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大明神算后,老朱启动九族消消乐》,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历史脑洞作品,围绕着主角给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豪士小面包。《大明神算后,老朱启动九族消消乐》小说连载,作者目前已经写了300273字。
大明神算后,老朱启动九族消消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之前他不敢声张。
如今已经离开了草庐。
常乐方才敢禀告朱元璋和朱标。
“父皇。”
“大师毕竟是神仙中人,也该有能人相伴!”
朱标立刻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嗯!”
“标儿说的没错,林大师是神仙人物。”
“有奇人异士相伴并不奇怪。”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
“标儿,回皇宫后,你立刻去工部宣旨,让工部尽快将铁矿石给大师送来!”
“是!!”
此时,朱元璋和朱标对于张三丰的存在,都并不在意。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工厂的开工。
常乐虽觉得张三丰或许是个威胁。
但又觉得林霄的武功肯定比张三丰还高。
有林霄在。
朱元璋和朱标肯定不会有事。
常乐最终还是把张三丰的存在给抛到脑后,专心致志地驾车了.
朱元璋回到皇宫之后。
那朱标就立刻前往工部.
当天就有大批的铁矿,迅速的送往郊外。
而朱元璋更是召集了内阁的6位学士以及原本正在家中养病的魏国公徐达。
“咱起兵于微末。”
“一生的志向就是推翻元廷。”
“咱最终做到了。”
“但元廷余孽,如今却依旧躲在漠北之地。”
“实乃咱的心腹大患!”
“咱决定,从现在开始,整兵备武!”
“半年之后,朕就要北伐,除灭元朝!!”
“咱要你们,速速给咱拿出方案!”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道。
闻言,在场的6名大学士和徐达全都大惊!
“陛下,万万不可啊!现在绝不是讨伐元逆的最佳时机!!”
李善长第一个站了出来。
反对着道。
“是啊,李大人言之有理,陛下三思啊!!”
刘伯温也站出来道。
“陛下,三思啊!!”
“此时北伐万万不可!”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
其余的四名内阁大学士以及徐达。
也纷纷站出来反对道。
整个内阁,就没有人赞成朱元璋的。
此时,大明已经建国10余年。
但武备仍不充沛。
粮草同样稀缺。
根本不具备支撑数十万大军征讨北方草原!
这些内阁大学士们主管的就是民生内政。
自然清楚大明的情况。
魏国公则是大明武将之首,主管军事。
自然也清楚武备不充沛的状况。
此刻都纷纷劝谏。
“够了!”
“大明是什么情况,朕比你们都清楚!”
“如今新的粮种已经在全国推广,再过3月,等粮税收上来,咱手里还会缺粮?”
“至于武备的事,咱实话告诉你们,咱已经得到了高人的帮助,半年之后,大明武备定不会缺!!”
“这些事,尔等无需过问,只管给咱拿出北伐的方案!!”
朱元璋大手一挥。
十分有信心的说道。
闻言,6名内阁大学士和徐达,都有些吃惊。
其中,李善长,刘伯温和徐达几乎在瞬间就猜到朱元璋所说的高人是谁。
三人也都见识过林霄的本事。
但却都心存犹疑。
兵部每年所能打造的红衣大炮,火铳,刀枪剑戟,那都是有定量的。
林霄一个算命的,就算本事再大。
也不可能把武备凭空变出来吧!!
“陛下,我那女婿算命算的挺准,但这种事情不能开玩笑啊!!”
徐达站出来道。
林霄娶了他的三女儿。
确实是他的女婿。
这货毕竟是军伍之人,气势豪迈。
直接就女婿,女婿的叫了。
而朱元璋听了,脸色却立刻有些苍白起来,立刻大吼道:“闭嘴,不许这样说大师!!”
“啥!?”
徐达缩了缩脖子。
这朱元璋突然训斥他一句。
把他都整懵了。
“从今天开始不准叫大师女婿,你得跟咱一样叫大师,明白吗?”
朱元璋瞪了徐达一眼,语气却又很温和的说道。
徐达毕竟是林霄的老丈人。
朱元璋还是有些虚的。
“啊?!”
徐达更有些蒙圈了。
又见朱元璋的脸色不对。
堂堂天子,此时竟仿佛是惊慌恐惧什么一般。
他心中不由的一紧,立刻垂头道:“诺。”
“咳咳。”
“徐达,你要对大师有信心,知道吗?”
“你还要对咱有信心,没有把握的事情,咱会提出来吗?!”
朱元璋一脸正色的道。
闻言,徐达不再说话。
而内阁的6名大学士也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后,那李善长才站出来说道:“如果武备真能充沛,新粮的赋税收上来后,又确实能够支持北伐。”
“那北伐之事,我等自该全力支持!”
“只不过,打仗这种事,我等内阁学生实在是不擅长。”
“魏国公身经百战,若陛下真要对北元动武,魏国公定有主意。”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首席谋士。
过去一直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他也真的不是上阵打仗的料。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将皮球踢给了徐达。
“陛下,那元朝跟汉人可是血海深仇,只要武备充沛粮食给够,臣拖着病体,也一定要替陛下除此心腹大患!!”
徐达倒是当仁不让,直接就站出来道。
“……朕让你拖病体上阵了吗?”
“咱是要你替朕拿主意拿方案,你个猪脑子!”
朱元璋瞪了眼徐达,然后直接看向李善长。
“还有你。”
“你那点小心思咱不知道吗?”
“咱是要你给咱拿主意!提建议!参悟军机,不是让你上阵打仗!!”
朱元璋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李善长的脸上了。
李善长打了个哆嗦。
赶紧就跪了下来。
“微臣知罪!”
“请皇上息怒!!”
“……。”
朱元璋目如刀锋的扫了眼李善长,然后就看向其他人。
“说吧,你们都有什么方案?”
闻言,在场的几人立刻陷入沉思。
最终,还是刘伯温站了出来。
“陛下,北元余孽如今全都躲在塞外草原之上,而且他们又多以游牧为主,随时可迁徙,要将之灭杀干净,真的十分困难。”
“北元王庭,据说更是已迁移到了大漠以北。”
“要想将之找到,难如登天啊!”
“若真的要北伐,我大明将士必须得做好长期在草原上作战的准备。”
“粮食武备必须得十分充足。”
“如果这些真的足够,那只要我大明将士全力出击,耗费多些时间,将主力推进到大漠以北,同时收集到北元王庭的具体位置,再一举破之!!”
闻言,朱元璋沉默不语。
总之有了武备,有了粮食,什么都好办。
刘伯温的办法,很寻常。
“刘伯温,你理解错了咱的意思。”
“北元本就是强弩之末。”
“要击败它何其简单。”
“但咱要的是彻底杀尽北元余孽!!”
“你们懂咱的意思吗?”
“咱要彻底杜绝草原之上这些蛮夷对大明的威胁!!”
朱元璋的语气中,散发出无上的杀气。
六名大学士和徐达浑身皆是一阵,尽皆流露出震惊之色。
这朱元璋,竟然是要灭尽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这怎么可能做到!!?
徐达和6名大学士都感到不可思议。
“陛下,这绝对不可能啊,自古以来,北方草原上都是有蛮夷的!”
“这怎么可能杀得干净啊!?”
刘伯温惊呼道。
“……哼。”
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一直以来都是汉文明的心腹大患。
许多中原王朝的覆灭也都跟这些游牧民族有关。
朱元璋过去也没想过要灭尽这些游牧民族。
但自从看了蒸汽机和机床。
看了那高产量的农作物。
获得了让大明跳出亡国周期律的上策。
朱元璋俯瞰海内外。
发现唯一一个还能够威胁到大明的,就只剩下草原上的这些游牧民族了。
杀干净这些游牧民族。
以前的王朝都做不到。
现在的大明却未必做不到!!
“就以无比充沛的粮草和武备为考虑前提。”
“你们都下去商议吧。”
“10天之后,朕就要得到方案。”
“徐达,你身体不好,等6名内阁大学士商讨好的方案,你过目一下提出一些意见,咱一起来审阅。”
“另外,将咱的问题发给各地的武将,让他们也都提提意见。”
朱元璋拍了下桌子,一锤定音的道。
“……诺。”
而当六名大学士回到内阁。
徐达也离开御书房后。
一直待在御书房外的朱标才走了进来。
“父皇。”
朱标朝朱元璋拱手作揖,随后疑惑的道:“既然父皇想要解决那些游牧民族,为何不去找大师算算呢?”
“咱也是回来的时候,才有了这个想法。”
“而且大师已经帮了咱不少忙了,咱实在是开不了这个口。”
朱元璋摇了摇头。
随即就朝着朱标道:“先看看咱的这些文武大臣,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吧。”
“实在不行,你就帮替咱去找大师问问。”
“……是!”.
朱元璋对于游牧民族。
那是真有刻骨仇恨的!
当初元朝时.
蒙古贵族划分人种等级,设种姓制度。
对汉人百姓各种横征暴敛。
欺负压榨!
甚至于,朱元璋的名字都只能用数字来代替!
朱元璋之所以加入义军。
也是为了推翻元朝。
但元朝被推翻了。
北元的余孽却跑到了草原之上。
而那草原之上除了蒙古贵族,还有各种游牧民族。
保不齐的,那一天就又跑出一个铁木真,一个忽必烈来!
所以,朱元璋认为,只有把这些游牧民族全部杀光。
南宋末年,外族入侵,神州陆沉的悲剧,才不会再次重演!
只不过这些游牧民族长期待草原之上,行动轨迹极难捉摸。
而且人人善骑射。
战力很不错!
一旦发现情况不对。
其还会跑至漠北荒芜之地。
而大军开拔,耗费资粮颇巨,不可能在草原之上长期驻守。
所以,历朝历代,通通拿这些游牧民族没什么办法。
朱元璋以前不停的积攒,10余年的时间,也没有凑够北伐的军粮和武备。
连北伐都做不到。
更别说消灭那些游牧民族了。
但自从朱元璋遇到林霄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华夏大地上从未有过的,亩产数千斤的粮食作物的推广。
能解决世家大族势力膨胀,并能够大大提高国家税收的良策。
可以用半年时间,就凑齐10万大军武备的工厂!
所有的一切,都大大助长了朱元璋的信心。
而十日内,各个武官和内阁几名学士拟定的各种方案,也都出现在了御书房的桌案之上。
朱元璋整日的批阅这些奏折。
却越批越觉得不对劲。
“标儿,内阁大学士们的说咱该派大军直接入驻草原之地,并发配子民在草原上建城池。”
“徐达也觉得这办法不错,却又觉要想彻底剿灭北方的游牧民族太困难,硬要建城的话,实在是太耗费国力,上书劝咱三思而后行。”
“其他武将提的建议,大多都跟请战书似的。”
“不过傅友德的建议倒挺别出心裁,却是劝咱经略陕西和北平两地,并在两地屯驻重兵,再暗中资助草原上弱小的部落,挑拨他们与北元的残余势力争斗。”
“等草原各部的实力都削弱到一定程度,再由陕西和北平两地出兵,夹击各部!”
“并从此以后定下基调,每过一年,就围剿一次草原,让其始终衰弱。”
朱元璋放下了奏折。
眉头紧锁。
看向朱标道:“你觉得如何?”
“父皇,我觉得这些政策都不怎么样。”
朱标摇了摇头,道:“草原上气候恶劣,不适宜耕种,在草原上建城,耗费大量民脂民膏不说,还得朝廷长年累月的输送粮食物资。”
“这样不停的消耗国力,却难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回报,大明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而一旦军队调回来,那些城池就白送给蛮夷了。”
“而颍川侯的建议,在战略上可行,但也只能持续的让游牧民族衰落,没办法彻底将此解决,而且大军开拔同样会不断的消耗物资,依然不是长久之计。”
朱标朝朱元璋拱手作揖,道。
“……一帮蠢货!”
朱元璋很是气恼。
自己的文武百官怎么就没有一个能拿出好办法的?
自己这是养了一群饭桶吗?!!
“父皇,听说工厂今天就正式开始制造军备零件和农具了。”
“儿臣想去见识见识。”
朱标突然说道。
“去吧。”
朱元璋看着朱标,很是宽慰点头道。
朱标去找林霄干什么?
朱元璋自然是清楚的。
他不好意思再去找林霄算命。
朱标就主动代劳了。
朱元璋只觉得自己的太子实在太贴心了。
而朱标随后换上便服就出了宫。
直朝着郊外而去。
一路之上。
朱标都屡次催促常乐快一点。
那常乐也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马车一路上溅起风尘,不断奔行,很快就来到了草庐之上。
但草庐门前却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
常乐立刻找人来问,得知林霄如今身在工厂,便立刻驾车前往。
而此时,工厂之中。
林霄看着已经开动起来的七台机床,很满意的笑了。
这10天里。
他不仅给七台机床配置齐了能造所有零件的机关。
还测试了每台机床的安全性。
确定这些机床绝不会弄伤人后,林霄更找来了一百名大内侍卫。
指挥着这些大内侍卫站在一条会移动的履带旁,通过合理的分工,来不断的组装零件。
这些大内侍卫,便都成了工厂里的第一批流水线工人!
如今,工厂彻底开工。
在7台机床的全力开动之下。
无数的零件顺着履带就移了出来。
那些大内侍卫也是马力全开,挥汗如雨的辛勤劳作。
一台台火铳,大炮。
一把把刀枪剑戟,都被创造了出来。
那些刀枪剑戟,都还要拿到铸铁铺去淬火。
但连接那些刀枪剑戟的剑柄,刀柄,木棍,却都已经完全的打造了出来。
一个简单的淬火工序,也根本要不了多长时间。
林霄看着武器出来的进度。
满意的笑了。
朱标更满意。
他走下马车,第一眼就看到了无数顺着履带送出来的零件。
第2眼就看到了那些正在劳作的大内侍卫们。
他很惊奇的来到林霄身边驻足观看。
“大师,这些大内侍卫怎么都穿着一样的衣服?”
“那叫工服。”
“大师,你这已经造出多少武器了?”
“火铳100来只,刀枪剑戟已经有500把了,大炮十门。”
“啥?大炮都造出十门来了?!!”
朱标双眼发光。
极为的惊喜。
这大炮的制造工艺可比火铳要困难多了。
工厂刚刚开工,不过一个上午的时间,竟然就造出了十门大炮。
这可抵得上整个兵部小半年的产量了!!
“太子殿下到我这里来,就是为了看工厂开工的?”
林霄看向朱标,挑了下眉毛,问道。
“呵呵,实不相瞒,我是想让大师给我算一卦。”
“哦!”
林霄一下子来了兴趣披。
“贵客既然要算命,那我们回草庐。”
林霄淡淡的说完,转身就走向了竹轿。
要给人算命。
自然得去草庐。
若随时随地给别人算命,那就太掉价了!
而朱标也赶紧上了马车,就朝草庐而去.
草庐之中。
林霄倒上了一杯浓茶。
放下了帷帐。
点燃了熏香.
才让福伯把朱标请进来。
而朱标进入草庐之后。
就轻车熟路地坐在了林霄的对面。
“大师。”
“最近朝堂上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闻言,林霄挑了一下眉毛,便笑着道:“贵客看来是想算对付游牧民族的良策吧?”
邸报,林霄还是有看的。
朱元璋找文武大臣要灭绝游牧蛮族之策。
这件事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了。
林霄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是!!”
朱标用力点头。
“200万两。”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那可是困扰中原王朝的大问题。
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中原王朝能够解决的。
要算这个问题,林霄的价格自然得要高一点。
“大师,能打张欠条不?”
朱标一脸苦笑的道。
大明的国库内此时也只剩下几百万两了。
一口气再拿200万两出去。
那这日子真的是没法过了!
“可以。”
林霄将纸跟笔递了过去。
朱标迅速写下欠条。
朱元璋欠林霄1300多万两。
他再欠林霄200万两,那是一点都没心理压力的。
反正现在都还不起。
林霄收了欠条。
便假装掐指运算起来。
关于如何收拾游牧民族,在现代有许多人都提出过建议。
林霄曾经浏览过不少帖子,心里相当的有数。
“贵客,我这里有上下两策。”
“我现在先跟贵客讲讲下策。”
“贵客须知,草原上的那些游牧民族,那都十分的能征善战,而且善于骑射,茫茫草原后面又是茫茫大漠,纵深足够,除非大明能有一种跑得远比马快的坐骑,否则用强硬手段,绝难将之彻底除灭。”
“那若是不用强硬手段,就要用些特别的办法了。”
“贵客须知,草原上的这些游牧民族,一般都是随水草而居,因为游牧民族不事农耕,放牧牛羊就必须得让牛羊吃草。”
“可以先派奸细,去草原上探查那些草木丰茂之地,等那些游牧民族离开之后,用生石灰覆盖地面,加水,可使此地来年寸草不生。”
“如此几番,草原必成不毛之地!”
“连草都没有了,牛羊没法放牧,那些游牧民族,又怎么可能在草原待得下去?”
“到时候,他们除了迁移,就只能等死了。”
林霄顿了顿,又道:“另外,华夏历史之上经常会有瘟疫爆发,如天花等恶疾,时不时的也会在一些穷山僻壤之地出现。”
“可将这些病人用过的衣物毛毯,以低廉的价格卖给草原人。”
“到时候,草原荒芜,粮食的缺乏,又疾病横行。”
“定将尸横遍野!大明无需派一兵一卒,就能坐等这些蛮夷的衰亡。”
静。
整个房间立刻陷入了寂静。
无论是坐在林霄对面的朱标,还是正在听墙角的张三丰,此刻都屏住了呼吸。
这计策真的绝了!
也真的,太歹毒了!
先绝掉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地,再传播瘟疫。
这尼玛的谁扛得住?!!
“大,大师,那草原以后,还能有人吗?”
“……以后的草原恐怕都会变成一片荒漠了。”
林霄摇了摇头。
遇到水的生石灰,温度极高,并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变成碳酸钙,覆盖住整个地面。
在寸草不生的情况下。
再加上如今的小冰河气候。
北方草原势必荒漠化。
至于传播瘟疫,林霄是看过某大国的发家史,正跟那些白人屠夫学的。
“咕咚!”
朱标咽了口唾沫。
心中却仍觉惊喜。
虽然这计策很歹毒。
但那是针对草原上蛮族的。
再歹毒,也总好过中原子民被这些蛮夷欺凌抢掠的好!
朱标虽然受过儒家的教导,但他小时候也是经历过苦难的。
并没有太妇人之仁!
“大师,此策我定会上报给父皇!!”
“但大师,上策又是什么?”
下策虽毒,但也确实是灭杀北方蛮夷的好办法。
而林霄的上策想必更好!
朱彪十分期待的问道。
“下策虽然能够灭掉那些游牧民族,可也会极大的破坏环境,很可能遗祸给后代子孙。”
“上策则不会有这些问题,不过在说上策之前,我要先问问贵客。”
“春秋战国之事,贵客可曾知晓?”
“自然是知道的!”
朱标用力点头。
春秋战国。
诸侯混战,宗国林立的时代。
虽然距离大明已经有2000多年,但其事迹依旧流传了下来。
“那贵客可知,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华夏大地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
“秦国人自称秦国人,赵国人自称赵国人,楚国人也自称楚国人。”
“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度量衡,钱币,通通不一样。”
林霄继续问道。
“嗯。”
朱标继续点头。
“那贵客可曾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还派大军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大面积的扩充了疆域。”
“如此,后世王朝才有这江南之地得以传承。”
闻言,朱标微微一愣。
关于秦始皇派军南征之事。
他也是有所耳闻。
不过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他也并没关心秦始皇南征后的结果。
更不清楚如今的广东省,福建省,甚至是大明南方所有的沿海周边地区。
全是秦始皇派大军南征时,首次征服下来的。
“我的上策,是依托秦始皇的计策所做出的改进。”
“而上策的目的,不仅是要灭其族,还有收其地,纳其人!”
“简单来说,就是将草原上的蛮族全部同化成汉民族!”
“废除掉那些蛮族的语言,文字,度量衡,钱币,包括关于他们民族的所有一切。”
“从根源上,把这些蛮族的文明彻底消灭掉!!”.
当年秦始皇率大军南下之际。
南方虽是不毛之地,但也生存着大量的蛮夷,野人。
但这些蛮夷野人要么躲入深山中不出来。
要么在抵御秦军时被消灭掉。
他们的文化传承也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几乎全被汉民族所同化.
直到此时,江南那些深山老林中,或许仍有苗族彝族等少量,不成气候的蛮族。
但大部分的地方,却已然被汉民族所占据。
不过,秦朝时南方野人们的战斗力并不强,而且也没有战马这样的高机动工具。
收拾起来很简单。
跟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但同化,依旧是收拾这些蛮族的最好方法。
不过,林霄的办法,跟秦始皇直接用强硬军事手段去暴力同化,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
“贵客,蛮族在北方草原已经生活了数千年,他们扎根于那片土地,根基很是牢固。”
“但他们的根基,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制度上的。”
“草原上的那些贵族是世袭制,那些牧民就是奴隶,双方有严重的阶级对立和矛盾,大明就应该从这里下手。”
“贵客应该知道,那些世袭的贵族是绝对无法同化的,因为他们是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必须铲除。”
“但那些奴隶,那些牧民,则是真正要同化的对象!因为他们是被旧制度压迫的对象!”
“大明的铁骑在纵横草原之际,每击破一个部落之前必须得先找人确定部落里面的首领和贵族,收集其压迫牧民们的罪状。”
“等将那部落击破之后,抓住首领与贵族,当着牧民的面进行审判,以人头数,将这些人的财产平分给牧民。”
“教导这些牧民和他们的孩子汉字,汉语,让他们使用汉朝的钱币,穿类似汉人的服装,梳汉人发饰,彻底改变草原上的度量衡,废除他们对原有神灵的信仰,让他们祭拜孔孟,关公等汉族神灵。”
“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参加剿灭游牧部落的战争,并公平的论功行赏。”
“总之,要把大明的军队,变成救助这些牧民和奴隶的军队!而不是侵略屠杀牧民的不义之师。”
“如此一来,大明势必尽得草原上的人心,铁骑所过之处,都将是大明之土!”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如同给普通百姓收赋税一样,按照那些牧民所持牛羊数目和所有牧场大小来收取税收。”
“乡官制度也要推行到草原,这些乡官要管的,则是牛羊的繁育和放牧了!”
“大明朝能因此获益,同化行动才能够持续下去。”
“等以后草原上的局势稳定了,还可以允许草原上的人来科举,任乡官,参军为军户,给这些人提供上升的渠道,不要给他们太高的上限,但不要给这些人说,要给他们一种汉人行我也行的错觉。”
“让他们觉得很公平,才会更加的拥护大明,也会对汉民族有更大的归属感。”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操作的地方,相信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能自行决断。”
“如此推行三四代,草原之上,将皆为汉民!”
文字,文化,语言,度量衡,钱币。
服装,发饰。
所有的一切全部统一。
甚至连信仰都跟汉人一样。
草原上,又那会有什么蛮族?
而且那些被救助的牧民,已让那些贵族压迫剥削了数千年。
肯定对那些贵族秉持着的传统政策,早就深恶痛绝了。
推行汉化的阻力,自然将大大减少!
而听到了林霄的话。
朱标愣了好一会儿。
方才拍案叫绝。
“大师,此计甚妙啊!!”
朱标兴奋的都蹦起来了。
相比较林霄之前说的毒计。
林霄的上策,虽然看似柔和了许多,但实际上却更加的凶狠。
下策是解决游牧民族的人。
上策却直接把游牧民族的文明给绝了!!
而且上策也更贴合儒家的仁爱之理。
大明铁骑在草原之上,是来救助那些牧民的正义之师。
不是来搞侵略搞屠杀的。
比明着说复仇,要伟光正多了!
只要战事顺利,整个草原,甚至都将完全被大纳入大明的版图。
以后,草原上不会再存在什么游牧民族。
通通都将是汉人!
“大师,此策定能解中原王朝数千年来之恶疾。”
“足可护我华夏万民!”
“保我大明社稷千载!!”
朱标恭敬的朝林霄作揖及地。
这一拜,他拜的诚心诚意。
……………..
拜的心甘情愿。
而看到朱标如此。
林霄则微微一笑。
他所提供的上策,不只是能在北方草原上推行。
整个大明周边,其他所有国家,也都是存在上下阶级的。
欺负和压迫,也始终存在。
他的上策,如果在北方草原实行的顺利。
自然可以在周边的国家如法炮制。
大明征伐草原诸部,就是大明扩张疆域的开始。
而一旦开始大战。
大军一动,除了军需武备之外,还会需要大量的其他物资。
这亦是林霄染指大明军队的好时机!
要将经济彻底与大明军队相挂钩。
这样子,林霄才能靠着经济,真真正正的掌控这个国家!
“大师,我立刻将上下两策告知给父皇,这就告辞了!!”