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澈高估了古代的生产力,也低估了这群顶尖官僚的执行力。
在他想来,方便面和新式炉具从样品到量产,再到铺货售卖,怎么也得个把月的时间。
没想到,仅仅十天之后,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一家崭新的店铺便敲锣打鼓地开业了。
店铺的牌匾上,是四个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皇家御造”。
这家店铺的背景,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在京城里传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这是宫里贵人开的买卖。
有人说,这家店的东家,就是当今天子!
更有甚者,说店里卖的,都是神仙传下来的宝物。
开业当天,店铺外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所谓的“皇家御造”,到底卖的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店铺里只推出了两样商品。
第一样,便是那“方便面”。
用精致的油纸包裹着,上面盖着一个鲜红的“皇家御造”印章。
旁边还有伙计现场演示,用滚水将面饼冲泡开,再调入秘制的酱料包和粉包。
一股霸道无比的浓郁香气,瞬间就从店铺里飘散了出来,勾得街上所有人都开始咽口水。
好奇的百姓一问价格,更是惊掉了下巴。
不算便宜,但一个寻常的力夫,咬咬牙也能买上一包尝尝鲜。
而第二样商品,则是那“无烟紫铜暖炉”和配套的“鸳鸯锅”、“九宫格锅”。
这东西可就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了。
但对于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来说,这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炫耀神器。
想一想,在寒冷的冬日,邀请三五好友来家中做客。
别人家还是乌烟瘴气的旧式炭盆,而你家,用的却是宫里流出来的、连皇帝陛下都在用的无烟暖炉!
这排场!这面子!
更别提那一个锅里能吃出两种味道的“鸳鸯锅”,简直是闻所未闻。
一时间,“皇家御造”的店铺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方便面,成了京中百姓、行商旅人争相购买的奇特吃食。
它冲泡简单,味道鲜美,还极易保存,简直是出门在外的最佳伴侣。
而新式炉具和火锅,则成了上流社会宴请宾客的新风尚。
谁家要是没置办上一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订单如同雪片一般,从四面八方飞向了那个由裴潜牵头,新成立的“皇家产业司”。
整个衙门忙得是人仰马翻,负责记账的账房先生,更是连手腕都快摇断了。
……
户部衙门内。
杜景之抱着一本厚厚的账册,从衙门门口一路小跑,冲进了自己的值房。
他甚至顾不上仪态,一把将门关上,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
他将账册平铺在桌上,戴上老花镜,伸出干枯的手指,一行一行地往下看。
“开业首日,方便面售出三千包,入账纹银三百两……”
“次日,售出五千包,入账五百两……”
“暖炉,预订出八十套,定金入账纹银一千六百两……”
“城外‘第一楼’酒楼,订购鸳鸯锅五十口,入账……”
一笔笔的收入,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册。
这些数字,就像是一股股暖流,涌入杜景之那颗为国库空虚而操劳了半辈子的心。
他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
想他杜景之,执掌户部十余年,何曾见过如此进账?
以往,他为了从那些世家大族手里多抠出一点税银,磨破了嘴皮子,看尽了冷眼。
为了节省开支,他连自己官服上的补丁都舍不得换。
可如今呢?
短短十天!
仅仅靠着两样陛下随手画出来的“小玩意儿”,所获得的纯利,就已经超过了户部上一个季度的全部税收!
而且,这还仅仅是在京城一地!
若是将此物推广到大夏全境,那将是何等恐怖的一笔财富?
杜景之不敢想。
他只觉得,自己以前那些精打细算,那些为了几两银子和同僚争得面红耳赤的日子,简直就像个笑话。
在陛下的经天纬地之才面前,他那点算计,简直是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他颤抖着手,翻到了账册的最后一页。
那里,汇总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十日,总计入账,纹银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两!”
看到这个数字,杜景之再也绷不住了。
这个执掌大夏钱袋子,素以“铁公鸡”闻名的老人,竟“哇”的一声,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
国库……国库有救了!
北境将士们的军饷,有着落了!
京中百官的俸禄,能发下去了!
他一边哭,一边笑,状若疯癫。
值房外的官吏们听到动静,都惊骇不已,还以为他们这位铁算盘尚书,是因为看到亏空太多,急火攻心,疯了。
杜景之没有理会任何人。
他小心翼翼地合上账册,用袖子擦干眼泪,像是捧着自己的身家性命一般,将账册紧紧抱在怀里。
他要进宫!
他要立刻进宫!
他要亲口告诉陛下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要让陛 下知道,他那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念头,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带来了怎样一线生机!
当赵明澈在御书房看到杜景之时,也被吓了一跳。
只见这位户部尚书,双眼通红,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却异常亢奋。
“陛下!陛下!大喜啊!”
杜景之一进门,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国库……国库有钱了!”
他高高地将那本账册举过头顶,仿佛举起的是整个大夏的未来。
赵明澈有些茫然地接过账册,翻看了几页。
看着上面那一长串零,他也有些发愣。
就……这么挣钱的吗?
他只是想改善一下伙食而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