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我是猪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顾如砺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256570字,喜欢架空历史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1章
三房的人回了屋,老王氏在院中指桑骂槐了好一会儿,她本来就偏心老儿子,小儿子被杨氏欺负,她忍不下这口气。
厨房内,吴氏本想借机偷吃,却听到老王氏大动肝火的声音,吓得没敢动。
以她多年的经验,这会儿要是偷吃了,惹怒了婆母,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别想分肉吃。
“二郎,回屋坐着吧,你的腿最近有点不舒服。”陈氏大着肚子走来要扶丈夫。
顾二郎侧身避开妻子,“你身子重,一会儿碰着你就不好了。”
夫妻二人进了屋坐下,顾二郎面色微沉:“弟妹也真是,栓子好心好意带了糖葫芦回来给孩子们分,还说这些不中听的话来。”
陈氏微微摇头,“以前娘最宠三弟这个小儿子,三弟妹虽然干活偷奸耍滑,但爹娘爱屋及乌,过得也轻松,日日得空出去说闲话,可自从四弟出生,爹娘免不得偏心老儿子,三弟和三弟妹心中怕是有些不平。”
顾二郎不置可否,爹娘以前有多偏心三郎,他这个不上不下的老二最清楚。
要说起来,他们二房才最应该叫屈。
“不说老三他们了,闹心。”
陈氏看着桌上的铜板:“没想到栓子说的篮子竟真能卖上不少银钱。”
“是啊,爹说他本来想卖个五六文钱就行,没想到栓子一开口就是八文,差点没把他吓到。”
这次挣了不少铜板,两口子欢喜得紧。
“栓子这孩子机灵得紧,要是生一个和栓子一样的儿子就好了。”陈氏抚摸着肚子。
三岁看老,家中这几年好几个孩子,还真就栓子最懂事,办事最妥帖稳重,有时候陈氏都觉得,这个都能当她儿子的小叔子,比她这个大人还聪明。
“像栓子好,”顾二郎也满脸笑意地点头。
栓子刚出生万安府就下雨,不到一岁就会开口说话,聪明得紧,也怪不得爹娘疼宠。
陈氏把铜板串好,数了八文钱出来:“一会儿你把铜板给爹,爹帮你卖东西费精力,不给点钱说不过去。”
要是不给钱,大房和三房也会有意见。
要是二郎腿脚好,她宁愿丈夫自个去镇上卖这些东西,坐在摊位上闲着还可以顺便编些小东西卖。
可是二郎腿脚不好,来回走动不方便,坐牛车来回六文,这个钱还不如直接给了爹娘。
还省得大房和三房惦记着他们手中这点钱。
爹说过两日要还之前那五两银子,到时候可得瞒紧了,不然大房和三房估摸着找了由头闹起来。
老王氏骂了一会儿,见老头子面色不好,也跟着进了屋。
“老头子怎么了这是?被老三媳妇气到了?要我说,我们做爹娘的,这儿子和儿媳该骂骂,不然他们得蹬鼻子上脸。”
见老伴气得不轻,顾老头提着壶给她倒了杯水。
“老三媳妇确实不像话,咱们栓子多好的孩子,特意买了两串糖葫芦分孩子们,还分出错来了。”
“今日要不是听了老三家的话,我还不知道老三他们对我们这做爹娘的有意见。”
老王氏闻言也冷笑出声:“要说吃亏,老大和老二最吃亏,老三从小福窝里长大,也就旱灾的时候吃了点苦头,就是这样也给他娶了媳妇,老三媳妇进门后,我这个做婆婆的,敢拍着胸说从未亏待过他们两口子。”
但有时候太好了,对方可不领情。
杨氏自从生了个儿子,一天天跟生了个金蛋一样,跟谁没生过儿子一样,她还生了四个儿子呢。
“当年那么难的时候,咱家也是用一袋谷子才娶她进门的,这几年杨氏非得因着这事叫屈,也不看看那年有多少人饿死了。”
是,大房和二房成亲的时候,彩礼比杨氏一袋粮多,可也不看看那是啥时候。
杨氏进门的时候,正是时节不好的时候,那会儿的一袋粮,可是救命的粮食。
“叩叩叩。”
门外响起敲门声,老两口对视一眼,停下口中的怒骂。
在顾家,也就老儿子有敲门的习惯,家里人基本就在门外喊两声就进来了。
“栓子,快进来。”
顾如砺拿着两颗糖葫芦一脸笑进来,“爹,娘,别生气了,吃颗糖葫芦甜甜嘴。”
“你爹说你买了两串,其中一串还是你自己的钱买的,给了爹娘,你可就一颗都吃不上了。”老王氏心疼地看着老儿子。
顾如砺直接把木棍放在老王氏手中:“给爹娘吃,儿子欢喜,儿子想吃,日后自己挣钱买就是了。”
老俩口心底更软了,老儿子这么懂事孝顺,老三那个整日只会躺着的拿什么比。
“爹娘不爱吃,栓子吃吧。”
这年头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吃酸甜可口的糖葫芦,老俩口不就是想留给他吃嘛。
最后一家三口推了一会儿,由老王氏做主,他们老俩口分一颗尝尝味,剩下的一颗给老儿子。
“甜,咱们栓子就是孝顺。”老王氏抬头看向老伴。
顾老头没说话,但脸上的皱纹堆到一起,可见也是极为欢喜的。
吃完了糖葫芦,顾如砺抬脚要出去,被老王氏喊住。
“栓子,娘晓得你懂事,不过日后你买了吃食,在镇上吃了就行。”
经过今日的事,顾如砺暂时也没什么分享的心情,便点了点头。
等儿子出去,顾老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的背影。
“饭菜也差不多好了,我去厨房盯着。”老王氏这才想起厨房可是做了肉的。
顾老头连忙拉住她,“不着急,老婆子,我有事要跟你说。”
顾老头把今日儿子叫卖的机灵,儿子跟私塾先生之间的对话,一一和老王氏说了出来。
听完,老王氏一拍大腿:“我就说咱们栓子不是一般人,定是那文曲星下凡。”
老王氏瞬间把顾如砺从福星说成文曲星,并且信以为真。
“我们还能干,就供栓子去读书吧。”
“咱们手头还有五两多,老头子,明日你去镇上问那先生束脩多少?”
顾老头眼见妻子已经在琢磨拜师礼,眼底透着无奈。
“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借老二那五两银子还没还呢。”
顾老头不说,老王氏都快把这借的五两银子给忘记了。
“当儿子的孝敬爹娘,哪还能往回要的,再说了,这几年你也不是没帮着老二卖东西。”
对于老伴说要还银子,老王氏有些不情愿。
要她说,这钱就当是老二孝顺他们的了。
“这几年帮老二卖东西,但老二哪回没给几个铜板给家里,再说了,现下五两银子我们都难拿出来,栓子读书的事,还需得慢慢来。”
老两口因着老儿子读书的事有些争执,但都是为了老儿子。
顾老头坚持还二房那五两银子,这几年风调雨顺,家中有些结余。
老两口本打算等这次的粮食交了税,再把家中的精粮卖出去,换了糙米回来,留下一些铜板,剩下的银钱还二房。
老王氏可不想那么多,她偏心老儿子,又觉得老儿子是文曲星下凡,一直坚持要让儿子去学堂。
在屋外听了个全的顾如砺微微皱眉。
对于私塾外的事,他没想到这么巧让老爹看到了,还起了心思。
他不是不想去读书,可家里什么情况他还是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