缝着眼,脸上带着几分醉意,闻言只是懒洋洋地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怀玉啊,你的本事,孤还能不知道吗?”
他的舌头似乎都有些大了,“这趟去荆州,是苦差事,委屈你了。可没办法啊,父皇那边……唉,你也知道,孤这太子当得……不容易啊。”
他拿起酒壶,给自己又满上一爵,手腕微微晃动,酒水洒了一些出来。
“建功立业……那是你们武将的事。孤啊,就想安安生生,太太平平的,比什么都强。”
秦怀玉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既有些替他着急,又涌起强烈的保护欲。
太子殿下,文采风流,心性仁厚,奈何就是……
就是太不争了些!
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自己追随他的理由吗?
一个不争的储君,才需要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之后,用手中的刀枪去为他争出一个太平天下。
“殿下说的哪里话!”
秦怀玉梗着脖子,大声道,“您是太子,是未来的君主!您的太平,就得靠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拿命去换!您放心,有我秦怀玉在,谁也别想动您一根汗毛!”
“好,好,好……”
李承乾连说了三个好字,举起酒爵,与他遥遥一碰,“有你这句话,孤就放心了。来,喝酒,喝酒!”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滑落,浸湿了华贵的衣袍。
他毫不在意地用袖子抹了一把,然后重重地躺了回去,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将他那张英俊的面庞映得有些不真切。
秦怀玉看着他,只觉得这位太子殿下虽然慵懒,却也透着说不出的亲近与坦诚。
他心中的热血愈发沸腾,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荆州的土地上,为太子披荆斩棘,开创一番宏图伟业的景象。
他哪里知道,此刻那双半闭的眼眸深处,没有半分醉意。
有的,只是如同千年寒冰般的冷静。
荆州?
不,荆州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棋盘,又何止一个区区荆州?……
甘露殿偏殿。
檀香袅袅,气氛却有些凝重。
当朝太子太傅,宋国公萧瑀,正一脸忧色地对着面前的皇后长孙氏,长吁短叹。
“娘娘,太子殿下今日……又未至讲堂。”
萧瑀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脸上满是痛心疾首,“老臣无能,有负陛下与娘娘所托,实在是……唉!”
长孙皇后端坐于凤座之上,仪态万方,闻言只是温婉一笑,亲自为他添上茶水。
“萧师不必如此自责。承乾那孩子,性子跳脱了些,本宫回头自会说他。”
她的声音柔和,是三月的春风,能抚平人心中的一切焦躁。
“只是,本宫也有些好奇,承乾虽顽劣,却也知分寸。最近可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怠慢学业?”
萧瑀端起茶杯,却迟迟没有喝,只是捧在手里,神情复杂。
“若说有什么事……倒也没有。殿下每日除了在东宫饮宴,便是与秦怀玉、程处默那些将门子弟厮混,探讨些……拳脚功夫。”
他说到这里,又是一声长叹,“老臣实在担心,长此以往,殿下怕是要荒废了圣人经典,沾染上武人的粗鄙之气啊!”
长孙皇后闻言,柳眉微蹙,眼中也闪过忧虑。
但很快,她又舒展开来,轻声道:“萧师多虑了。承乾这孩子,本宫是了解的。他或许表面贪玩,但其心性,却是极好的。”
萧瑀一怔,抬起头来。
“娘娘何出此言?”
长孙皇后放下茶盏,目光悠远,陷入了回忆。
“萧师可还记得三年前的事?”
三年前?
萧瑀凝神思索。
三年前,承乾还未被册封为太子,只是皇三子。
那年……
发生了什么?
看着他疑惑的神情,长孙皇后提示道:“是承乾在文华殿伴驾读书时,一个小黄门失手打翻了茶盏,污了陛下御笔亲批的奏疏。”
经她这么一提醒,萧瑀的记忆瞬间被唤醒。
他当然记得!
当时他就在场。
那份奏疏事关重大,乃是关于对突厥的战略部署,李世民熬了好几个通宵才拟定好的方略。
小黄门吓得当场魂飞魄散,面无人色,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所有人都以为,那小黄管的性命,乃至他全家人的性命,都要就此终结。
李世民当时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可就在那时,年仅十三岁的李承乾,却站了出来。
他竟主动对暴怒的父皇说,是自己走路不小心,撞到了小黄门,才导致茶水泼洒。
所有罪责,他一力承担。
当时李世民是什么反应?
萧瑀已经记不清了。
他只记得,自己当时看着那个挺身而出,将一个素不相识的卑贱宦官护在身后的少年,内心受到了何等的震撼。
那一刻,他看到的不是一个顽劣的皇子,而是一个有担当、有仁心、未来足以承载天下的储君!
回忆起那一幕,萧瑀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欣慰的感慨。
“娘娘说的是。老臣想起来了。”
他抚着长须,点了点头,“殿下虽年少,却有仁君之风。是老臣……着相了。”
“是啊。”
长孙皇后柔声道,“一个人的品性,是藏不住的。学问可以后天弥补,可一颗仁厚之心,却是天生的。承乾或许不是最聪慧,也不是最勤奋的,但他的心,是正的。有这一点,本宫就放心了。”
萧瑀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娘娘说得是,是老臣愚钝了。殿下宅心仁厚,乃是我大唐之福,社稷之幸啊!”
他心中的那点怨气和担忧,此刻烟消云散,只剩下对太子品性的赞许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