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的最新章节在哪里更新?免费追踪阅读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

作者:李南望

字数:163967字

2025-08-27 21:01:52 完结

简介

喜欢东方仙侠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作者“李南望”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唐僧孙悟空形象。本书目前完结,赶快加入书架吧!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二十三年,冬,酉时。

马车刚穿过一片枯树林,寒意就裹着萧瑟扑面而来——远处的白虎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山体泛着青灰色的光,林子里的枯枝在风里摇晃,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当年白骨精幻化的哭声。八戒不自觉地往翠兰身边缩了缩,手里的九齿钉耙攥得死紧:“俺老猪这辈子都忘不了这地方!当年白骨精三次变人骗师父,俺还帮着说了几句,结果大师兄被师父赶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发慌!”

翠兰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目光落在林边的一块石碑上——碑上刻着“白虎岭”三个字,字缝里还沾着些泥土,像是刚被人清理过。“别怕,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不定事情还有别的隐情。你看这石碑,有人在照料,说明附近有村民,咱们去问问情况。”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杖身泛着淡淡的蓝光,驱散了些寒意。他望着白虎岭深处,眉头微蹙——当年只觉得白骨精是“作恶的妖怪”,可现在想来,她为何会在这荒岭里修行?又为何执着于掳走师父?“师父,当年白骨精被大师兄打死,可这白虎岭的阴气还是很重,说不定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才让这里一直这么萧瑟。”

唐僧放下手里的“新文牒”,指尖在“白虎岭”三个字上轻轻摩挲。当年他被表象迷惑,错怪悟空,将他逐走,这是取经路上最让他愧疚的事。“咱们去前面的村子看看,或许能找到当年的知情人,弄清白骨精的过往,也算是给悟空,给白骨精,都一个交代。”

悟空跳到车辕上,用火眼金睛往远处看:“师父,俺看见前面有个村子,叫‘青石村’,村里的烟囱还冒着烟,只是村里的气氛有些冷清,怕是村民们还在怕白骨精的事。”

一、青石村疑:流言里的恐惧

马车刚到青石村村口,就看见一个老妇人坐在自家门槛上,手里缝着一件破棉衣,眼神里满是警惕。见他们过来,老妇人赶紧起身,就要关门。

“老人家,别害怕,俺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路过此地。”唐僧赶紧上前,声音温和,“想问问您,这白虎岭的白骨精,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现在怎么这么冷清?”

老妇人愣了一下,见他们穿着朴素,不像坏人,才慢慢打开门:“仙长啊,快进来躲躲风。这白虎岭的事,说起来就让人揪心——当年白骨精确实在这岭上修行,也抓过几个村民,可她从没害过人命,只是想找些吃的。后来孙大圣把她打死了,村里就开始传,说白骨精的鬼魂会回来报仇,年轻的都怕得搬走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走不动的。”

“没害过人命?”悟空皱了皱眉,当年他明明看见白骨精要吃师父,怎么会没害过人命?“老人家,您没记错吗?当年她三次变人骗俺师父,还想掳走他,怎么会没害过人?”

老妇人叹了口气,给他们倒了碗热水:“俺没记错。俺娘家侄女当年被白骨精抓过,后来白骨精见她可怜,又把她放回来了。侄女说,白骨精是个苦命人,生前是个孤女,死后魂魄附在白骨上,才成了妖怪。她抓村民,只是想问问有没有人见过她失散的弟弟,并不是想害人。”

八戒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回事?俺当年还以为她就是个吃人的妖怪,没想到这么可怜!”

翠兰心里一软,想起自己当年在高老庄,也是差点被妖怪欺负:“那她的弟弟找到了吗?她为什么会执着于掳走师父?”

“没找到啊,”老妇人摇了摇头,“听说她弟弟在她小时候就被人贩子拐走了,她成了妖怪后,就一直找。至于为啥想掳走唐僧师父,俺们猜,是因为她听说‘唐僧肉能让人起死回生’,她想让自己的白骨变成肉身,这样就能更容易找到弟弟了。”

沙僧点了点头,心里满是感慨:“原来如此。当年俺们只看到她‘作恶’的表象,没看到她背后的苦衷,真是错怪她了。”

二、白虎岭寻:白骨下的过往

唐僧和悟空决定去白虎岭深处,找找白骨精当年的巢穴,看看能不能找到她弟弟的线索。八戒和翠兰留在村里,帮老妇人修补房屋,给村民们送些干粮;沙僧则去村里打听白骨精弟弟的消息,看看有没有知情人。

悟空带着唐僧,驾着筋斗云往白虎岭深处飞去。越往岭里走,阴气越重,林子里的枯枝上挂着霜,连空气都透着冷。悟空用火眼金睛仔细看,终于在一处山洞前停下——洞口堆着些干枯的野花,像是有人常来打理。

“这应该就是白骨精的巢穴了。”悟空推开门,洞里很简陋,只有一张石床和一个石桌,桌上放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娃娃的衣服上绣着一个“安”字。

唐僧走到石桌前,拿起布娃娃,心里一阵发酸——这布娃娃一看就是小女孩亲手做的,想必是白骨精生前和弟弟的信物。“悟空,你看这布娃娃,上面绣着‘安’字,说不定她弟弟的名字里有个‘安’字。”

悟空点了点头,在洞里仔细搜索,发现石床底下有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字:“弟弟,我在白虎岭等你,你要是看到这张纸条,就来找我。姐,白骨。”

“原来她叫白骨,”唐僧握紧纸条,眼里满是愧疚,“当年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她打死了,连她的苦衷都没问清楚。现在看来,她不是‘恶妖’,只是个想找弟弟的苦命人。”

悟空心里也不是滋味,想起当年自己一棒子打死白骨精的场景,想起师父当时的愤怒,想起自己被赶走时的委屈,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误解”。“师父,俺错了。当年俺要是能多问问,多了解些情况,就不会错杀她了。”

“不怪你,”唐僧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我也被表象迷惑,错怪了你。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她找到弟弟,了却她的心愿,也算是弥补当年的过错。”

三、青石村探:线索里的希望

沙僧在村里打听了半天,终于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了线索——老人说,三十年前,村里确实来了个叫“白安”的年轻人,他说自己是被人贩子拐走的,一直在找姐姐。后来白安在村里住了几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只是五年前,他带着家人去长安做生意,就再也没回来过。

“白安?”沙僧心里一喜,“安”字正好和布娃娃上的字对应,想必就是白骨精的弟弟!“老人家,您知道白安在长安的地址吗?”

“知道,”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当年他走的时候,给俺留了地址,说要是有他姐姐的消息,就寄到这里。俺一直没敢扔,没想到现在真能用上。”

沙僧接过纸条,赶紧回到村里,把消息告诉了八戒和翠兰。八戒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俺们这就去长安找白安,让他来白虎岭,了却他姐姐的心愿!”

翠兰笑着点头:“咱们先等师父和大师兄回来,再一起商量。说不定师父他们在白虎岭也找到了线索,咱们一起去长安,更有把握。”

傍晚时分,唐僧和悟空回到村里,听说找到了白安的线索,都很激动。唐僧拿着纸条,眼里满是希望:“太好了!咱们明天一早就去长安找白安,让他来白虎岭,看看他姐姐的巢穴,也让他知道,他姐姐一直在等他。”

四、长安寻亲:重逢里的泪

第二天一早,师徒几人就出发去长安。悟空驾着筋斗云,很快就找到了白安的住址——那是一家丝绸铺,铺子里很热闹,一个中年汉子正在跟客人谈生意,他就是白安。

“你是白安吗?”悟空走进铺里,声音温和。

白安抬起头,看见悟空,眼里闪过一丝惊讶:“您是……孙大圣?当年我听村里人说,您降伏了白虎岭的白骨精,怎么会来找我?”

“俺是来跟你说你姐姐的事,”悟空把布娃娃和纸条递给他,“你姐姐叫白骨,当年在白虎岭修行,一直在找你。她没害过人,只是想找你,后来被俺打死了,俺们对不起你。”

白安接过布娃娃和纸条,眼泪瞬间掉了下来。他抚摸着布娃娃上的“安”字,声音哽咽:“这是我姐姐做的布娃娃!当年我被人贩子拐走时,她就是拿着这个娃娃跟我哭着说再见的!我找了她三十年,没想到她……她已经不在了……”

翠兰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张手帕:“白大哥,你别难过。你姐姐一直在白虎岭等你,你要是愿意,就跟我们去白虎岭,看看她的巢穴,跟她说说话,也算是了却她的心愿。”

白安点了点头,擦干眼泪:“我愿意!我现在就跟你们去,我要去看看我姐姐,跟她说,我找了她三十年,我从来没忘记过她。”

五、白虎岭祭:和解里的释然

白安跟着师徒几人回到白虎岭,走进白骨精的巢穴。他看着石床上的布娃娃,看着石桌上的纸条,眼泪又掉了下来。他跪在地上,把布娃娃抱在怀里,轻声说:“姐姐,我来了。我找了你三十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我的家人,也会帮你完成心愿,让白虎岭的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就在这时,洞里忽然飘起一阵白雾,白雾里隐约出现一个女子的身影——是白骨精的魂魄!她看着白安,眼里满是温柔,没有一丝怨恨。“弟弟,我终于等到你了。我知道你找了我很久,我也找了你很久。现在我心愿已了,也该走了。”

“姐姐,你别走!”白安伸出手,想抓住她,可白雾却慢慢散开。

白骨精的声音在洞里回荡:“弟弟,别难过。我虽然成了妖怪,可我没害过人,也没后悔过找你。以后你要好好过日子,帮村民们做事,也算替我赎罪。孙大圣,唐僧师父,当年的事,我不怪你们,是我太执着于找弟弟,才会让你们误会。希望你们以后能多了解别人的苦衷,别再错杀好人。”

白雾散去,洞里恢复了平静。唐僧看着空荡荡的山洞,心里满是释然:“她终于放下了执念,也原谅了我们。当年的错,我们总算弥补了一些。”

悟空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慨:“俺老孙以前觉得,妖怪就是妖怪,就该打死。现在才知道,很多妖怪背后都有苦衷,我们不能只看表象,要多了解情况,多体谅别人。”

六、辞村悟:虚实之间,体谅为真

在青石村住了五天,白安帮村民们修缮了房屋,还捐了很多钱,帮村里盖了学堂和医馆。他还在白虎岭种了很多树,说要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不让他姐姐的巢穴再这么冷清。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在村里的广场上摆了宴席,庆祝白安找到了姐姐的消息,也庆祝他们解开了当年的误会。桌子上摆着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自己养的鸡,还有翠兰做的糯米糕,白安也来了,跟村民们一起喝酒、聊天,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俺敬您一碗!”老妇人举起酒碗,“谢谢你帮白安找到了他姐姐的消息,也帮俺们解开了当年的误会。现在俺们再也不怕白骨精的鬼魂了,以后要好好过日子,不辜负白安和他姐姐的心意。”

唐僧举起茶杯,和老妇人碰了碰:“不用谢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白虎岭的事,让我们明白了‘虚与实’的道理——表象是‘虚’,苦衷是‘实’;误解是‘虚’,体谅是‘实’。只有透过‘虚’,看到‘实’,才能真正了解别人,才能化解矛盾,才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八戒啃着一块鸡肉,含糊地说:“俺老猪以前觉得,看到的就是真的,现在才知道,有时候看到的是假的,要多听、多想、多问,才能知道真相。以后俺老孙再也不帮着师父误会大师兄了!”

沙僧点头:“二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白虎岭,有‘虚’的时候,也有‘实’的时候;有误解的时候,也有体谅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是你能不能透过表象,看到别人的苦衷,能不能用体谅化解误解,用真心对待别人。”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糯米糕,递给白安:“白大哥,你尝尝,这是我做的糯米糕,很清甜。以后你要是想我了,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你做很多很多。”

白安接过糯米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好,我一定去。翠兰姑娘,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即使亲人不在了,也能感受到温暖。我会好好帮村民们做事,替我姐姐赎罪,也替我自己,弥补这三十年的遗憾。”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和白安都来送他们。村民们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们自己种的谷子和红枣:“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村里的学堂和医馆都盖好了,孩子们都能上学了!”

白安递给悟空一把桃木剑:“孙大圣,这把剑是我用白虎岭的桃木做的,能驱邪避灾,你带着,以后遇到妖怪,就能用它保护自己和师父。也请你替我谢谢我姐姐,谢谢她一直在等我。”

唐僧接过布包和桃木剑,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白虎岭的树。”

马车驶离青石村时,村民们和白安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白安送的桃木剑,阳光照在剑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当年三打白骨精的场景,想起现在白安的笑容,忽然觉得,“体谅”比“武力”更重要——武力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体谅能化解永远的矛盾,能让“虚”的误解,变成“实”的温暖。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布娃娃上的碎布,心里满是平静。他想起当年在流沙河的误解,想起现在的和解,忽然觉得,人生就像白虎岭的雾,有“虚”的迷茫,也有“实”的清醒;有误解的痛苦,也有体谅的温暖。重要的不是你被雾困了多久,是你能不能拨开雾,看到真相,用体谅化解误解,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白虎岭一行,悟‘表象为虚,苦衷为实;误解易生,体谅难能’。悟空破‘妖怪皆恶’之执,明‘体谅为真’;白安解三十年寻亲之苦,显‘亲情之重’;八戒、翠兰、悟净各有所悟,皆明‘透过虚相看本质,以心换心化矛盾’。此乃‘内在真经’之第九页,往后之路,当以体谅待人,以真心化虚。”

写完,他放下笔,看向窗外。白虎岭的雾还在远处飘,村民的笑容还在心里荡。他知道,下一站,他们要去平顶山——那里有悟空当年降伏金角、银角大王的故事,有村民们对妖怪的恐惧,也有他们新的悟。

马车继续往前走,寒风拂过车厢,却暖得让人心里发甜。他们知道,平顶山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有悟空的过往,有村民的期待,有新的挑战。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归程即起点”的路上,最珍贵的风景。

路还长,悟还多,可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有彼此,有真心,有永不放弃的初心,有敢于透过虚相看本质的勇气。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