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教室里递牛奶的她,我等了二十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种田小说,作者“大大世界小小的梦”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林舟丁娅玲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教室里递牛奶的她,我等了二十年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三中公告栏前围满了人,红纸黑字的选调生公示名单被阳光晒得有些刺眼。林舟挤过人群,目光在名单上扫了一圈,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 第一名是赵伟,第二名是张磊的相好李娜,而他的名字,连同丁娅玲的名字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就说林舟没戏吧,还真以为自己是文曲星下凡?” 赵伟的声音带着炫耀的得意,他穿着崭新的运动服,手腕上的电子表闪闪发光,“选调生名额可是要‘综合考量’的,不是光学习好就行。”
周围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林舟的耳朵:
“听说赵伟他爸给教育局送了礼,不然凭他那成绩怎么可能选上?”
“李娜更离谱,上次模拟考才排年级两百多名……”
“林舟可惜了,考得那么好,还是输在了没背景上。”
丁娅玲站在林舟身边,气得眼圈发红:“太不公平了!我们去找李老师,去找校长!”
“没用的。” 林舟拉住她,指尖冰凉。他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张远山既然敢在张老师的事情上动手脚,自然不会放过选调生名额这块肥肉。但亲眼看到名单的那一刻,愤怒还是像野火一样在胸腔里燃烧 —— 这就是权力的傲慢,他们可以随意践踏别人的努力,把公平正义当成可以交易的商品。
“林舟,对不起……” 丁娅玲低下头,声音带着哭腔,“都怪我,如果不是我……”
“不关你的事。” 林舟打断她,眼神里的愤怒渐渐沉淀为冷静,“是他们太卑鄙,不是我们不够好。” 他看着公告栏上赵伟的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但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赢了吗?太天真了。”
回到教室,林舟把自己埋在习题册里,脑子里却在飞速运转。硬刚显然不行,张家在古陵县的势力盘根错节,正面冲突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伤。但他也绝不会像前世那样忍气吞声,任由别人摆布。
“林舟,你在想什么?” 丁娅玲递过来一块巧克力,“别生气了,我们好好准备高考,考个比选调生更好的未来。”
林舟接过巧克力,心里一动。丁娅玲说得对,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战场,但在此之前,他必须给张家和苏晴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他突然想起前世风靡一时的网络舆论 ——2003 年的互联网虽然还不发达,但新浪博客刚刚兴起,天涯社区已经聚集了不少网民,甚至连后来大名鼎鼎的李毅吧都在悄然萌芽。这些平台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蕴藏着颠覆传统话语权的力量。
“娅玲,你家有电脑吗?” 林舟突然问。
“有是有,但我爸不让总上网……” 丁娅玲疑惑地看着他,“你问这个干嘛?”
“我想写点东西。” 林舟的眼睛亮了起来,“把选调生名额被内定的事写出来,发到网上去。”
丁娅玲吓了一跳:“这样行吗?万一被他们发现……”
“发现又怎么样?” 林舟的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网络是匿名的,他们查不到我们。而且现在的网民最恨这种黑幕,只要我们把事情闹大,省里甚至中央都会注意到。” 他想起前世那些靠 “震惊体” 文章引发舆论风暴的案例,虽然手段粗糙,却往往能直击要害。
“可是…… 我们不会写啊。” 丁娅玲有些犹豫。
“我会。” 林舟胸有成竹,“就写《震惊!古陵县选调生名额内定,寒门学子十年苦读不敌权贵一句话》,再把赵伟和李娜的成绩对比、张远山的关系网都写进去,保证能引起关注。”
放学后,两人偷偷溜到丁娅玲家。老式台式电脑嗡嗡作响,拨号上网的声音像蚊子叫。林舟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丁娅玲在旁边放风,时不时递上一杯水。
当那篇带着青涩却充满力量的文章出现在新浪博客和天涯杂谈上时,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屏幕上,仿佛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舆论风暴镀上了一层银辉。林舟看着屏幕上的 “发布成功”,心里涌起一股激动 —— 这是他第一次用互联网这把 “无形的剑” 进行反击,也是他对抗权力的新尝试。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 林舟关掉电脑,眼神坚定,“等待网络的力量发酵,等待正义的回响。”
网络上的事还在发酵,林舟却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资本布局上。他知道,舆论只能一时造势,真正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手里的千万资金。2003 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古陵县的房价每平米还不到一千元,省城夏海市的核心地段也才五千多,而燕京的房价虽然已经开始上涨,但远未到后世高不可攀的地步。
他拿出纸笔,认真地计算起来:4000 万税后奖金,按照前世的记忆,相当于二十年后的 40 亿购买力。如果能在关键节点买入房产,不仅能保值增值,更能建立起对抗张家的物质基础。
“首先是古陵县。” 林舟在纸上写下 “县城中心” 四个字,“买两套临街商铺,一套给爸妈开个干净的肉铺,不用再在菜市场受气;另一套出租,租金够他们养老。再买一套带院子的房子,让他们住得舒服些。” 这是他最迫切的愿望,前世父母一辈子都在菜市场的小摊位上操劳,晚年还因为他的事郁郁寡欢,这一世他一定要让他们安享晚年。
“然后是省城夏海市。” 林舟写下 “大学城” 和 “CBD”,“大学城附近买几套公寓,将来租给学生和老师,稳赚不赔;CBD 买一套写字楼,将来可以开公司。” 夏海市作为华东省的省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大学城周边,随着高校扩招,房价肯定会大幅上涨。
“最后是燕京。” 林舟的笔尖在 “水木大学附近” 停留了很久,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必须在水木大学附近买套房,实现和娅玲的约定。再在核心地段买一套,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划算。” 燕京的房价是未来涨幅最大的,也是他对抗张家势力的最后屏障 —— 只要他能在首都站稳脚跟,张远山在地方上的权力就很难再伤害到他。
然而,看着这些规划,林舟却皱起了眉头。最大的问题是他的年龄 —— 一个高三学生,突然拿出几千万买房产,不仅会引起怀疑,更无法办理合法手续。他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帮他操作,王强虽然值得信任,但对房地产和金融一窍不通;丁娅玲的父母是普通教师,恐怕也不敢卷入这么大的资金操作。
“看来只能循序渐进了。” 林舟叹了口气,在纸上画了个箭头,“第一步,让王强先在古陵县买商铺和房子,用他的名字办理手续,就说是做生意赚的钱。第二步,等高考结束,去夏海市考察,找靠谱的中介和律师,用成年后的身份或者信托的方式购买房产。第三步,考上水木大学后,在燕京完成最后的布局。”
这个计划虽然耗时较长,但最稳妥,既能避免身份暴露,又能一步步实现目标。林舟看着纸上的蓝图,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父母在新的肉铺里笑着招呼客人,丁娅玲在水木大学的图书馆里认真看书,王强成了小有名气的房产投资人,而他自己,则再也不用害怕张远山和苏晴的威胁。
几天后,网络上的文章果然引起了关注。新浪博客的阅读量突破了十万,天涯杂谈的帖子被顶上了首页,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讨论 “古陵县选调生黑幕”。有人爆料赵伟的父亲确实收了好处,有人扒出李娜的舅舅是教育局股长,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张远山的领导作风。
县教育局和县政府的电话被打爆了,工作人员焦头烂额。张远山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把茶杯摔得粉碎:“查!给我查到底是谁发的帖子!我要让他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苏晴坐在旁边,脸色苍白,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爸,会不会是林舟?他前几天去省城了,回来就神神秘秘的。”
“肯定是他!” 张远山咬牙切齿,“这个小兔崽子,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 他拿起电话,“喂,让公安局的人去查,所有访问过那些帖子的 IP 地址,尤其是学校和丁娅玲家的!”
然而,林舟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用的是丁娅玲家的电脑,但提前设置了代理服务器,IP 地址显示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公安局查了几天,毫无收获,只能不了了之。
但张远山并没有放弃。他知道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几天后,王强妹妹的主治医生突然找借口拒绝治疗,说 “病情复杂,建议转院”;林舟父母的猪肉摊前,突然来了几个穿着制服的 “卫生监督员”,鸡蛋里挑骨头地找茬;甚至连丁娅玲家,都收到了匿名的恐吓信,说 “管好自己的女儿,别多管闲事”。
“他们太卑鄙了!” 丁娅玲拿着恐吓信,气得浑身发抖。
林舟却异常冷静:“他们越是这样,说明越是害怕。娅玲,相信我,他们蹦跶不了多久了。” 他立刻让王强联系省城的医院,把妹妹转过去治疗,费用全部由他承担;他去菜市场帮父母应付卫生监督员,用手机录下他们故意刁难的证据;他还把恐吓信交给了李科长,让他帮忙向上反映。
与此同时,林舟让王强开始执行购房计划。王强用林舟给的钱,先是在县城中心盘下了一个临街商铺,然后又买了一套带院子的房子。他对外只说是 “运气好,中了点小奖,想做点小生意”,没人怀疑这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竟然手握千万资金。
当林舟的父母看到崭新的商铺和房子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小舟,这…… 这是怎么回事?” 周慧兰拉着儿子的手,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妈,是王强兄弟帮忙,我们合伙做点生意。” 林舟笑着说,“以后你们就不用在菜市场那么辛苦了,在这里开个干净的肉铺,多好。”
林建国看着宽敞明亮的商铺,眼圈也红了:“好,好…… 我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林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有家人的支持,有丁娅玲的陪伴,有王强的帮助,更有千万资本和互联网力量作为后盾。
夕阳下,林舟站在新商铺的门口,看着古陵县的街道渐渐亮起灯火。他仿佛能看到未来的自己,站在水木大学的未名湖畔,身边是心爱的女孩,身后是安稳的家人,眼前是无限可能的人生。
“苏晴,张远山,你们的游戏该结束了。” 林舟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这一世,我不会再任人摆布,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远处的县政府大楼里,张远山正看着窗外的夜色,脸色阴沉。他知道,自己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强劲的对手 —— 一个看似普通的高中生,却用智慧和勇气,一步步瓦解着他的权力帝国。这场较量,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