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3,谎言实体化交互镜面。状态:逻辑核心崩溃,已休眠。处理建议:返厂重装‘规则系统’,或直接销毁。负责人:林竟(实习)。
**档案编号:** B-114
**遗物名称:** “被遗忘的玩伴”(The Forgotten Playmate)
**事件代号:** “窃影”(Shadow-Thief)
**整理负责人:** 林竟(实习)
**临时搭档:** 韩小月(外勤部第三行动小队-突击队员)
**档案整理日期:** 2023年10月27日
**【卷首语,由负责人林竟手书】**
*这是我的第二份正式任务报告。*
*我的临时搭档,韩小月队员,是一个在行动中秉持着“能用脚踹开绝不用手推”、“能喊出来绝不低声说”以及“行动计划是什么能吃吗”三大原则的野蛮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秩序”二字的公开挑衅。与她共事的四十八小时里,我记录了她共计十七次违反《异管局外勤标准作业程序》,其中包括三项A级违规(如在勘查现场吃螺蛳粉)。*
*我曾一度认为,这份报告的最终结论,会是申请将她永久列入我的“拒绝合作名单”。*
—
**一、 事件概述**
自10月12日起,本市连续发生七起人口失踪案。受害者信息如下:
1. 李维,男,34岁,自由程序员,社交平台无好友,外卖记录显示长期订购单人套餐。
2. 陈珊珊,女,28岁,网文作者,笔下主角朋友遍天下,现实邻居不知其姓名。
3. ……(后续五人信息略)
经侧写分析,所有受害者共同特征为:社会关系淡薄,长期独居,存在显著的社交孤立倾向。市局刑侦部门已介入,但未发现任何强行侵入或搏斗痕迹。唯一的共同异常点在于,所有受害者失踪前最后出现的监控录像中,都出现了与自身影子“交谈”的诡异行为。
10月25日,该系列案件被定性为潜在的B级遗物事件,移交我局处理。本人林竟,与外勤部韩小月队员,组成临时调查小组。
—
**二、 现场勘查记录(节选)**
**时间:** 10月25日,14:30
**地点:** 受害者李维的公寓
**【录音笔记录-01】**
**韩小月:** “都让开都让开!异管局办案!……嘿,小林子,发什么呆呢,进去啊。”
**林竟:** “首先,请称呼我的全名或代号,‘小林子’这个称谓在任何官方文件里都不具备合法性。其次,根据程序,我们应该等待技术科人员完成初步环境扫描,而不是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野牛一样……”
**(一声巨响,门锁断裂的声音)**
**韩小月:** “搞定!技术科那帮书呆子磨叽死了,等他们来,遗物都下崽了!跟上!”
**林竟:** (压低声音,几乎是咬牙切齿)“……我会把这扇门的维修费,从你的任务奖金里一分不差地扣掉。”
**【负责人林竟的现场笔记】**
公寓内部呈现出一种矛盾的整洁。所有物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但都是单人份。单人沙发,单人餐具,甚至连牙刷杯里都只有一支牙刷。这是一个被主人精心维护的、孤独的堡垒。
韩小月在屋里翻箱倒柜,试图寻找暗格或日记,其行为的破坏性不亚于一次小规模爆破。我则选择检查光源。根据监控录像,影子是关键。
在卧室的床头灯灯罩内侧,我发现了异常。
那是一副用铅笔画的、非常稚嫩的简笔画。画着两个手牵手的小人,一个高,一个矮。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我们,一起玩”。
笔迹很轻,只有在灯光亮起时,这幅画的影子才会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录音笔记录-02】**
**林竟:** “过来看看这个。”
**韩小月:** (嘴里塞着薯片,含糊不清地)“发现啥了?……咦,这画得跟鬼画符似的,谁家熊孩子干的?”
**林竟:** “李维没有孩子,也没有任何亲戚来往。这幅画不是他画的,但也不是‘人’画的。你看这笔触,它不是由上至下的压力,而是像……某种东西从纸张的纤维里‘渗’出来的一样。”
**韩小月:** “说人话。”
**林竟:** “这是‘概念’在物质世界的投影。遗物已经在这里做过标记了。它在寻找玩伴。”
—
**三、 关键证据分析**
**1. 证据编号:Audio-B114-01**
**证据描述:** 从受害者陈珊珊的电脑中恢复的音频文件,命名为“灵感”。经降噪处理后,背景噪音中存在以下微弱人声。
**【音频内容转录】**
“……你好啊……”
(约5秒静默)
“你一个人吗?写了那么多热闹的故事,可你还是一个人。”
(键盘敲击声暂停)
“他们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
“别写了,陪我玩吧……我教你一个新游戏,叫‘影子捉迷”藏’……”
“你来抓我呀……只要你走进影子里,就能抓到我了……”
“来吧……来我的世界……这里很安静,只有我们俩……”
**【负责人林竟的初步分析报告】**
**遗物特性推演:**
1. **激活条件:** 强烈的、长期的“孤独”情绪。遗物对这种情绪有极高的敏感度。
2. **媒介:** 影子。遗物似乎能将目标的影子作为沟通渠道和进入其“领域”的入口。光线越暗,影子越清晰,其活性就越强。
3. **行为模式:** 模仿“孩童玩伴”的行为,通过低语、诱导,说服目标自愿进入影子的世界。其核心诉求是“陪伴”。
4. **危险性评估:** 影子世界是一个规则未知的概念性亚空间。一旦进入,常规物理手段极有可能失效。失踪者生还可能性低。
**结论:** 这是一个典型的B级寄生型、精神诱导型遗物。必须主动设置“诱饵”,在其进行“拖拽”的瞬间,使用“概念锚”将其从影子中强行剥离。
—
**四、 行动日志**
**时间:** 10月26日,17:30(黄昏)
**地点:** 城南“希望”公园
**行动目标:** 使用诱饵,捕获遗物“被遗忘的玩伴”。
**【行动前简报录音】**
**白部长(通讯):** “……诱饵目标已确定。刘小乐,男,八岁,一周前随父母搬来本市,尚未在新学校交到朋友。根据心理评估,其‘孤独指数’已达到7.3,是理想的诱饵。韩小月,你负责近身保护,在遗物显现的瞬间,将‘G-7型概念锚’钉入它的影子核心。林竟,你在指挥车上监控所有数据,一旦能量波动超过阈值,立刻中止行动。”
**韩小月:**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林竟:** “收到。另,白部长,我反对这次行动。使用一个八岁的孩子作为诱饵,无论从伦理还是风险控制上,都极不合理。”
**林竟:** “我担心的不是她的身手,而是她的脑子。”
**【行动视频记录文字描述】**
**17:45** – 夕阳西下,公园里的光线迅速变暗。目标刘小乐正在沙坑里独自玩耍,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17:51** – 指挥车内,林竟面前的“概念波动探测仪”发出了轻微的蜂鸣。屏幕上,代表刘小乐的生命体征光点旁,出现了一个微弱的、不稳定的暗色光晕。
**17:53** – 刘小乐停止了玩沙,开始对着自己的影子小声说话。韩小月伪装成路人,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手已经按住了腰间的“概念锚”。
**17:55** – 异变突生。刘小乐的影子没有像预想中那样直接攻击他,而是像活物一样,突然扭曲、拉长,如同一条黑色的毒蛇,绕过了刘小乐,闪电般地射向了长椅上的韩小月!
**【指挥车录音-紧急状况】**
**林竟:** “不对!目标错误!韩小月,规避!它的目标是你!”
**韩小月:** “什么?!”
**林竟:** (声音因震惊而发紧)“该死!我忽略了变量!韩小月的个人档案……她、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她的‘孤独指数’基础值,比那个孩子高得多!这是一个陷阱!它一直在等一个更‘美味’的猎物!”
**(视频中,那条黑色的影子已经缠住了韩小月的脚踝。她试图挣脱,但那影子仿佛有千斤之力,将她死死地拖向地面。她脚下的水泥地,像一潭黑色的死水,泛起了涟漪。)**
**韩小月(通讯频道传来她混杂着电流声的怒吼):** “操!这家伙……力气好大!小林子!B计划!”
**林竟:** “没有B计划!撑住!我让‘铁锤’他们立刻支援!”
**韩小月:** “来不及了!……喂,小林子,你这家伙……虽然龟毛又啰嗦……但是……”
**(她的声音突然被一阵强烈的噪音吞没。)**
**韩小月:** “……还挺可靠的……告诉老白,老娘的抚恤金,一分都不能少!”
**(视频的最后一帧,是韩小月整个人被完全拖入了她自己的影子里。那片影子在地面上剧烈地翻滚了一秒,然后彻底平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公园的长椅上,只留下一个没吃完的苹果。)**
—
**五、 档案附录及后续处理建议**
**附录A:韩小月个人档案(节选)**
*姓名:韩小月*
*年龄:25*
*履历:……7岁时因意外成为孤儿,进入市第一孤儿院。18岁被异管局“青苗计划”选中,进入训练营……性格开朗,好与人交际,但深度心理评估显示,其潜意识深处存在极高的“被遗弃创伤”和“存在性孤独”。*
*评估等级:高风险易感体质。*
**【负责人林竟的最终批注】**
**事件状态更新:**
临时搭档韩小月(ID: 735),已于黄昏17:57分,被B-114号遗物“被遗忘的玩伴”拖入概念性亚空间“影之国”。当前状态:失联。常规收容手段已宣告失败。事件等级提升至B+。
**后续处理方案申请:**
本人林竟,正式向总部申请启动“逆向追踪协议”,单人进入亚空间“影之国”,执行救援及收容任务。
**申请理由:**
1. 韩小月作为我局重要资产,携带关键设备“G-7型概念锚”,必须回收。
2. 作为本次行动的负责人,我有责任处理因本人分析疏漏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3. 我的搭档,必须由我亲手带回,进行后续的“整理归档”——无论是作为一名归队的队员,还是作为一份阵亡报告的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