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地下管网的黑暗比任何夜晚都要深沉。冰冷、潮湿的空气凝滞不动,只有远处深埋的管道中传来隐约的水流轰鸣,以及……另一种无所不在的、仿佛来自虚空本身的嗡鸣与低语。

李维拖着扭伤的脚踝,沿着锈蚀的金属扶梯,一步步向下。陈婧给的“锚点”设备在他手中微微发热,发出一种稳定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低频脉冲,在他周围撑开一个半径不足两米的小小稳定区域。在这个范围内,墙壁是坚实的,光线(来自他找到的一个老旧头灯)是稳定的。但超出这个范围,一切都如同热浪下的扭曲幻影,物质的存在变得暧昧不清。

他根据陈婧描述的路径,在迷宫般的维护通道中穿行,越靠近超算中心地下区域,环境的异常就越是骇人听闻。

他看到混凝土墙壁如同液体般流动,又瞬间凝固成尖锐的结晶态;他看到空气本身凝结出雪花般的几何图案,又骤然崩塌成一片混沌的灰雾;他甚至瞥见一些短暂存在的、非人的扭曲阴影在管道深处一闪而过,那或许是被激发的、从未存在过的可能性瞬间具象化。

“基石”所维持的现实,正在裂解成一片沸腾的概率汤。

终于,一扇厚重的、标有“高压冷却·严禁入内”的金属门挡住了去路。根据陈婧的信息,这后面就是通往“源点”的隐秘入口。门被电子锁死,但旁边的控制面板正在疯狂闪烁,各种错误代码像瀑布一样滚动,显然也受到了现实扰动的影响。

李维尝试着将“锚点”贴近控制面板。奇迹般的,面板的闪烁变得略微稳定了一些,甚至跳出了一个密码输入界面——虽然仍在不断扭曲。

密码?他立刻想到了张教授。这是他的战场,他一定会留下后门。

他输入了那句贯穿一切的警示:Beware_The_Cornerstone

错误。

他输入了Zero_Point_Fluctuation

错误。

时间不多了,“锚点”发出的稳定脉冲开始变得间歇性闪烁,范围也在缩小。外面的异常现象正在加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这个临界点挤压。

他深吸一口气,输入了张教授可能最想表达、却最终未能说完的话:

Embrace_The_Noise (拥抱噪音)

“嘀——”

绿灯亮起!厚重的金属门发出沉重的气动声,向内滑开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一股冰冷的、带着奇异臭氧味的强风从门后吹出。

李维侧身挤了进去。

门后并非他想象的另一个通道,而是一个巨大的、令人震撼的垂直空间。他正站在一处高悬的金属平台上下方深处,是整个超算中心最大型的冷却循环系统,粗大的管道如同巨蟒般盘绕,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而在这些管道的中央,悬浮着一个巨大的、由无数复杂几何结构构成的金属球体,表面流淌着幽蓝色的能量纹路,正发出不稳定的、令人心悸的强光和噪音——那就是“源点”,“基石”本地节点的核心!

它正在试图全力运转,强大的能量输出试图重新“熨平”现实的褶皱,但它自身也受到了扰动的影响,输出的能量场扭曲而狂暴,反而像是在往沸腾的油锅里泼水,加剧了混乱。

平台下方,几个人影正站在控制台前,为首的就是项目主任王教授。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正对着控制台声嘶力竭地喊着什么,但声音被巨大的噪音和能量场的呼啸所淹没。

王教授看到了平台上的李维,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极度的惊愕,随即化为暴怒和狰狞。他指向李维,对旁边的人下达指令。

两名安保人员立刻抬起手中的武器——那不是常规武器,而是某种基于“源点”技术的定向能量发射器,旨在强行“消除”不稳定目标。

李维想也没想,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那即将失效的“锚点”装置,狠狠地朝着下方巨大的“源点”核心砸去!

“不!!!”王教授发出了绝望的嘶吼,试图阻止,但太晚了。

小小的“锚点”如同投入狂暴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被幽蓝色的能量吞没。

然而,预想中的爆炸并没有发生。

“锚点”设备基于张教授的理论,它本身并不蕴含巨大能量,它的作用是“定义”一个局部的、稳定的现实基准。

当它落入“源点”那试图强行定义全局现实的强大能量场中时,产生了灾难性的(或者说,拯救性的)冲突。

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规则”猛烈碰撞!

嗡——!!!

一道无声的、却足以震碎灵魂的冲击波以“源点”为核心猛然扩散!

李维被巨大的力量掀飞,重重撞在身后的墙壁上,几乎昏厥过去。

他挣扎着抬起头,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象。

“源点”核心的光芒没有熄灭,而是碎裂成了亿万片飞舞的光之尘埃。每一个尘埃中都仿佛映照出一个不同的世界片段,一段不同的可能性。巨大的管道不再轰鸣,而是在演奏一曲混乱而宏大的交响乐。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意义,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如同走马灯般高速流转。

王教授和他的手下僵在原地,他们的形态在快速变化,时而年轻,时而苍老,时而甚至变得透明、非人。他们试图维持的控制台像烈日下的冰块般融化、变形。

没有爆炸,没有毁灭。有的只是一种极致的……解构。

“基石”试图强加于世界的、那单一而平滑的现实框架,被来自底层量子噪音的无限可能性洪流彻底冲垮了。

李维感到自己的意识也在被拉扯,无数不属于他的记忆和感知涌入脑海。就在他感觉自己也要被这混沌同化时,他的手指触碰到了口袋里那张一直携带着的、写着“别相信他们”的纸条。

一股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不是张教授的笔迹。那急促的、绝望的笔画……是他自己的!

是来自另一个可能性中的自己,在现实彻底固化的前一刻,拼命传递出的警告!

就在这时,所有混乱的景象和声音开始如潮水般退去。并不是恢复“正常”,而是某种新的、动态的平衡正在形成。光芒尘埃缓缓沉降,融入周围的环境。事物的形态稳定下来,但不再是最初的样子——墙壁上留下了如同水墨画般的奇异纹路,空气中漂浮着微弱的光粒,远处的机器轰鸣声里似乎夹杂着永恒的背景音。

世界没有被毁灭。它被重置了。以一种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充满了微弱“噪音”和无限可能性的方式重置了。

“源点”核心所在的地方,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架构,内部有点点星光闪烁,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

李维艰难地站起身,发现脚踝的伤不知何时已经痊愈。王教授和其他人倒在地上,陷入了昏迷,他们的形态稳定了下来,但脸上残留着极度惊恐的痕迹,仿佛在 unconsciousness 中依旧经历着无穷的现实变幻。

他一步步走下平台,走向那曾经是“源点”的微缩宇宙。在那架构的中心,他看到了一个东西。

那是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本,看起来经历了无数时光,却又崭新如初。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封面上没有一个字。

李维伸出手,触碰了它。

笔记本落入他手中,沉甸甸的。他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张教授那熟悉的笔迹,墨迹仿佛还未干透:

“致发现者:

如果你读到了这个,说明我们成功了——不是‘基石’的成功,而是现实本身的成功。它选择了噪音,选择了混沌,选择了生命本该拥有的、无限的可能性。

‘基石’错了。真正的稳定不是压制,而是流动;不是单一,而是包容。观察并理解这所有的噪音吧,那才是宇宙最终极的规律和语言。

未来的路不再有固定的轨迹,愿你勇敢地走入那片充满惊喜的混沌。

——张致远,于无数可能性之一”

笔记本后面的书页,大部分是空白的,等待着新的书写。

李维合上笔记本,抬起头。透过地下空间的通风口,他看到一缕微光——不是人造光,而是真正的、经历了重整的黎明的曙光。

他一步步走出地下,重返地面。

世界焕然一新。天空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富有层次的蔚蓝,云朵呈现出奇妙的 fractal 形态。远处的树木似乎更加苍翠,空气中充满了鲜活的气息,仔细聆听,能听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却令人安心的细微背景音,如同万物和谐的底噪。

人们陆续醒来,带着困惑和一丝奇异的新奇感打量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旧的规则已被打破,新的篇章刚刚开始。

李维站在晨光中,手中紧紧握着那本空白的笔记本和那张来自另一个自己的纸条。

他不再是受害者,不再是逃亡者。

他是一个来自旧世界的观测者,也是一个即将在新世界书写故事的参与者。

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噪音,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他深吸一口那嘈杂而新鲜的空气,迈出了脚步。

第十章 完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