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太子那边抬高棉价的阴招,虽然被萧然通过寻找新渠道和反向搅局暂时化解,但双方都清楚,这仅仅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小小试探。太子的耐心正在耗尽,而萧然,也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

交锋的序幕,由太子一方率先拉开,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更冠冕堂皇,也更难防备的领域——舆论与道德制高点。

一日,京城几家颇具影响力的、隐约与清流或东宫有所关联的小报,几乎同时刊登了一系列措辞激烈、引经据典的文章。文章并非直接攻击“净坊”或萧然,而是将矛头指向了一种所谓的“奢靡浮华、败坏世风”的社会现象。

文章中不点名地批判:“……有那等勋贵子弟,不思报国,反操持贱业,以奇技淫巧之物,如那惑人心智之异香、僭越礼制之奇装,蛊惑人心,引得京中女子竞相效仿,抛头露面,攀比成风,廉耻何在?更有甚者,妄改民生必需之盐法,以秘术制盐,其心可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些文章引用了大量儒家经典,将萧然的商业创新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直接挂钩,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批判。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京城上下,谁不知道这指的就是风头正劲的靖北王世子萧然?

这一手极其阴毒。它避开了具体的商业竞争和法律条文,直接从意识形态和社会风气上抹黑,极易引发那些保守文人士大夫的共鸣,也能在不明真相的百姓中制造疑虑。

果然,文章刊出后,很快在士林清议中引起了一些波澜。一些老学究开始在各种场合抨击这种“世风日下”的现象,连带“净坊”的顾客,尤其是那些购买香水和内衣的贵妇千金,也感受到了一些无形的压力和非议。

“简直胡说八道!”苏清月看到手下人收集来的小报,气得俏脸通红,“我们改善生活,提供便利,怎么就成了败坏风气了?照他们这么说,大家都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算了!”

萧然倒是相对平静,他早就料到太子会在这方面做文章。他将那些小报扔在一边,淡淡道:“无能狂怒罢了。他们拿不出我们违法的证据,就只能用这些空洞的大帽子来扣。不必动气,我们有我们的打法。”

他立刻采取了反击措施。

首先,他让采薇以“净坊”的名义,向京城几家最大的、相对中立的书院和慈善机构,捐赠了一大笔银钱,指定用于资助贫寒学子、修缮校舍和赈济孤寡。同时,将“舒云巾·惠众系列”虽然暂时减产,但并未完全停止的消息,通过隐秘渠道释放出去,强调这并非为了牟利,而是出于对天下女子的关怀。

其次,他亲自执笔,或者请几位与他交好、文笔犀利的寒门学子(暗中给予丰厚润笔费),在另外几家立场相对中立或偏向实务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核心论点在于:

一、“利国利民即为大道”。文章指出,评判事物不应只看其表象是否“新奇”,而应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家民生。“净坊”所制肥皂,使百姓清洁,减少疾病;所制花露香水,提振精神,亦是雅事;改良盐法,使盐味更醇,乃精益求精;研制新式内衣月事带,解女子之苦,乃仁心善举。此等利国利民之事,何错之有?

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文章巧妙地将萧然的商业行为与“经世致用”联系起来,认为勋贵子弟能放下身段,钻研技艺,开创利民之业,非但不是耻辱,反而是务实进取的表现,远比那些只会空谈、尸位素餐之辈强得多。

三、“女子亦是人,关怀即仁政”。文章大胆地为女性发声,虽未直接挑战男尊女卑的纲常,但强调关怀女性健康、尊重女性需求,乃是“仁政”的体现,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将其提升到了治国安邦的层面。

这几篇文章论点清晰,论据扎实,文风泼辣,很快在舆论场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支持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但萧然这边至少成功地撕开了一道口子,将话题从空洞的道德批判,拉回到了具体的“是否有利民生”的务实层面。

就在舆论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太子在朝堂上,发起了真正的致命一击!

这一次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当常规政务议论完毕,即将散朝之时,太子一系的骨干,礼部右侍郎周廷玉,突然出列,手持玉笏,朗声道:

“臣,礼部右侍郎周廷玉,有本启奏!臣要弹劾靖北王世子萧然,四大罪状!”

满朝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端坐龙椅的皇帝,眼帘微抬,看不出喜怒。站在勋贵队列中的萧然,心中冷笑,终于来了。

周廷玉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其一,僭越礼制,败坏纲常!萧然所制所谓‘云裳内甲’,形制怪异,有伤风化,更妄图改变女子服饰千年之规,其心叵测!此乃动摇国本之基!”

“其二,勾结外商,图谋不轨!萧然与江南沈家过往甚密,沈家掌控漕运,富可敌国,萧然与之勾结,输送巨额利益,是否意图借助商贾之力,有不臣之心?”

“其三,妖言惑众,敛财无度!其以香露、异盐等物,巧立名目,攫取暴利,更散布荒谬言论,混淆视听,致使民风浮躁,商贾不安!”

“其四,其心可诛,诽谤君上!”周廷玉猛地提高音量,语出惊人,“臣收到密报,萧然曾于私下妄议东宫,散布流言,诽谤太子殿下出身!此乃大不敬之罪,罪无可赦!”

前三条罪状虽然严重,但尚属“莫须有”的范畴,而这第四条“诽谤君上,质疑太子出身”,则是直接捅破了天!这是最为帝王所忌惮的离间天家、动摇国本之罪!

朝堂之上,瞬间哗然!无数道或震惊、或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目光投向萧然。太子站在御阶之下,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冰冷弧度。

皇帝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目光如电,射向萧然:“萧然!周侍郎所奏,你有何话说?!”

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般向萧然袭来。这第四条罪状,无疑是太子抛出的杀手锏,意图将他置于死地!

萧然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却异常平静沉稳:“陛下明鉴,周侍郎所言前三条,纯属子虚乌有,牵强附会,臣不屑辩驳。至于第四条……”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毫无畏惧地迎向皇帝和太子审视的目光:“臣,从未在任何场合,有过任何诽谤东宫、质疑太子殿下出身的言行!此乃构陷!臣恳请陛下,令周侍郎拿出所谓‘密报’的证据!若无实证,便是污蔑宗室,其心当诛!”

他直接将皮球踢了回去,要求对方拿出证据。他笃定太子绝不敢将那捕风捉影、涉及宫闱秘辛的“证据”公之于众,那只会引火烧身。

周廷玉显然没料到萧然如此强硬,脸色微变,强自镇定道:“密报来源,需保护告密之人!但其言辞凿凿,岂能有假?”

“哦?”萧然冷笑一声,转向周廷玉,语气带着嘲讽,“周大人,仅凭一份不敢示人的所谓‘密报’,便可定一位超品世子的死罪?若都依此例,日后是否任何阿猫阿狗写份匿名的东西,便可构陷忠良?这朝堂法度,何在?!”

他这话铿锵有力,顿时引得一些中立甚至对东宫跋扈不满的官员微微颔首。确实,无凭无据,仅靠“密报”便要治罪,太过儿戏。

周廷玉被噎得一时语塞。

太子见状,知道自己必须出面了。他上前一步,对着皇帝躬身道:“父皇,萧然巧言令色,善于诡辩。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其近日行为确实引人疑窦,与沈家勾结,更手握巨资,若其心不正,恐生大患。儿臣以为,当暂停其所有产业,由三司会审,彻查其账目往来及与沈家关系,以证清白,亦安民心!”

暂停产业,三司会审!这等于要将萧然连同他的商业帝国连根拔起!就算最后查不出什么,漫长的审查过程也足以拖垮“净坊”!

皇帝目光深沉,在萧然和太子之间来回扫视,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帝表态的时刻了。他的决定,将直接影响未来朝局的走向。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声。一名内侍连滚爬爬地冲进大殿,脸色惨白,声音颤抖地高呼:

“陛下!八百里加急!北狄……北狄叩边!前锋已至雁门关外百里,边关告急!”

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北狄入侵!军情紧急!

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边关警报吸引了过去。什么香露内衣,什么商业争斗,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皇帝猛地站起身,脸色凝重:“消息确凿?!”

“确凿!是雁门关守将亲自发出的烽火和六百里加急军报!”

皇帝深吸一口气,迅速恢复了帝王的冷静与决断。他看了一眼台下依旧躬身站着的萧然和太子,目光复杂。

“边关军情紧急,此乃头等大事!”皇帝沉声道,“萧然之事,容后再议!太子,立刻召集枢密院、兵部、户部主要官员,至御书房议事!退朝!”

“退朝——”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

一场精心策划、意图将萧然置于死地的朝堂发难,竟被这突如其来的边关战报硬生生打断!

萧然缓缓直起身,看着太子那铁青中带着一丝不甘的脸色,心中并无多少侥幸的喜悦,反而更加沉重。

北狄入侵……这既是危机,也可能……是机遇?

他看了一眼御阶之上那深不可测的皇帝,又看了一眼面色阴鸷的太子。

第一次正面交锋,因意外而暂时中止。但萧然知道,他与太子之间的战争,远未结束。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边关战事,或许将成为下一个,更加凶险的战场。

他握紧了袖中的拳头,眼神锐利。

无论战场在朝堂,在商场,还是在边关,他,都已做好了准备。

太子的身世之谜,父亲的沉冤,以及这波谲云诡的朝局,都将在未来的腥风血雨中,逐渐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