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豪门总裁类型的小说,那么《消失的他回来了》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水若梅”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周皓川罗玥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24484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消失的他回来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又闲聊了几句项目进度,罗玥适时地起身告辞,感谢大家的咖啡。离开林氏办公区,走廊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沉沉的凝重。
陈薇的茫然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连林修最得力的助手都不知道“锚点”的来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标记,以及它所代表的某种东西,被林修刻意地、严密地保护着,隔绝在所有人的认知之外。它只属于林修自己。或者说,只属于……“林修”这个身份想要隐藏的那个内核。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追求效率的绘图习惯。这背后隐藏的东西,比罗玥最初预想的还要深,还要危险。
回到自己安静的办公室,罗玥反锁了门。她没有开大灯,只留了桌上一盏台灯,将桌面笼罩在一片孤岛般的光晕里。她拿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悬停片刻,重重写下两个字:
“锚点”。
在下面,她开始记录新的线索和分析:
1. 核心发现:助理陈薇知晓符号名称为“锚点”,但**完全不知其真实来源**(“集团老标准”?“国外习惯”?)。
2. 信息隔离:林修对身边核心助手刻意隐瞒标记的真实背景,将其工具化(仅强调效率)。
3. 符号普及:该标记在林氏项目组内部已被接受并熟练使用,成为工作流程一部分。
4. 推论1:林修对“锚点”标记有超乎寻常的保护欲和掌控欲,其来源涉及他必须掩盖的秘密。
5. 推论2:该秘密与周皓川高度相关,且林修极度警惕任何可能将其与周皓川关联的线索(如昨日对“Q大”、“锚点”名称的强烈否认)。
6. 行动方向:暂时搁置直接追问标记来源(易打草惊蛇)。转向调查林修进入林氏集团前的背景(尤其是国外经历是否真实?),并寻找周皓川与林氏集团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早期交集。
写完最后一行,罗玥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台灯的光线在她紧闭的眼睑上投下暖橘色的光影,却驱不散心底的寒意。
林修像一座精心伪装的冰山,她刚刚触碰到的,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微不足道的一角。水面之下,是庞大、冰冷、充满未知危险的黑暗。他不仅神秘,而且极度危险。他对自己身份的保护,严密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一个标记的名字,就足以让他瞬间失态。
她必须更小心,更隐蔽。
接下来的几天,罗玥的工作节奏恢复了表面的正常。她不再主动提及图纸标记,与林修的沟通仅限于项目推进的必要事务——资金划拨的审批流程、设计变更的成本影响评估、关键节点的进度确认。她的态度专业、高效、无可挑剔,带着投资方经理应有的冷静和距离感。每一次与林修的交锋,无论是邮件往来还是短暂的会议碰面,她都像戴上了一副完美的面具,将所有翻涌的疑窦和冰冷的审视都深藏在波澜不惊的表面之下。
林修似乎也乐于维持这种表面的平静。他依旧是那个冷静、高效、掌控全局的林总监。图纸上的“锚点”标记依旧存在,仿佛那天下午办公室里的试探和僵持从未发生。只有罗玥自己知道,每一次看到那个变体的“Ψ”,她的心脏都会像被冰冷的针尖轻轻刺一下。
她开始利用工作便利,悄无声息地拓宽信息渠道。她调阅了林氏集团近五年所有重大项目的公开资料,重点筛查林修接手前完成的项目,试图寻找“锚点”标记出现的更早痕迹,结果一无所获。这印证了陈薇所说的“林总监引入”的可能性更大。
她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了两位在海外知名建筑事务所担任高管的校友,旁敲侧击地打听林修(Lin Xiu)这个名字。反馈回来的信息模糊而矛盾。一家事务所的HR系统里查无此人,另一家则表示“好像有过短暂实习经历,但具体项目贡献无记录”。这与林修履历上那几段耀眼的“要职”经历相去甚远,巨大的信息断层如同幽深的峡谷。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非但没有拨开迷雾,反而让林修身上的谜团更加厚重。他像一个凭空出现的幽灵,带着周皓川的印记,披着林修的外衣,扎根在庞大的林氏集团之中。他精心构建的履历如同沙堡,看似坚固,实则经不起深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