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林枫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无弹窗无删减)

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

作者:江子岳

字数:316207字

2025-10-20 20:56:38 连载

简介

《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这本战神赘婿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江子岳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林枫。喜欢战神赘婿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小说已经写了316207字,目前连载。

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手榴弹实弹投掷带来的震撼,如同投入新兵连这潭池水中的一块巨石,其荡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林枫那石破天惊的四十二米成绩,以及他从头至尾那近乎冷酷的沉稳姿态,成为了接下来两天里所有人议论的焦点。他身上那层神秘的面纱,不仅没有被揭开,反而愈发厚重,让人看不真切。有人说他是军事世家出身,从小耳濡目染;有人猜他入伍前接受过秘密训练;更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他根本就是个披着新兵皮的老兵油子。

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测,林枫一概不闻不问。他的生活,依旧是训练场和宿舍两点一线,规律得如同一台精密的钟表。对他而言,那次投弹不过是兵王之路上一次微不足道的测试,是对这具身体当前机能的一次数据采集。结果虽不满意,但过程中的肌肉发力、身体协调性等数据,已经被他清晰地记在脑海中,成为了下一阶段身体改造计划的重要参考。

在结束了轻武器投掷训练后,新兵连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项截然不同的科目——战场救护。

如果说枪械、手榴弹是学习如何高效地“杀伤敌人”,那么战场救护,学习的就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竭尽全力地“拯救战友”。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战争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负责授课的,是连队卫生所的负责人,一名有着近十年兵龄的老军医,四级军士长,名叫王建国。王军医年近四十,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但只要一进入教学状态,那双眼睛里就会透出不容置疑的严谨与专业。

“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战场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王军医站在教室前方,他的身后,是一个标准的人体模型,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出了主要的动脉、骨骼和器官位置。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重视你们手中的钢枪一样,重视你们腰间的这个急救包。”他指了指每个新兵腰带右侧那个小小的绿色帆布包,“因为在战场上,它可能就是你或者你战友的第二条命!”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教室里原本有些浮躁的气氛,迅速沉静下来。

“战场上最常见的、也是最致命的伤情,就是大出血。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大概在4000到5000毫升。如果股动脉被子弹击穿,在得不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只需要几分钟,人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止血!”

王军医开始详细讲解止血的几种基本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以及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止血带止血法。

他亲手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部队制式的旋压式止血带,从捆绑的位置(伤口近心端5到10公分),到旋转绞杆的力度,再到固定绞杆后写上止血时间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

“记住!止血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捆扎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永久性的残疾!所以,标记时间,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铁律!明白了吗?”

“明白了!”

理论讲解过后,便是分组实操练习。

新兵们两人一组,互相在对方的胳膊和大腿上,练习使用止血带。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手忙脚乱的声音。

“哎哎哎,你轻点!要勒死我了!”

“我靠,这玩意儿怎么转不紧啊?”

“班长,我这个扣子好像卡住了!”

大部分新兵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专业的医疗器械,不是用力过猛,勒得“伤员”龇牙咧嘴,就是不得要领,绑了半天还是松松垮垮。王军医和几个班长不得不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挨个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林枫的搭档,是赵猛。

“枫哥,来,你先在我身上练。”赵猛大大咧咧地伸出自己粗壮的胳膊,一脸的信任。自从林枫在体能和投弹上接连展现出非凡实力后,赵猛对他的称呼,已经从“林枫”悄然变成了“枫哥”。

林枫点了点头,从急救包里取出了那根崭新的止血带。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将止血带往赵猛胳膊上套,而是先用手指,在赵猛的上臂内侧,轻轻按压了几下。他的动作很轻,却很精准,仿佛是在寻找着什么。

“枫哥,你干嘛呢?摸骨呢?”赵猛有些好奇地问道。

“找肱动脉。”林枫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便不再言语。

在确认了动脉的走向后,他才将止血带套了上去。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穿带、收紧、旋转绞杆、固定卡扣、标记时间……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后不过十几秒钟。

赵猛只觉得胳膊上一紧,一股恰到好处的压迫感传来,既能感觉到血流被有效阻断,又不会有那种撕裂般的疼痛。他低头一看,那根止血带被捆得平整而牢固,绞杆被稳稳地固定在卡扣里,堪称完美的范本。

“我……我操!”赵猛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枫哥,你以前是干护士的吧?这他妈也太专业了!”

轮到赵猛给林枫练习时,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他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快一分钟,才勉强将止血带绑好,结果还被巡视过来的李铁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骂道:“你这是绑止血带还是系红领巾呢?松松垮垮的,能止住个屁的血!拆了,重来!”

李铁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林枫。他敏锐地注意到,林枫虽然在扮演“伤员”,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平静地在教室里扫视着。他看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观察那些手忙脚乱的战友们所犯的各种错误,他的眉头,偶尔会几不可察地微微皱起,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官,在审视一群不成器的学生。

这个眼神,让李铁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止血带练习过后,王军医开始讲解第二项重要技能——创伤包扎。

他以最常见的四肢贯穿伤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急救包里的三角巾和绷带,进行快速有效的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和“8”字形包扎。

“包扎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第二,压迫止血。第三,固定敷料。包扎的要点,是‘快、准、轻、牢’四个字,松紧要适度,既不能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能太过松弛,导致敷料脱落。”

讲解完毕,再次进入实操环节。

这一次,王军医提高了难度。他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涂抹着红色颜料的纱布,作为模拟的创口敷料,要求新兵们在包扎时,不能让红色颜料渗透到绷带外层。

教室里的气氛,比刚才更加紧张。绷带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真要缠得既牢固又美观,还需要相当的技巧。新兵们手里的绷带,不是缠成了歪歪扭扭的“麻花”,就是缠得像个毫无章法的“粽子”,鲜红的颜料,很快就渗透了出来,显得狼狈不堪。

轮到林枫为赵猛包扎手臂上的模拟伤口时,他再次展现出了与他新兵身份完全不符的专业性。

他没有直接拿起绷带就缠,而是先用一种极其冷静的目光,快速扫了一眼那个模拟伤口的大小和位置。然后,他用左手的手指,如同弹钢琴一般,轻巧而稳定地托住赵猛的手臂,右手则拿起绷带卷,动作迅捷地开始进行螺旋式包扎。

他的手腕,灵活得不可思议。绷带在他的指尖,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服服帖帖地覆盖在伤口敷料上。每一圈的覆盖,都精准地压住前一圈的三分之一;每一圈的拉力,都均匀得如同机器设定。他的动作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多余,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当最后一圈缠完,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手忙脚乱地打结,而是用一把随身携带的训练用小剪刀(部队要求随身携带),在绷带末端剪开一道口子,然后双手交叉,打了一个标准的外科结。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用时不到三十秒。

一个堪称完美的绷带包扎,呈现在众人眼前。那绷带,缠得平整服帖,松紧适度,螺旋的纹路清晰而均匀,宛如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那雪白的绷带上,没有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红色。

“……”赵猛看着自己胳膊上那个“艺术品”,已经震惊到说不出话来了。

周围几个还在和绷带较劲的战友,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这……这是人干的活儿?”

“我感觉我们连卫生员包的都没他这么好……”

他们的议论声,也吸引了正在指导其他人的王军医和李铁。

两人走了过来,当王军医看到赵猛手臂上的那个包扎时,他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作为一名在部队医院和基层连队干了近十年的老军医,他见过的包扎,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但他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出自一个新兵之手的包扎,其专业程度,足以媲美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资深外科护士!

不,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林枫的包扎里,不仅仅有专业,更有一种东西,是和平环境下的护士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一种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进化出的、对速度和效率的极致追求。那种简洁而致命的效率,让王军医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林枫,你……你这个结,是怎么打的?”王军医蹲下身,仔细研究着那个小巧而牢固的外科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报告,这是外科结的一种,也叫方结。它的优点是摩擦力大,不易松动,而且受力均匀,不会对伤口造成额外的压迫。”林枫平静地解释道,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那……那你这个绷带的起始和结尾处理……还有这个压力控制……”王军医一连问了好几个极其专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新兵教学大纲的范畴。

然而,林枫却对答如流。他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操作的原理,甚至还举一反三,指出了几种不同伤情下,包扎手法的细微区别和注意事项。

他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词精准。那感觉,不像是一个新兵在回答问题,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场医生,在给一群实习生上课。

教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呆呆地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身影。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洒在他的侧脸上,给他那张年轻而冷峻的面庞,镀上了一层令人看不透的光晕。

王军医已经完全愣住了。他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林枫所说的那些知识,有很多,甚至连他这个老军医,都需要翻阅专业的医学书籍才能完全掌握。

而李铁,则站在一旁,双手不知不觉地攥成了拳头。他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如果说,之前的体能、战术、投弹,还能用“天赋异禀”、“勤学苦练”或者“纸上谈兵”来勉强解释。

那么这一次,在战场救护上所展现出的、这种近乎本能的、融入到骨子里的专业手法和知识储备,又该如何解释?

这绝不是看几本书就能学会的!那种处理伤口时的冷静,那种手指间传递出的、对人体结构的绝对自信,都指向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

他的这双手,曾经处理过无数真实的、流着血的伤口。

他的这双眼睛,曾经见过无数真实的、残酷的战场。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李铁脑中的所有侥幸。他死死地盯着林枫,那个看似单薄的身影,在他的眼中,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危险。

“林枫。”王军医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咽了口唾沫,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你……老实告诉我,你这些东西,到底……是在哪里学的?”

这个问题,与当初在战术理论课上,陈山排长的质问,何其相似。

然而这一次,林枫却连那个“看书自学”的借口,都懒得再用了。

他只是缓缓地抬起头,迎着所有人震惊、怀疑、困惑的目光,平静地吐出了四个字:

“熟能生巧。”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