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的第二天,陈默宿醉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
他走出张大山家的茅草屋,发现整个石门镇的气氛,都与往日截然不同。空气中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愁苦,而是洋溢着一种昂扬的、充满希望的活力。村民们走路的步伐都轻快了许多,见到他时,不再是躲避和嘲弄,而是远远地就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鞠躬,喊上一声“陈相公”。
这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让陈默感到了一丝不真实,也让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分。
还没等他吃完二丫端来的早饭(一碗热气腾腾的稠粥和两个煮鸡蛋),李钰就兴冲冲地找上了门。
“陈兄!你可算醒了!”李钰满面红光,神采飞扬,完全没有了往日富家公子的慵懒,反而像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我爹让我来请你,说是有要事相商。全镇的乡绅、里正,还有各家的族老,都已经到祠堂了,就等你了!”
陈默心中了然。他知道,这是要为他“正名”,并正式开启水库项目了。
当陈默在李钰的陪同下,走进李氏宗族的祠堂时,立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祠堂内,坐满了石门镇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看到陈默进来,全都自发地站了起来,拱手行礼,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李家族长李万财,更是亲自走下主位,拉着陈默的手,将他请到了自己身边的位置上。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已经向所有人表明了陈默如今在石门镇超然的地位。
“各位!”待众人落座,李万财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口道,“昨日洪水之险,想必大家还历历在目。若非陈相公力挽狂澜,我石门镇早已是家破人亡。此等大恩,我们永世不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正如陈相公所言,堵得了一时,堵不了一世。想要让我石门镇的子子孙孙,永绝水患,就必须听从陈相公的良策,修建卧牛山水库!”
“我等,皆愿听从陈相公号令!”堂下众人齐声应道,声势震天。
李万财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陈默,用一种商量的、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陈相公,老夫与众人商议过了。从即日起,我石门镇所有工程事宜,皆由你一人全权总揽!我等将成立一个‘石门镇水利公会’,由老夫亲自担任会长,钰儿担任副会长,专为此事筹措钱粮、协调人力,为你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镇上所有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皆编入‘石门工程队’,由你亲自调遣!工钱、饭食,皆由公会一力承担!”
“我们只有一个请求,”李万财站起身,对着陈默,再次深深一揖,“请先生,带领我们,建成那座水库,福泽我石门后人!”
“请先生,带领我们!”堂下所有人,再次起身,齐齐躬身行礼。
陈默站起身,对着众人,郑重地回了一礼。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孤军奋战。他拥有了启动一个大型工程,最需要的三样东西:名分、钱粮和人力。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长辈厚爱,陈默愧不敢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修建水库,非一人之功,乃全镇之业。我陈默,愿在此立誓,必将竭尽所能,不负众望!从今天起,我不再是‘陈相公’,你们可以叫我‘陈队长’,或者‘陈总工’!”
“我宣布,石门工程队,即刻成立!”
……
当天下午,石门镇最大的一片空地——晒谷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
全镇一百三十多名符合条件的青壮男丁,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中,有农民,有猎户,有镇上的零工,甚至还有几个读过几天书的年轻人。此刻,他们都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他们的新任“总队长”的训话。
陈默站在临时搭建的一个高台上,他的身边,是精神抖擞的李钰和一脸严肃的张大山。
他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质朴而充满期待的脸,没有说太多豪言壮语。他知道,对于这群朴实的劳动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拿出了一张巨大的、由好几张纸拼接而成的“卧牛山水库效果图”。那是他熬了一夜,用木炭精心绘制的。虽然线条粗糙,但画面却极具冲击力。
图上,一座雄伟的大坝横锁山谷,一汪碧波万顷的“天湖”镶嵌在群山之间。湖水通过四通八达的沟渠,流向山下每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湖边,是新建的村落和码头,有渔船在湖上泛舟……
“各位兄弟!各位乡亲!”陈默指着那副图,大声说道,“睁大你们的眼睛,好好看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要亲手建造出来的未来!是我们子孙后代,将要生活的地方!”
所有人都被那副壮丽的图景给震撼了,他们伸长了脖子,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散漫的农夫,我们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到了这里,就只有一个身份——石门工程队的队员!”
“在这里,没有叔侄长幼,只有上下级!我的命令,就是军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我向大家保证三件事!”陈默伸出三根手指,“第一,管饱!顿顿都有干的!第二,有钱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第三,绝对安全!我会用最科学的方法,保证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现在,我任命!”陈默的声音陡然提高。
“张大山!”
“到!”张大山猛地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我任命你为石门工程队第一施工队队长!负责所有土石方的开挖与运输!”
“是!”
“李钰!”
“在!”李钰也学着样子,拱手应道。
“我任命你为工程队总调度兼后勤部部长!负责所有钱粮、物资的调配与管理!”
“领命!”
……
陈默一口气任命了十几个大小的队长和组长,将一百多人,划分成了勘探组、土方组、石料组、木工组、后勤组等不同的部门。一套现代工程管理的雏形,就这样在石门镇诞生了。
队伍整编完毕,士气已然高涨到了顶点。他们虽然对陈默的许多理念还一知半解,但对他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纪律性和凝聚力。
陈默拔出插在高台上的一面写着“石门工程”的红色大旗,振臂一呼:
“目标,卧牛山!出发!”
“出发!”
一百多人的呐喊声,汇成一股洪流,响彻云霄。
这支由农民、猎户、乡绅公子组成的、堪称“史上最土”的工程队,扛着锄头、铁锹,推着独轮车,浩浩荡荡地开出了石门镇,向着那片承载着他们全部希望的卧牛山,进发!
队伍的最前方,陈默、李钰、张大山三人并肩而行。他们的身后,是全镇百姓夹道相送的期盼目光。
陈默回头望了一眼这个他穿越而来、并即将被他亲手改变的小镇,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从踏出这一步开始,他的人生,乃至这个王朝的命运,都将驶向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航道。
新的战场,已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