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接下墨染的案子,对林如雪而言,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淡淡波纹,在她不知道的感觉下,她的工作速度似乎提高了一点点,虽然工作依旧忙碌,但是在生活的节奏里,悄然混入了一丝不同以往的频率。

她花了两个晚上仔细研读墨染提供的案件资料。虽然她以为墨染给她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得案件,因为他们的关系,但是,目前来看这个案件的情况确实棘手,涉及的技术领域专业性强,跨国诉讼程序复杂,对手实力雄厚且手段老辣,对于普通的律师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抛开私人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同时也能让律师声名鹊起的案件,如果这场诉讼能够胜利,她的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以后找她工作的人将会变得更多。林如雪不得不承认,墨染说看重她的专业能力,并非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劝说自己接手这个案件的理由。

第三天,她给墨染发了邮件,正式确认接下委托,并附上了标准的委托协议草案和费率说明。墨染回复得很快,只有简短的“收到,已转法务,会尽快签署”,公事公办的语气。

一周之后,签署好的协议被送回律所。随之而来的,是墨染助理预约的第一次正式案件会议,地点定在了墨染集团总部的会议室。

再次踏入那座气势恢宏的玻璃幕墙大厦,林如雪的心境与校友会那天晚上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友会那天晚上,她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怀揣着对昔日校园时光的怀念和对同学们的思念,轻松而愉快地走进这座大厦。然而,今天的她,身份已然不同。

她是以林律师的身份前来,对于一位律师而言,她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她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宣示着自己的专业和自信。她的身后紧跟着她的团队,他们同样精神抖擞,提着装满资料的公文包,这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工具,更是他们专业能力的象征。

林如雪的眼神锐利如鹰,透露出一种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果断。她不再是那个仅仅沉浸在回忆中的校友,而是一个在法律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业人士。她的到来,无疑给这座大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氛围,一种专业、严谨的气息。

会议室的装潢是现代简约风,冷色调,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CBD景致。墨染坐在主位,身边是他的法务团队和几位相关项目负责人。他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神情专注,听取下属汇报时手指偶尔轻叩桌面,提出问题时一针见血,完全是运筹帷幄的企业家姿态。

当他看到林如雪进来的时候,他抬起眼眸,墨色眼眸的目光与她有一瞬间的交汇,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即示意会议开始。

整个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林如雪主导了讨论,她逻辑清晰,对案件关键点把握精准,提出的初步策略既大胆又留有回旋余地。她语速平稳,引用的法条和案例信手拈来,专业气场全开,甚至几次驳回了墨染法务团队提出的相对保守的建议,使得他们不由得赞叹,墨总找的人才果真不凡。

“风险可控,”她冷静地陈述,“但如果一味规避风险,我们可能会失去最好的反击时机。对方显然是想利用程序的复杂性拖垮我们。”

墨染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目光大部分时间落在投影幕布或文件上,但是林如雪能感觉到,他偶尔投来的视线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或许还带着一种赞叹。

会议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墨染的助理安排了工作餐,但是林如雪以需要整理会议纪要、准备下一步法律文书为由,婉拒了。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干脆利落地离开了会议室。

“林律师,墨总他……”团队里年轻的助理律师在电梯里忍不住小声说,“气场好强啊,我都不敢大声说话。”

林如雪看着电梯楼层数字跳动,面色平静如雪:“他是委托人,我们是律师。做好分内事,无需畏惧任何人的气场。”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刚才那场智力与意志的交锋中,她需要调动多大的专注力,才能忽略掉墨染存在本身带来的那点干扰。他工作的样子,冷静、果决、充满掌控力,与她记忆中的任何一个片段都无法重合,却又奇异地吸引着她去探究,他究竟是如何变成这样的。

案件处理步入正轨,两人的接触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邮件往来频繁,偶尔也会有电话沟通,但都严格限定在公事范围内,对于他们的私事他们并未交谈。墨染是个对待工作要求极高的委托人,问题尖锐,对细节抠得很死,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严谨,他才能成为如今的墨总。但同时也给予了林如雪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授权。

这种纯粹的、高强度的工作关系,反而让林如雪感到一种奇异的放松。她可以暂时将那些纷乱的情绪搁置一旁,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的领域里,用能力和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直到一个周五的深夜。

林如雪还在律所加班,为即将提交给国外法院的一份关键动议做最后的修改。突然,手机想了起来,是墨染的私人号码。

她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接通:“墨总,这么晚,有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墨染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压抑着的疲惫和……沙哑?这种情况她还是第一次听见,“抱歉,这么晚打扰你。动议的最终版,我看完了。”

“有什么问题吗?”林如雪心头一紧,以为是他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

“没有。写得很好,很周密。”墨染顿了顿,声音低沉,“只是……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

林如雪握着手机,没有接话。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的微弱回音和窗外城市的背景噪音。

“当年啊……”墨染的声音似乎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从遥远的过去悠悠传来。那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和感慨,让人不禁沉浸在他所讲述的故事之中。,“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欣喜,是恐慌。”

林如雪的心猛的漏了一拍。

“那笔奖学金,只够覆盖学费和最基本的生活费。我父亲当时欠了不少债,家里一团糟。我知道,我一旦走了,就意味着要把所有烂摊子留给我母亲,也意味着……我没有任何底气,去开始一段需要承诺的感情。”他语速很慢,像是在剥开一层层结痂的伤疤,“那时候的我,除了那股不服输的狠劲,一无所有。我觉得……推开你,让你去拥有更轻松、更光明的未来,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

这些话,林如雪当年或多或少猜到过。但是亲耳听他用这种带着疲惫和坦诚的语气说出来,心脏还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泛起细密的酸疼。

“所以,你就用了最伤人的方式?”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电话那头又是长久的沉默。

“是啊,”墨染苦笑了一声,那笑声透过电流传来,带着涩意,“很蠢,对不对?年少时,总以为极端的方式才够深刻,才够决绝。以为疼痛能让人记住,也能让人更快遗忘。后来才知道,我可能……错得离谱。”

他没有说“对不起”,但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迟来的悔意。

林如雪看着电脑屏幕上冰冷的法律条文,眼前却模糊地浮现出七年前礼堂角落里,那个少年紧抿着唇、眼神冰冷的侧影。原来,那冰冷的背后,是这样的波涛汹涌,他当时的那些话,究竟是用了多少勇气,才能说得出来。

“都过去了,墨染。”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恢复平静,“我们现在这样,挺好。”

“真的……挺好么?”他轻声问,像是不经意,又像是耗尽了他此刻所有的勇气。

林如雪没有回答。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不打扰你加班了。”墨染似乎也并不期待她的答案,很快恢复了常态,声音里的疲惫感似乎也收敛了些,“动议按计划提交吧,辛苦了。”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重新陷入寂静。但是林如雪却再也无法集中精神。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如织的车流和城市霓虹闪烁。

墨染的这通电话,像一颗投入心湖深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她想象的要大。他主动撕开了那层包裹着过往的、名为“误会”的纱布,露出了底下并未真正愈合的伤口。

她原本以为,时间已经将一切冲淡。可当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细节再次被提起,她才明白,有些东西,只是被埋藏了,并未消失,就像他们的感情。

但是那句“真的……挺好么?”,更像是一个开启未知的钥匙,悬在了她和墨染之间,也悬在了她自己的心上,或许他们真的能像以前一样呢。

案件还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但有些东西,似乎已经不一样了。前方是更复杂的法律博弈,也是更微妙的情感试探。林如雪知道,她需要更加小心了,不仅是对手,更是对自己的心。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