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人间长生者》中的凌云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被风中云奕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我!人间长生者》小说以116698字连载状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欢看这本小说。
我!人间长生者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溪流边的空地上便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狩带着两个年轻的战士,迫不及待地跑到昨日放置鱼篓的河汊处。当他们费力地将那粗糙的藤蔓笼子从水中提起时,笼内传来的扑腾声让他们的心也跟着跳了起来!笼子里,赫然困着三条巴掌大小、鳞片在晨光下闪烁银光的鱼!
“鱼!抓住了!智者的笼子抓住了鱼!” 狩激动地举起鱼篓,用生硬的语言高喊着,奔向山洞方向。这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小小的部落,所有人都围拢过来,看着那还在挣扎的鲜鱼,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对云凌近乎盲目的崇拜。
云凌看着那简陋鱼篓的成果,心中也松了口气。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亲自演示如何处理这些鱼。他用锋利的石片刮去鱼鳞,剖开鱼腹,仔细清除内脏——特别是那些带有苦味的鱼胆。他告诉族人,哪些部分可以吃,哪些部分需要丢弃,并强调鱼肉必须烤熟或煮熟,以避免寄生虫。
当第一条烤鱼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并被分食之后,那种鲜美的滋味是部落从未体验过的。这不仅仅是食物的补充,更是一种信心的极大提振。云凌趁热打铁,找来更多柔韧的藤蔓和细枝,组织人手,耐心地教导他们如何编织更大、更结实的鱼篓,以及如何选择下篓的地点。他甚至在浅水区示范如何用削尖的木棍刺鱼,虽然这需要极高的技巧,但也为狩猎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物的来源正在变得多样化,但云凌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另一个关乎生存根本的问题——居所。
现在的山洞虽然能遮风避雨,但阴暗、潮湿、通风不良,而且空间狭小,无法容纳更多人口(他内心期望着部落能发展壮大)。一旦遇到连绵阴雨或者严寒冬季,这里的条件将极为恶劣。同时,山洞的位置也并非绝对安全,容易受到大型野兽的侵袭。
他需要带领族人,建造更安全、更舒适的房屋。
这个想法提出时,连巫都露出了迟疑的神色。在部落的记忆中,寻找天然洞穴居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己建造“洞穴”?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云凌没有强行解释,他决定用事实说话。他选择了离溪流不远、地势稍高、背风向阳的一片缓坡作为选址。这里取水方便,不易被洪水侵袭,视野也相对开阔。
建造房屋的第一步,是材料。
他首先需要坚固的框架。他带着狩和岩(他的身体在流食调理下恢复得很快,已经可以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等人,寻找那些粗细均匀、笔直高大的树木。他用石斧砍伐树木的过程极其缓慢和费力,这让他更加迫切地意识到金属工具的重要性,但那对于现在来说还太遥远。
他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砍伐并拖回足够多的木材。云凌设计的是最简单的地穴式与木骨泥墙结合的结构。他指挥着族人,首先在地上挖掘出一个约半人深的方形土坑,这将是房屋的基础,能更好地保温防风。然后在土坑四周和中间立起粗大的木柱作为承重。
接下来的墙壁建造是关键。云凌教他们一种名为“编笆抹泥”的方法。他们用较为柔韧的树枝在立柱之间横向编织,形成墙壁的骨架,就像编织一个巨大的、立起来的篮子。然后,他们从溪边挖来粘稠的、带有一定沙质的泥土,混合切碎的干草和茅草,加水反复踩踏,制成坚韧的草拌泥。
最初,族人们对将湿乎乎的泥巴糊在树枝上充满疑虑,这看起来太脆弱了。但当云凌亲自将一大团草拌泥用力摔在编好的树枝骨架上,并用手抹平时,那泥土牢牢附着的样子,让他们开始相信。
整个部落,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动的,都投入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建造大业”。男人们负责挖掘和搬运重物,女人们和老人则负责编织树枝、踩踏泥巴、传递材料。孩子们也在旁边帮忙递送小块的石头或茅草。
场面一度混乱,有人不小心将泥巴糊到了别人脸上,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有人编织的树枝过于稀疏,导致泥巴漏下;还有人挖的基坑不够平整……云凌耐心地穿梭其间,一遍遍地示范、纠正。他的语言能力在与族人朝夕相处中飞速进步,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
他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参与者。他的手上沾满了泥巴,额头布满了汗水,衣衫再次被磨损。但他乐在其中。他看到岩虽然体力不济,却仔细地将每一块糊上墙的泥巴抹得平平整整;他看到狩发挥其敏捷的优势,攀上框架顶部,捆绑加固关键节点;他看到巫虽然年迈,却坐在一旁,用他灵巧的手编织着用于覆盖屋顶的厚实草席。
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这共同的劳动中孕育、壮大。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躲避危险而聚集在一起的幸存者,他们是在共同创造一个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然而,就在房屋墙体砌筑到一半,部落上下干劲十足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再次考验着云凌。
负责照顾孩童和老人的一位名叫“蒲”的老妇人,在夜间突然发起了高烧,浑身滚烫,意识模糊,并且开始剧烈地咳嗽,呼吸如同破旧的风箱。紧接着,另外两个体质较弱的孩子和一位在建造中受了轻伤的战士,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在刚刚燃起希望的部落中蔓延开来。疾病,在缺医少药的原始时代,其恐怖程度甚至超过凶猛的野兽。巫焦急地举行着驱邪仪式,燃烧着某种气味刺鼻的草药,但病患的状况没有丝毫好转,反而在加重。
族人们无助地看着痛苦呻吟的亲人,又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云凌。
云凌的心沉了下去。他并非医生,仅有的医学知识来自现代社会的生活常识和一些零散的、关于古代中医草药的模糊记忆。他强迫自己冷静,仔细观察病患的症状:高烧、咳嗽、呼吸急促……这很像是严重的肺部感染,或者某种急性的传染病。
他立刻下令,将病患与其他健康的族人隔离开来,安排在洞穴通风较好的另一侧。他要求所有接触病患的人,事后必须用流动的清水仔细洗手——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基本的防疫措施。
然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回忆着脑海中所有关于退烧、消炎、润肺的草药知识。他想到了生姜、柴胡、鱼腥草……但这些植物在洪荒是否存在,又长什么样子?他只能根据一些文字描述的特征去推测。
“巫,”云凌找到忧心忡忡的老祭司,“部落附近,有没有一种植物,叶子有辛辣的气味,根茎是黄色的,能驱寒?” 他尽力描述着生姜的特征。
巫皱紧眉头,努力在漫长的记忆长河中搜寻。最终,他有些不确定地指向山谷深处一个背阴潮湿的方向,比划着那里生长着一种奇怪的植物,味道很冲。
云凌立刻让狩带路,前往那个方向。他们跋涉了许久,在一片腐殖质深厚的林地边缘,云凌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几株叶片狭长、散发着独特辛辣气味的植物!他小心翼翼地挖出它的根茎,那姜黄色的、分叉的块状物,与他记忆中的生姜极为相似!
他还采集了一些叶片宽大、带有清凉气味的植物(疑似薄荷),以及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常见野草。
回到山洞,他立刻行动起来。他将“生姜”捣碎,加入沸水中熬煮,制成辛辣的姜汤,让病患趁热喝下,以期发汗驱寒。又将那些清凉的叶片捣烂,敷在病患的额头和腋下降温。同时,他让健康的族人大量饮用用那些清热野草熬煮的水,希望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夜晚,山洞里不再有往日劳作后的宁静,只有病患痛苦的咳嗽声和呻吟声,以及族人担忧的窃窃私语。云凌守在病患旁边,几乎一夜未眠。他不停地更换着病患额头的降温草药,观察他们的呼吸和体温变化,喂他们喝下温热的姜汤。
篝火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他疲惫而专注的脸庞。巫坐在他身边,默默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外来的智者,不仅带来了取火、造器、筑屋的神奇知识,更是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用他奇特的“草药”和细致的照护,与那无形的“病魔”抗争。
后半夜,那位受伤战士的高热首先开始减退,呼吸也变得平稳了一些。到了黎明时分,老妇人蒲的咳嗽也明显减轻,虽然依旧虚弱,但意识清醒了过来。
当晨光再次照进山洞,看到亲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族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看着云凌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憔悴的面容,无需任何言语,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信赖,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疾病,这洪荒中最常见的恐怖之一,第一次,在他们部落,被以一种可以理解、可以对抗的方式遏制住了。
云凌走出山洞,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身体的疲惫难以言喻,但精神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他回头看了看那建造了一半的房屋骨架,又看了看山洞中劫后余生、彼此扶持的族人。
文明的基石,不仅仅在于工具和房屋,更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在于面对苦难时永不放弃的仁心。
他知道,经过这次考验,他与这个部落的联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引导与被引导,而是真正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家人了。
他抬头,望向辽阔而神秘的洪荒天空。前路依旧漫长,但他相信,只要这星火不灭,人心不散,再长的黑夜,也终将被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