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李世民的问话,将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承乾身上。

那一道道目光,仿佛要将他洞穿。

有魏王一党的幸灾乐祸,有中立大臣的担忧,有东宫属官的惊惧,更有御座之上,那深不可测的帝王审视。

若是换做半个月前,李承乾在此等重压之下,恐怕早已面无人色,手足无措。

但现在,他只是静静地站着。

他的脑海里,清晰地回响着顾青云的话。

“殿下,李泰的第二招,必然是攻击您身边的人,给您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这是他们的标准套路,毫无新意。”

“您千万不要慌,更不要急着去解释那个人是谁。您要做的,是跳出他的陷阱,从一个更高的地方,对他进行反击。”

“记住,不要辩解,要质问。”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抬起头,迎向了李泰那充满挑衅的目光。

他没有立刻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先对着李泰,平静地开口了。

“四弟,我且问你,何为‘党’?”

李泰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他下意识地回答:“同恶相济,相互勾结,是为党!”这是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

“说得好。”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那我再问你,父皇当年在秦王府,身边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他们是‘党’吗?”

“这……”李泰的脸色瞬间变了。

这个问题太要命了!

他要是说“是”,那等于把父皇手下这帮开国元勋全都骂了!房玄龄可还站在这朝堂上呢!

他要是说“不是”,那他刚才攻击李承乾的逻辑就不成立了。

“当然不是!”李泰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房相他们是为国聚才,辅佐父皇,乃是千古佳话!”

“好一个‘为国聚才’!”李承乾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凛然正气。

“那我最后问你,四弟!”

他向前一步,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李泰。

“你于府中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文士,日日饮宴,高谈阔论,他们,是‘党’吗?!”

轰!

这第三个问题,如同一记惊雷,在太极殿内轰然炸响!

魏王李泰的脸,“刷”的一下,血色尽褪,变得惨白!

他整个人都懵了,呆立当场,嘴巴张了张,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的心思和手段,都被赤裸裸地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是啊!

你说我哥哥招揽“来历不明”的人是结党!

那你自己呢?

你招揽的那些文人学士,难道就不是党羽吗?你的文学馆,难道就不是你的私人派系吗?

你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满朝文武,看向李泰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怪异。

尤其是那些并非魏王一党的官员,此刻都品出味儿来了。

这魏王,攻击太子结党营私,结果他自己屁股底下就不干净!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长孙无忌的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

漂亮!

这一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玩得太漂亮了!

他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通过三个问题,直接把魏王李泰拖下了水,并且置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现在,不是李承乾要解释自己有没有“结党营私”了。

而是李泰要解释,他自己招揽文士,到底是不是“结党营私”!

皮球,被干净利落地踢了回去!

李承乾没有给李泰任何喘息的机会。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个已经呆若木鸡的弟弟,而是重新面向御座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

“回父皇。”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坦荡和真诚。

“儿臣身边,确有一位老师。”

他承认了!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此人,非朝中大员,亦非名门之后,他只是一介白身。甚至,在遇到儿臣之前,他只是东宫里一个身份低微的杂役。”

哗!

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太子之师,竟然是一个杂役?!

这……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孔颖达等东宫属官,更是羞愧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们这些大儒教不了的,一个杂役居然做到了?

李泰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刚想开口讥讽,却被李承乾接下来的话,堵得死死的。

“但,在儿臣看来,英雄不问出处!”李承乾的声音铿锵有力,“父皇您当年,不也曾力排众议,起用布衣出身的马周,委以重任吗?”

他又搬出了李世民。

“这位老师,他没有教儿臣阴谋诡计,他教给儿臣的,是儿臣在书斋里,在各位大儒身边,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他教儿臣,要看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自暴自弃;他教儿臣,要去理解父皇您的不易与伟大;他还教儿臣,储君心中,不仅要有朝堂,更要有万民!”

“儿臣愚钝,以前只知读书,不知民生疾苦。是这位老师,点醒了儿臣!”

李承乾从袖中,缓缓取出一卷素白的纸。

“父皇,儿臣自知口说无凭。这位老师曾为儿臣作过一篇短文,以开解儿臣忧民之心。今日,儿臣恳请父皇与诸位臣工一阅。”

“儿臣不求为这位老师博取任何功名利禄,只求能证明,儿臣所学,非诡诈之术,乃是心系天下之学!只求能证明,儿臣所交,非奸佞之辈,乃是胸有丘壑的世外高人!”

他高高举起手中的纸卷,目光清澈,神情坦荡。

“恳请父皇,恩准!”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