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这本历史古代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爱吃青蒜炒肉的唐茗薇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阿提龙达莎菲娅希拉。喜欢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小说已经写了124250字,目前连载。
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个周末的午后,在结束了繁重的课业后,龙达王子婉拒了同学们去旧金山市区游玩的邀请,独自一人骑着他那辆二手自行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着西海岸著名的海滩驶去。斯坦福所在的湾区,离太平洋海岸线并不遥远。
当他终于踩上松软的金色沙滩,耳边传来雷鸣般的、富有节奏的海浪声时,一种强烈的对比感瞬间击中了他。
这与他熟悉的暹罗湾海岸截然不同。暹罗的海岸,美丽却总是带着一丝热带特有的、混杂着渔民生活、潮湿木材和淡淡鱼腥的质朴气息,那里的生活是鲜活而艰辛的。而眼前这片属于加州的海滩,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混合了防晒霜椰奶香味、烤肉香气和清新海风的、近乎奢侈的休闲气息。
目光所及,是无比开阔的蔚蓝太平洋,海浪有力地向岸边推涌,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浪花线。这与暹罗湾相对平静、翠绿色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富足与安宁”的具象化:日光浴下的观察
沙滩上密密麻麻躺着进行日光浴的人们。男男女女,大多身材健美,皮肤晒成均匀的古铜色,他们似乎毫无顾忌地将身体暴露在阳光下,享受着无所事事的慵懒。毯子、沙滩椅、保温箱(里面是冰镇的可乐和啤酒)散落四周,收音机里播放着轻快的摇滚乐或流行曲。
龙达找了一个相对人少的角落,铺开自己带来的简单毛巾。他脱下衬衫,但仍有些不太习惯地保留了T恤。他躺下来,闭上眼睛,加州灿烂却并不毒辣的阳光温暖地包裹着他,驱散了连日苦读的疲惫。
作为一个来自热带国度的王子,他对阳光并不陌生,但此情此景下的阳光,其意义完全不同。在暹罗,烈日往往与劳作、军旅操练或匆忙的行程相关联。而在这里,阳光纯粹是一种享受和消费的对象,是“富足与安宁”最直接、最慵懒的体现。他内心那个穿越者的灵魂不禁暗自感叹:‘这才是生活啊…后世卷生卷死的打工人,哪有这般纯粹的闲适。’
活力的爆发:沙滩排球的震撼
就在他昏昏欲睡之际,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充满活力的欢呼、尖叫和排球重重击打的“砰砰”声。他被吸引,坐起身来望去。
那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沙滩排球赛。参赛者男女混合,身材都如同古希腊雕塑般匀称而充满力量。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烁着汗水和海水的水光。
比赛节奏极快,攻防转换令人眼花缭乱。高高跃起的扣杀、奋不顾身的鱼跃救球、默契十足的团队配合……每一次得分都伴随着击掌、呐喊和爽朗的大笑。没有严肃的胜负心,只有尽情释放的活力和享受运动的纯粹快乐。
龙达看得有些出神。这种充满爆发力、身体对抗和自由奔放的运动风格,与他所熟悉的暹罗传统运动乃至军队的体能训练,气质完全不同。它毫无保留地展示着一种健康的、自信的、近乎炫耀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自身富足、健康和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一种外放表达。
他静静地看了很久。一边是极致慵懒的静止(日光浴),一边是极致活力的运动(排球),两者和谐地共存于同一片海滩上,共同勾勒出80年代美国西海岸特有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图景——一种建立在强大国力和社会稳定基础上的、自信而外向的平民式的幸福。
这与他肩头沉重的使命形成了微妙的反差,却没有让他感到沮丧,反而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暹罗的未来,不应只有边境线上的硝烟和村庄里的贫困。我们的国民,也应当有资格、有能力,在未来某一天,享受这样的阳光、这样的健康、这样无忧无虑的活力。”
“强大的国防和繁荣的经济,其最终目的,不正是为了守护和创造这样的生活吗?”
在龙达王子沉浸在对沙滩排球赛的观察中时,一阵极具感染力、节奏强劲的音乐突然从不远处传来,瞬间抓住了他的注意力。那音乐混合着歌剧式的华丽唱腔、硬摇滚的吉他和复杂的多层次编曲,听起来既陌生又奇异地抓人耳朵。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年轻人正围着一个硕大无比的、仿佛手提箱般的银色便携式立体声播放机(Boombox)。音乐正是从那里以惊人的音量澎湃而出,甚至短暂地压过了海浪声。播放机的天线高高竖起,象征着一种毫不掩饰的张扬。
这群年轻人显然是附近的大学生,大约七八个人,男女皆有。他们的肤色各异,有典型的加州金发白肤,也有明显的亚裔面孔,还有一两个看起来像来自欧洲的交换生。他们随着音乐随意地摆动身体,喝着罐装汽水,大声谈笑,浑身散发着一种无忧无虑、自信洋溢的气息,与周围阳光沙滩的活力完美融合。
龙达被这音乐和这群人的活力所吸引,不自觉地走近了一些。一位似乎是华裔的男生注意到了他这个安静的旁观者,热情地朝他挥手喊道:“嘿!喜欢皇后乐队(Queen)吗?一起来啊!这是他们的新歌!”
龙达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真诚的微笑。他走了过去,音乐声震耳欲聋——正是皇后乐队(Queen)那首著名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这音乐…很有力量。”龙达在音乐间隙中评价道,他的英语流利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国口音。
“当然!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是个天才!”一个戴着雷朋太阳镜的白人男生兴奋地喊道,“你是斯坦福的新生?以前没见过你。”
龙达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身份,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他们的圈子。他看着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心中那份穿越者的疏离感和王子的责任感暂时褪去,一种久违的、属于年轻人的好奇与轻松感涌了上来。
“我叫郑小白,”他自然而然地用了这个穿越前、深藏于心底的名字,伸出手与离他最近的那个华裔男生握了握。这个名字在此刻此地,比“龙达王子”更让他感到自在和真实。
“哇哦,酷!我叫李戴维(David Li),工程学院的。”华裔男生热情地介绍,然后指向其他人,“这是托马斯,来自德国;那是莎拉和迈克,本地人;那是安娜,从瑞典来的交换生……”
龙达——此刻的郑小白——与每个人点头致意,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来历。他们好奇地问他来自哪里。
“我来自东南亚,”他给出了一个模糊但真实的答案,“来斯坦福…学习一些新东西。”他的谦和与沉稳,与他年轻的外表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反而让他更容易被这群精英学生接纳。
他们很快聊开了,从皇后乐队聊到刚上映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从个人电脑的兴起聊到里根的经济政策,甚至聊起了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龙达(郑小白)大多时候微笑着倾听,偶尔插上一两句见解独到的话,既不喧宾夺主,又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他感受着这群80年代初美国顶尖学府大学生的思想火花:他们乐观、自信、对科技充满信仰、对未来无所畏惧。这种氛围,与他所来自的、正被战争阴影和生存焦虑所笼罩的东南亚,仿佛是平行宇宙。
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橘红,海风开始带上凉意。播放机里的磁带换了一面,开始播放更舒缓的加州摇滚。龙达(郑小白)与这群新认识的朋友们道别,没有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就像海滩上一次随性而愉快的邂逅。
他推着自行车离开沙滩,身后依然回荡着那些年轻人的笑声和渐弱的音乐声。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真实的笑容。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他短暂地卸下了所有重担,用一个更本真的名字,体验到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度年轻人所享有的那份珍贵的自由与活力。这让他更加确信,自己远渡重洋来追寻和学习的,正是这种能够孕育出如此活力和创造力的土壤。而“郑小白”这个名字所带来的短暂自由感,也成了他内心深处一个属于自我的、微小而珍贵的秘密。
夕阳开始为海平面镀上金色,龙达王子骑上自行车返回校园。他的皮肤微微发红,带着阳光的温度,他的内心则更加沉静且充满力量。这次短暂的海滩之旅,像一堂生动的社会学实践课,让他对美国的社会文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他为自己国家的未来,找到了一个更具体、更富有感染力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