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雷老大一行人气势汹汹而来,撂下狠话后扬长而去,留下云来驿内一片愁云惨淡。

掌柜李德全愁眉苦脸地对陈文远说:“文远啊,这雷老大是青州一霸,手底下掌控着城内大半的车马行和脚夫,连官府都要给他几分薄面。我们这驿站的日常补给,也少不得要经过他的人。你这次动静太大,怕是真惹到他了。”

赵小五也忧心忡忡:“文远哥,要不……这醉仙楼的生意,咱们推了吧?得罪了雷老大,以后驿站怕是不得安生。”

陈文远沉默着。他深知,在任何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会触动旧有利益集团。雷老大代表的,正是传统、封闭且低效的物流壁垒。如果此刻退缩,不仅前功尽弃,他脑海中的现代供应链理念也将永无实现之日。

“掌柜的,小五,我们不能退。”陈文远抬起头,目光坚定,“我们并非要抢雷老大的生意,而是要做一件他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我们整合的是零散资源,开拓的是新的运输可能。如果因为惧怕阻碍就放弃,云来驿永远只能是个勉强糊口的小驿站。”

“可是……”李德全依然犹豫。

“掌柜的,请信我一次。”陈文远道,“雷老大那边,我来想办法。当务之急,是确保莼菜万无一失。只要这次成功了,我们就有了立足的资本。”

陈文远知道,硬碰硬绝非上策。他需要的是“借势”和“分化”。他想到了醉仙楼的吴掌柜,以及那位神秘的杨老。吴掌柜为了自己的生意,绝不会坐视雷老大破坏这次运输。而那位杨老,虽然身份不明,但显然对物流效率感兴趣,或许能成为潜在的助力。

他立刻去见了吴鹏飞,将雷老大威胁之事坦然相告。

吴鹏飞闻言,眉头紧锁,冷哼一声:“雷老虎?他的手伸得也太长了!放心,文远,你只管按计划行事。在青州地界,我醉仙楼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运输之事,我自有安排,保证陆路段畅通无阻。”

有了吴鹏飞的承诺,陈文远心中稍安。同时,他调整了策略,不再试图完全绕过雷老大的势力,而是派人给雷老大送了一份厚礼和一封信。信中,陈文远言辞恭敬,表明自己并非要抢夺车马行的生意,而是承接了一些对时效要求极高的“特殊货物”运输,此类业务利润高风险大,非雷老大这样的行业翘楚不能胜任,希望能有机会与雷老大合作,而非竞争云云。

这是典型的供应链管理中的“竞合”策略——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可能。陈文远此举,一是缓兵之计,二是试探雷老大的底线和胃口。

数日后,西湖莼菜如期采摘装船。陈文远设计的联运系统开始启动:

快船北上: 装有莼菜和冰块的特制木箱被搬上快船,沿运河日夜兼程。

信息先行: 陈文远派出的伙计快马加鞭,将船只位置、预计抵达时间不断传回青州,以便下一环节精准接应。这相当于简陋的“物流追踪系统”。

无缝衔接: 船只抵达预定码头时,吴鹏飞安排的车辆和人手早已等候多时。莼菜被迅速转移到铺有湿布和少量冰块的车厢内。

陆路接力: 马车以最快速度向青州进发。果然,在进入青州地界前,遇到了雷老大手下设的卡子,故意拖延时间。关键时刻,吴鹏飞通过官府的关系施压,卡子被迫放行。陈文远事先安排的接力点发挥了作用,换马换人不停车,抢回了被耽误的时间。

第七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醉仙楼后院,吴鹏飞、陈文远,以及几位被邀请来的城中富商,这显然是吴鹏飞有意为之,都在焦急等待。连那位杨老,也不知何时悄然出现在二楼的廊檐下,默默关注。

哒哒哒——清脆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稳稳停在醉仙楼后门。车夫跳下车,满脸疲惫却难掩兴奋:“到了!到了!莼菜到了!”

陈文远一个箭步上前,打开车厢。只见特制的木箱里,西湖莼菜安静地浸泡在清澈的湖水中,叶片舒展,色泽鲜嫩欲滴,甚至还能闻到一丝西湖水汽的清新!

“快!取出来验看!”吴鹏飞声音都有些发颤。

厨子小心翼翼捞起一捧莼菜,仔细查看,激动地喊道:“掌柜的!成了!鲜灵得很!比往年最快送到的,品相还要好上三分!”

现场顿时一片赞叹之声!几位富商围上来,啧啧称奇。

“吴掌柜,好手段!七日千里,莼菜犹鲜,这可是开了咱们青州府的先河啊!”

“这位就是陈小哥吧?少年英才,佩服佩服!”

吴鹏飞满面红光,重重拍了拍陈文远的肩膀:“文远!好!太好了!我醉仙楼与你云来驿的合作,就此定下!以后但凡有时鲜需求,必先找你!”

陈文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他成功了。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的胜利,更是对他现代供应链理念在古代社会可行性的有力验证。

二楼的杨老,微微颔首,对身旁一位看似仆从、实则气度沉稳的中年人低语了几句。中年人恭敬领命,悄然退下。

成功带来的不仅是赞誉,还有更多的关注和潜在的危机。

雷老大那边,虽然这次碍于吴鹏飞和官府的压力未能得逞,但显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或许在酝酿更大的风波。

而陈文远不知道的是,杨老派去调查他底细的人,带回的信息是“身世清白,确系云来驿伙计,坠马醒来后似有不同”,这反而让杨老对他更感兴趣。因为杨老的真正身份,是奉密旨巡查漕运、暗中寻访能吏的朝廷重臣。大盛朝漕运积弊已久,耗资巨大而效率低下,皇帝早已有心整顿。陈文远展现出的“物流奇才”,或许正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当晚,陈文远在驿站小屋的油灯下,铺开一张简陋的大盛朝疆域图,开始勾画一个更宏大的蓝图——以青州为试点,构建一个连接主要城镇的高效物流网络。他意识到,单靠驿站和零散合作还不够,需要更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金支持。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赵小五领着一位陌生人进来:“文远哥,这位先生找你,说是杨公有请。”

陈文远心中一动,知道真正的机遇和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跟着来人走出了驿站,融入了青州府深邃的夜色之中。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广阔的舞台,也更汹涌的暗流。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