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沈圆舒带着平夏,沿着寺中清幽的石板小径,往后山观音殿走去。

一路古木参天,梵音隐隐,倒是让她烦闷的心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步入香烟缭绕的观音殿,却见一个意外的身影正立于殿侧,仰头观看壁上的彩绘壁画,正是李砚周。

他听到脚步声回头,见到沈圆舒主仆,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上前见礼:

“臣李砚周,见过公主殿下。”

沈圆舒微微颔首:

“李公子不必多礼,公子也来拜观音?”

李砚周笑了笑,神色轻松了些:

“臣随意走走,见此殿壁画精美,故驻足观赏。殿下是来……”他目光掠过殿正中的签筒。

“听闻此处求签灵验,想来为长辈祈福求个平安。”沈圆舒解释。

李砚周闻言,忙侧身让开:

“原来如此。殿下请便,臣对此道并无钻研,在此等候便是。”

他语气温和,并无丝毫逾越之意。

沈圆舒也不再客套,示意平夏奉上香油钱,自己则净手焚香,在蒲团上虔诚跪下,心中默念着为太后、皇帝、皇后祈福之语,然后轻轻摇动了签筒。

一支竹签应声落下。

她俯身拾起,只见签上刻着“第七十九签”的字样。一旁侍立的小沙弥见状,便引她至偏殿解签处换取对应的签文。

当那写着签文的纸笺递到手中时,沈圆舒看着上面的字句,却不由得怔住了。

那签文是:

“彩云易散琉璃脆,佳偶天成劫难摧。

须臾风波折连理,破镜重圆或永违。”

这签文……似乎与她所求的家宅平安、长辈康泰全然无关。

沈圆舒捏着那支语焉不详的签文,心中困惑更甚。她起身,走向一旁值守的知客僧,双手将竹签递上,微微屈膝道:

“有劳小师父,不知可否为我解惑此签?”

那年轻沙弥接过竹签,仔细看了看签文,又抬眼温和地打量了一下沈圆舒,双手合十还了一礼,缓声道:

“女施主,此签确实颇有深意,乃是一支中平签,预示之事,福祸相依,皆在人为……”

沈圆舒听得越发云里雾里。这解了仿佛又没解,依旧是一团迷雾。她谢过沙弥,拿着那支签,眉头微皱地走了回来。

见沈圆舒对着那支签文,眉头越蹙越紧,李砚周心下微动,忍不住上前一步,温声询问道:

“殿下,可是这签文有何难解之处?若方便,不知可否说与臣听听?”

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困惑:

“我也说不上来。签文似乎既说佳偶天成,又言道必有风波劫难,结局更是晦涩难明……小师父解签也只说了些需珍惜、持心的大道理,听得我愈发糊涂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或许当真如你所言,不必深究罢。”

李砚周见她如此,放缓了声音,语气诚挚地安慰道:

“殿下说得是。签文偈语,往往虚虚实实,给人以警醒或慰藉便是其用,若执着于字句,反落了下乘,徒增烦恼。

“臣虽不通此道,但也知命运之说,玄之又玄,岂是一支竹签能定终身的?殿下金枝玉叶,福泽深厚,将来必是顺遂无忧的。”

沈圆舒听着他娓娓道来,似乎真的被这温和的话语驱散了些许。她微微颔首,唇角终于又露出一点极淡的笑意:

“李公子说得有理,是我想左了。多谢你开解。”

李砚周见她眉间郁结稍解,心下也稍安,谦逊地垂首道。

“殿下言重了。”

沈圆舒目光不经意间被殿门口一丛灌木上点缀的红点点吸引。

是树莓。

一颗颗饱满熟透的野树莓,如同红玛瑙般掩映在翠绿的叶片间,在阳光下诱人地闪烁着。

这抹鲜亮的红色瞬间勾起了沈圆舒的记忆。她轻轻“啊”了一声,停下脚步,脸上浮现出恍然与些许懊恼:“瞧我这记性,竟差点将正事忘了!”

平夏和李砚周都疑惑地看向她。

沈圆舒指着那丛树莓,语气轻快了些许,解释道:

“这栖霞寺的后山,生着一大片极好的野生树莓。往年这个时候来,我都要采上许多回去。寺里有种自酿的青花酒,味道清冽甘醇,用新采的树莓酿成树莓青花酿,埋在树下窖藏些时日,味道极好。母后……她很是喜欢喝这个。”

她说到皇后时,语气微微软了一下。往年这都是她与皇后之间一件小小的、带着亲昵意味的惯例。

今年因严昭仪产期临近,皇后未能同行,加之昨日又被太子莫名搅乱了心绪,她竟险些将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今年可不能忘了。”沈圆舒转头对平夏道,“快去问问寺里的小师父,能否借我们一只竹篮?”

平夏连忙应声去找寺僧。李砚周站在一旁,听着她的话语,看着她提及皇后和酿酒时眼中流露出的那抹柔软光彩,心下不由一动。原来她还有这样细腻巧思的一面。

平夏很快便借来了一只干净的小巧竹篮:

“殿下,小师父说后山那片树莓他们时常照料,殿下尽管去采便是,只是山路略有些湿滑,嘱咐咱们小心些。”

沈圆舒接过竹篮,点了点头。她看向李砚周,微微一笑道:

“李公子,那我们先去后山了。”

李砚周却并未如她预想那般告辞离开。他看向通往后山那条被草木遮掩、略显幽深的小径,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殿下,后山偏僻,路径不似前山平整,且林深草密。您与平夏姑娘二人前去,臣……实在有些不放心。若殿下不嫌臣唐突,臣可否随行护卫?也好帮殿下提提篮子,或是攀爬高处。”

他这话说得合情合理,完全是出于安全考量。沈圆舒想起昨日李砚书的职责所在,又见他说得诚恳,便也不再推辞,点了点头:“如此,便有劳李公子了。”

“殿下客气了,此乃臣分内之事。”李砚周见她应允,心下微松,神色也轻松了些。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